众目睽睽之下,李泰是被长孙善呵斥得有点挂不住脸,但他心里也明白这并不能全怪对方,自己这会儿走出来说风凉话的确是有点不当人。
不过他就算是想挑衅找事,也并不是随便选择目标,长孙善多多少少是得承担点责任。
他这里方待继续喊话,城门前围观群众里突然有人喊话说道:“李大都督且慢,请问你所部属押引的是谁家卒士?罪犯何事?”
李泰都快忘了这件事,循声望去,却见问话者乃是尉迟迥。
那些原本尚算安分的俘虏们听到尉迟迥注意到他们并作发问,顿时喜出望外,纷纷喊话道:“驸马救命、驸马救命……某等俱为六坊军卒,遭到这悍将使卒欺压虐害!”
此处正在长安城门近前,看客中本就不乏六坊军众,之前注意力还只在彼此争斗的长孙氏族人身上,可当尉迟迥发声喝问后,群众注意力自然落在李泰并其部曲身上,再听到那些俘虏们作此呼喊,自是群情激愤,直将李泰并其部曲都隐隐围堵起来。
李泰瞧这一幕一时间也暗道不妙,有些不爽的横了尉迟迥一眼,这家伙久掌禁军,想必是认出了自己部下拘押者来历,所以作此喊话,故意给自己添堵。
“伯山,这当中应该有些误会。你还不放开这些六坊贲士,解释一下……”
陆通自知六坊军卒远比别部人马更加骄悍,李泰若将其众得罪,怕是不好收场,连忙开口提醒并作说和。
“长孙郎所言,让我深有受教。人间丑劣各有渊源,非所分内的确不宜畅所欲言。我虽然不是你家亲近故交,但总是此大统一朝的臣员。长孙郎你既充位东宫臣属,却无贤能雅具献于太子殿下,将此户中伦情恩义之短浅曝露于众,能不让观者怀疑东宫德衰?”
李泰却全不理会尉迟迥的问话与周遭人的纷杂喊话声,抽刀在手遥遥指向长孙善大声斥问。
长孙善听到这番喊话后,脸色已是陡地一变,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回应。而周围群众在听到李泰话题竟扯到了东宫头上,纷纷噤若寒蝉,那些六坊之众也都不敢再急作问责。
李泰选定长孙善来挑衅,本就有因他东宫属官的缘故,借着对这家伙指桑骂槐来发泄这几天被太子搞得有点不爽的心情。太子还天天装什么大尾巴狼,瞧瞧你东宫都是选的什么破玩意儿!
至于尉迟迥的旁观使坏,李泰倒是没想到,但也不会放过这家伙,转又指着他说道:“我着员拘押这些卒员,自有缘由,也会自向有司陈禀。尉迟驸马当道纠缠阻问,是要为何情势遮掩!”
第0255章 伯山勿惊
生而为人,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绝活,才能在世道中更好的生活下去。
李泰长相俊美、智勇双全,性格还亦庄亦谐,虽然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这些方面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竞争者。可唯独有一点,于此世道之内是完全没人能比得上他,那就是打心底里不将元魏政权法统当一回事。
无论高欢还是宇文泰,包括痛骂“狗脚朕”的高澄,他们或老谋深算、或张扬跋扈,但内心里还是认可元魏法统,并且做梦都想取而代之。
李泰则压根就不指望从元家手中接过号令天下的符命神器,而且也能确定元魏法统是真的没救了,所以心中对此是殊乏敬畏。
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将此当作一个攻击别人的把柄,长孙善身为东宫属官,结果却品德低劣,连门户之内的手足至亲都不能团结,当道纷争,让人笑掉大牙,由此可见东宫吏治实在是败坏不堪!
尉迟迥身为元魏驸马外戚,非但不肯直接面对东宫风气败坏的事实并勇于劝谏规正,反而要漫言其他、岔开话题,妄图将这群众俱见的丑劣画面遮掩下来,真是可笑!
尉迟迥听到李泰作此质问,脸色顿时间也变得阴郁尴尬起来,忙不迭皱眉沉声说道:“当道见事、心疑则问,我又需要为什么情势遮掩?李伯山你就事言事,不要杂言其他!”
“我这里正是在就事言事啊,尉迟驸马以为我是在说什么?我共驸马在朝俱为食禄之臣,在户驸马幸得君恩垂给、非我能及。一户手足裂成两帐,我今当道见此妖情、不平则鸣,驸马难道不见?不该仗义直言于事?你瞎吗?怎么就哑了!”
既然已经开口挑事,李泰就没有再作留力的道理,抬手指着脸色已经极为难看的尉迟迥继续斥骂道:“东宫选员失宜、风气败坏,你不做纠察劝导,区区数员六坊军卒罪犯何事,你却穷问不休。难道在你眼中,这几名六坊下卒罪行深重、竟比东宫失于辅佐还要更加的危害社稷?”
“我、我没有,你一派胡言!住口……”
尉迟迥实在没想到李泰的言辞反击竟然这样凌厉,一时间完全不知该要作何回应,脸色都气得有些煞白,下意识的便要着令随从部曲们冲上前去教训李泰一番。
李泰却仍意犹未尽,早在于老二婚礼上便被这兄弟俩搞的憋了一肚子火,这会儿自然要发泄出来:“笼圈中的禽兽,饲养年余已经懂得该要亲谁。驸马既见东宫官佐衰德悖义,还不尽快奏告陛下、丞相,严审东宫是否还有败类包藏,却只着眼于枝节,简直不知所谓,罔顾君父期许、一味浪逞私威!
我若不明事理,遭你恫吓吞声,不敢再将是非讲透,此间事还有白于内外、告于天下之时?你在为什么情势遮掩,还来问我?若是来年蚁穴决堤、隐患作大,该罪何人!”
话讲到这里,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指摘,就连周遭那些看客们神情都变得异常的严肃,收起了看热闹的轻松心情,有的甚至都瞧瞧离开,实在是听得有点心惊肉跳。
陆通原本是想留下来关照一下李泰,毕竟都是霸府一脉的属官且自家兄弟还在李泰下属做事,总不好眼瞅着这小子被长安群众欺生。
可在看了一番之后,陆通一时间也有些无语,这状况发展下来哪里是群众欺生,简直就是霸府来砸场。
李泰一番喊话下来,虽然颇有恣意夸大,但却抓住了两个重点:长孙家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然后长孙善是太子的东宫亲信。
只要抓住这两点,那可作引申发挥的地方可就大多了,这分明是直接针对太子啊。
陆通瞧着李泰一脸理直气壮的表情,心中都有些拿不准,眼前这一幕究竟是这小子自作主张的狐假虎威,还是得到了大行台的授意,要借此机会肃清一下东宫人事,对近年来渐渐活跃起来的太子稍作制裁?
陆通自是大行台真正的心腹属臣,凡所思计都是站在台府的立场上,尽管心里还有点不确定,但见李泰都把气氛铺垫到了这一步,自然也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可当他将要入前插话表态的时候,视线就扫到被李泰连番训斥逼问得脸色涨红的尉迟迥时,心中不免又有些为难。
陆通当然不相信尉迟迥是在有意要为东宫遮掩什么丑劣事迹,其人虽然是当朝驸马,但真正情利相关的还是在大行台,大行台对其也是一直欣赏有加并着力栽培。
眼下两人针锋相对、尉迟迥被李泰挤兑得下不来台,显然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矛盾,这就让人有点不好表态。
于是在略作沉吟后,陆通抬手唤来一名随员,着其速往长安城中寻找通知于此主持事务的宇文护,自己则留在这里观望局势发展,既不能做过这个压制东宫一系的机会,当然也不能让尉迟迥跟李泰先干起来,否则好好的长孙家笑话可就要演变成台府内部的闹剧了。
且不说在场众人各自心情与感想如何,一直跟在李泰身后的李礼成这会儿是有点发懵,心情紧张之余,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怎么就沦落到这种处境里来?他们是来做什么的?
这会儿,周围的看客已经散去了许多,但因为此地本就临近城门,仍然不乏出入的行人。有一些新来的搞不清楚状况,便不免向左右询问,甚至还有认识李礼成的人向他喊话。
李礼成对此类呼喊全都充耳不闻、全无回应,倒不是倨傲或羞怯,而是隐隐感觉自己似乎正身处一桩不小的麻烦中,担心连累那些亲朋好友们。
尽管心里紧张得很,他也没离开李泰身边,只是拉下风帽来稍稍遮挡一下脸庞,并凑近李泰小声道:“阿磐,若真打斗起来,你也不用分心顾我,我也是有……”
他这里话还没有讲完,局面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一处长孙家的帐幕中突然又涌出许多人,当中一个身着黑色袴褶的中年人,身形虽然谈不上多么高大雄壮,但缓步行来一身气度同样引人关注。
此人正是长孙子彦,本是上党王长孙稚的嫡长子、却被长孙绍远取代了嗣位。
当长孙子彦行出帐幕时,周围人声都为之一敛,那些看客们也不敢在长孙子彦面前轻狂失礼。
李泰瞧见长孙子彦行出,不免也是微微一愣,倒不是慑于这家伙刮骨疗伤的威名。时下以勇猛著称的武将不少,可李泰在亲手猎过一头猛虎后,只觉得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能哔哔就别动手,我也怕失手打死你们。
他是真没想到长孙子彦在这里,刚才吵闹那么欢不露面、是打定主意唾面自干?现在怎么又出来了,是嫌不够丢脸?
他索性翻身下马,迎着长孙子彦行前两步,抱拳说道:“不知高平公在此,失礼失礼。”
“知我在此你就不会失礼?你对我家失礼之事只此一桩?往年不知李伯山是何物类,如今想忘却难呐!”
长孙子彦凝望着李泰,近乎咬牙切齿的凝声说道。
他对李泰自有足够怨恨的理由,去年李泰在北境山寺中所抄掠的本就是他储存彼处的家私,而之后引发一系列的喧哗风波,到最后受伤最深的又是他。
如今的他势位既无,家底也变得微薄起来,长孙绍远兄弟们对他的各种指责羞辱更是让他焦头烂额,而这一切都是拜李泰所赐。如今对面而立,若还能保持涵养气度,那真就见了鬼了!
李泰听到长孙子彦这副口吻,不由得低头干笑一声,但很快又连忙收敛笑脸,再作抱拳道:“前事尚有余暇可作长叙,但今眼下当前,有一件事我要请问高平公,户中亲长铺卧当帐而坐,岂有杂幼顽劣别处张设人情的道理?
高平公若觉得我这番指摘没有道理,我自闭口不言,但若觉得我所言乃是人间正义,那我将亲自帮助高平公拆除那一邪帐,不让此等门秽久曝人前!”
他是觉得长孙子彦没有主动现身、自取其辱的道理,多半是有一番自己的盘算,所以干脆直接当面搞这离间计:这件事不怪你这个老家伙,全是你那不懂事的侄子的错!
长孙子彦听到这话后,脸庞上的肌肉略作抽搐,眼神中也是不无犹豫抵触之色,可当视线扫见侄子长孙善并诸家奴后,还是将牙关一咬,对李泰重重的点头说道:“李伯山不愧名门少俊,论情论事公允恰当。既然不能再相共守护一份情面,那我也不惧言家门丑劣。若是宇文丞相召见垂询,也绝无可隐!”
听到长孙子彦这么说,李泰不由得暗叹一声,这长孙子彦得受了多大委屈,抓住机会就要顺杆上的对大行台表现姿态。
正在这时候,城门处马蹄声雷动,一身戎装、披挂整齐的宇文护率领甲卒们自城中冲出,先共陆通远远颔首示意,然后又指着李泰大声道:“伯山勿惊,我已至此,凡所忠义之声,你且畅所欲言!”
第0256章 真心错付
“阿磐,啊、不……伯、伯山,这样真的好?会不会、会不会有什么后患?”
城门外围观的人群已经散开,站在原本属于长孙绍远家、如今却归属于他们的帐幕中,李礼成一脸的忐忑不安,望向李泰的眼神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轻松随意,带着一股敬畏与忌惮。
李泰闻言后只是呵呵一笑,一边吩咐着随从们将自家拉来的物料将这帐幕内外再作一番装点,一边转头对李礼成说道:“能有什么后患?咱们又不是强取硬夺,只不过是恰好站在了正直道义里,所以才显得有些强势,人莫能阻。人应该为自己的过错感到羞耻,而不是怨恨指正他们的人,若仍不知改正,下次要承受的可不只是言语的指责!”
“还、还有下次?”
李礼成听到这话后,顿时便忍不住的瞪大双眼。单单眼前这一次,他在将事情经过细想一番后,心里都是越来越后怕。
他幼遭离乱,倒也谈不上少不更事,心中同样不乏出身所带来的自矜傲气,但今日所见李泰所作所为,仍然大大超出了他过往的认知,甚至都想象不到,人居然还能嚣张跋扈到这种程度!
李礼成倒是不清楚李泰同长孙家过往的纠纷恩怨,从他视角所见到今天的事情经过,就是李泰不满他之前选定的设帐地点,故而更往城门附近寻找,因见到长孙家占据两处地点,所以便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对长孙家一通羞辱指摘。
结果就是长孙家在李泰面前全无平日的名门底气,非但没能针锋相对的予以有效反击,反而还颇有忍让。但即便如此,仍然没有得到善待,水池公宇文护率领京中甲卒出城,直将长孙善等几名曾相争斗的长孙家族人抓捕,又把长孙家已经扎设好的路祭帐幕转赠划归给他们。
这一套流程进行下来,实在是让李礼成这个定居长安数年之久的人都大跌眼镜:什么时候堂堂长孙家竟然已经如此落魄,被人如此拿捏还要唾面自干!
但无论李礼成是否能够接受,事实就摆在这里,他也算是第一次深刻领略到李泰这个同族堂弟怎样的性格与做派,怎么说呢,或许谈不上凶狠残暴,但也绝对是锋芒毕露。
这一次的纠纷都还没有彻底揭过去,已经开始在念叨下一次,不只言语指责,难不成还打算伤人害命?
同这样的人相处起来,难免是让人倍感压力,李礼成之前因为年龄浅胜而略得几分的优越感、这会儿便荡然无存,更担心若将李泰触怒的话,会不会自己也要遭受刚才长孙家那种待遇?
李泰倒是没有注意到李礼成的小心思,在这帐幕内外游走一番,心里还算满意,并又对李礼成说道:“孝谐你来察望一下,瞧瞧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尽量今天就让人做好。”
“没、没有了,一切都依伯山你的意思,我是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随口一句询问,听在李礼成耳中却似有惊雷之声,忙不迭摇头摆手的表态说道。
李泰见他这副模样,才意识到小伙儿是被吓得不轻,着员搬来两张胡床,示意李礼成同他共坐下来,笑着问道:“孝谐是觉得我今日事做的有些不妥?”
李礼成闻言后又连忙摇头,但见李泰神情仍然和蔼,这才迟疑着小声说道:“伯山你做得很好,总不像我一般无能,选在偏僻地境还被人殴打驱逐……但是我、可能我并不像伯山你这样风骨强势,总觉得同人相处,最好还是稍留情面,彼此若无化解不开的仇怨,大不必为了一时的意气结怨更深。”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笑起来,看来这家伙倒是有点少年老成,并不像一般少年那样莽撞轻狂。
在如今的关西,李礼成算是跟他血缘最为亲近的同族亲属,避免不了长久往来、维持关系,李泰也不希望他是一个骄狂放纵、短视愚蠢的猪队友。
但听李礼成的意思,在其眼中自己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性格习惯不同,如果再没有什么利益互动,更加不好找到感情上的契合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知己难寻。想要彻底的折服一个人,从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孝谐你言之有理,与人为善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当然要计。动辄结怨,久必遭噬。但敏于情势、合乎时宜,同样也是谋生人间的根本智慧。人间正气逢衰,如果没有卫道殉情的决绝,那就更应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仰仗,才不至于飘若浮萍、全无筋骨的苟延残喘。”
李泰望着李礼成说道:“声势未壮之前,除此一身的骨血,你我并没有优于时流的禀赋。宗族亲长遗泽虽厚,但若子孙尽皆浪荡不器,终究也有耗尽的一天。所以你我要紧记得,未能凭力壮大家声之前,每一分余荫的折耗都需要竭力去避免,绝不浪使祖荫、折后辈之福!”
彼此关系无从回避,在公在私李礼成都是一个值得李泰亲近栽培的人选,所以他下意识的便用上了教诲的语气,告诫李礼成谨慎言行、不要辱没家声:若家族荫泽都被你浪费了,老子还用啥!
“这个道理我当然懂,所以我一直力求上进,待人接物、三思而行,不敢因为年少就放纵自己。虽然并不如伯山你时名渐扬,但是也……”
李礼成闻言后便回答说道,又恐李泰羞恼,讲到一半便停顿下来。
李泰拍拍他肩膀笑语说道:“家势想要维持长久,无非开源节流。孝谐你谨慎自守,是我所不能及的。但我的勇于进取,也让你力不能追。”
“这也确实,我实在没想到伯山你西来未久,便已经共时流许多势位之选亲密往来,就连水池公都要发兵助你……”
李礼成也明白如今霸府强势,对李泰于霸府享有的人脉很是羡慕,并在心里将之当作李泰的底气来源。
“彼此相处不久,孝谐你不知我处还有很多,水池公也不是为了助我。方今关西各种错杂的情势较量,是大大值得人去深作咂摸。我今所享有的情势从容,可不只是共人友善相处分润来的。”
因若干凤和李雅的缘故,李泰深知想要折服少年,道理灌输远不及形象塑造,当听到李礼成对他的认识还是有些偏差,他便抬手召来一名随从吩咐道:“去对面高平公帐中通告一声,今日出行匆忙,人马用物都缺,请他暂支一些吃食饲料略作补助。”
李礼成听到这话,更加瞪大眼,只觉得李泰真是狂的没边了,刚刚将人家啪啪打脸,转头又去借取人马食材,长孙子彦若连这都肯答应,那胸怀得比天空还要广袤!
他这里尚自嘀咕,前往借物的随从已经返回,后方跟着两架马车,一车人吃的酒食,一车马吃的草料。
瞧着李礼成一脸的瞠目结舌,李泰又笑着拍拍他肩膀,未作更多解释,见长孙子彦着员送来的食物这么丰富,也不由得感慨其心情之急迫。
傍晚时分,宇文护去而复返,这一次并没有再携带众多人马以壮声势,但神态较之前喜乐更多,入帐之后便对李泰频作抱拳颔首,待将闲杂人等屏退之后,才终于忍耐不住,压低语调的笑语道:“伯山你今次真是又立一功啊,捉事这样精准,让人佩服!”
两人都是霸府心腹,彼此间又熟不拘礼,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不方便说的,宇文护先对李泰夸赞一番,然后又感叹道:“太子近年意气横生、常有忿态溢于言表,府中不乏论者忧虑恐是东宫配佐失宜,以至于情势渐有失调,长此以往恐非善态啊!或有督察审辨之意,只是一直无从下手,只怕有违众意,更增指摘……”
太子越来越不着调,别说宇文泰叔侄,就连李泰对此都深有感触。
如今西魏的政权格局,就连皇帝和朝廷都被彻底架空,更不要说区区一个太子。但无论霸府再怎么强势,总也是借了人家名头才构建起朝廷、霸府这样的两元政治结构。
太子手中虽然全无实权,但这样一番乱搞下来,也会增加许多的人事变数可能。他自己都未必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所作所为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只是爱折腾,到最后也的确不出意外的把自己折腾死了。
幸在这样的两元店刺客倒也不唯西魏独有,东魏的高澄其实也差不多,各自的行为都属于这种两元政治状态下的不稳定因素,只不过一个是皇室傀儡,一个是霸府二代。
平常爱折腾没什么,可若是真搞到政治体制本身开始运转自纠,死的有逻辑还算是幸运的,死的无厘头那就真是人狂天收。
听宇文护的语气,感情他们一家也是苦这个爱折腾的女婿久矣,眼下好不容易抓住一个合适的由头,必然是要对东宫官佐们进行一番清洗彻查。
想到东宫接下来将要遭受的人事动荡,李泰又不由得一叹,这太子没事撩拨自己做什么,他可是一朵带刺的玫瑰,野性得很。爱上一匹的卢,你的家里却没有草原,怪谁?
第0257章 社稷为重
在王盟出殡这一天,宇文泰总算及时的从河防前线赶回长安、得以参加王盟的丧礼,而朝廷也特意为此罢朝三日,令其哀荣更加盛大。
当送葬队伍自城中缓缓行出,正在帐中准备路祭礼仪的李泰抬眼就见到大行台仪驾首当其冲,而之前表现很是殷勤活跃的太子则只能副车于后,在队伍中难再独领风骚。
宇文泰并没有骑马,而是一身缟素的颓坐于牛车上,神态悲伤,眉眼间也难掩疲惫之色。
抛开宇文家同王家非同寻常的情义不说,宇文泰这个人向来也对惠而不费且能收买人心的事情做得很到位。之前太子在王家门前悲切哭丧,大概也是沿袭他丈人做派。
这翁婿两人都是颇有收买人心的需求,只不过相对于太子的单调生涩,宇文泰要更加的多样且圆滑。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口惠而实不至。
太子是真的没有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收买人心,宇文泰则是穷且小气,一对穷酸。
李泰正在帐幕中思绪杂涌,送葬的队伍行至他家帐前停了一停,有人匆忙入前将路祭的酒食收拾进食盒中,牛车上的宇文泰则趁这间隙对李泰招了招手,示意他上前去。
李泰见状忙不迭趋行上前,待至牛车旁边瞧见宇文泰模样有些憔悴,便又连忙躬身作礼道:“生死有命、修短天定,王太傅历尽人间滋味,如今辞世也不谓痛夭,大行台请为国节哀啊……”
“几时来的长安?署中案事有没有耽误?”
宇文泰并没有搭理李泰的彩虹屁,而是凝望着他皱眉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自是不爽得很,这家伙真是死认钱,给他大舅送殡路上还不忘向自己催缴钱粮物资,搞得老子好像一门心思要赖账一样。
他这里虽然腹诽不已,但也不好直言是跟老丈人独孤信过来讨要寄放在李虎处的军工产业,于是便避重就轻的说道:“大行台请放心,日前苏尚书面授机宜,臣也深知事情紧要,一定不会耽误大阅事程。”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语气也变得和善许多,抬手指了指车后的送葬队伍说道:“王太傅国之元勋、吾宗恩长,你且随送一程,也算是尽礼。”
李泰闻言后下意识便想拒绝,他跟王家又没什么亲戚,再怎么闲得慌也没有帮非亲非故之人发丧送殡的道理啊。
但宇文泰既已开口,很快便又随从侍者送来袍服,李泰见是帐内规制而非亲属衣服,这才退在一边快速穿戴起来,加入宇文泰的仪仗队伍中随队而行。
这一幕恰巧落在后车中的太子元钦眼中,本就不怎么好看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阴冷起来,重重一拳捶在了车厢上,口中恨恨说道:“这趋炎附势、持心不正的竖子,真是名门败类,丢尽了他家亲长遗留的德行荫泽!”
但眼下的太子也只有无能狂怒的份,昨天得知宇文护竟然敢擅自抓捕他东宫亲信的消息时,倒是还有胆量遣使前往讨要,可等到今早大行台归京,他心中便惶恐滋生,甚至都不敢再提此事。
到现在了解到事情原委之后,气愤长孙氏家风不正之余,太子更是深恨李泰这个将事情攀扯到东宫身上的小子,原本的欣赏与招揽念头尽数化作对李泰的忿恨,当见到李泰加入到大行台帐内队伍中时,心中的羞恼恨意顿时加倍。
但眼下的他也只有无能狂怒的份,本身便没有什么权力去制裁李泰这个台府属官,而今又因长孙善的缘故搞得整个东宫都人心惶惶,现在满怀想法都是在思忖该要怎么补救才能尽量避免牵连与波及,更加没有心情去考虑其他。
王盟的丧礼结束之后,宇文泰并没有即刻离开长安,而是亲自入宫参见皇帝陛下,彼此会谈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到了傍晚时分才返回长安城中的丞相府中。
此时的丞相府内,数名台府亲信聚集堂中,得知宇文泰归府,纷纷起身相迎,观其神态间喜色盎然,心中便知此行入宫参见皇帝的结果应该是不错,便又各自入前道喜。
宇文泰满脸笑容的走入堂中,先是示意众人各自坐定,然后便又不无感慨的说道:“近年来东宫风气越发轻躁,舆情也为此常有讽议。今日共陛下论及此节,陛下也是自言深有同感,原本寄望太子才志渐长、自我纠正,但却没想到东宫官佐德行已经衰败至斯,实在是让人震惊心痛啊……”
他言中意思很沉重,但语调中却透出一股按捺不住的欢快,足见心中对于东宫也是积怨日久,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借口下手,现今机会终于来了,那真是由心底里都倍感舒爽。
他先是指着陆通说道:“今日奏告陛下,请以仲明入领太子詹事,自此以后东宫人事俱付予仲明,请你一定要不辞辛劳,为邦国、为宗家勤恳辅佐储君,勿使德运有衰!”
陆通听到这话,顿时一脸惊讶,没想到这件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太子詹事之于东宫,职权和地位就等同于朝廷中的尚书令,“詹”本就作“省”之解,是整个东宫的大管家。
若是一般人担任此职,未必就是什么美差,因为要夹在朝廷与霸府之间,作为储君的官佐,职权不大却又位置敏感,分分钟都有可能卷入到激烈的政治倾轧中。就比如在陆通之前的太子詹事,想必不会只是革职那么简单。
但陆通自然没有这样的顾虑,他本就是大行台的心腹亲信,本身又属于南朝归义过来,对朝廷、或者说对如今的皇室,实在乏甚超出理智之外的认同与崇敬。
他若是担任太子詹事,一切人事自然都是要唯大行台意愿为准,不会站在太子立场考虑。
就连太子詹事这个最重要的东宫官职都被一举拿下,怪不得大行台会这样的高兴,无论太子在东宫有什么样的人事积累,也都可以借此机会将之一扫而空!
“仲明你上任之后,一定要彻查东宫官佐是否德才堪履其职。尤其诸如长孙善等恃于亲勋而窃居官位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彼类若只贪图禄料虚荣,大有别处可以安置,只是不需误我家国传承!”
宇文泰讲完这一桩任命后,又神情严肃的对陆通说道。
陆通闻言后连忙点头,心中自然明白大行台这是划下了一个肃清东宫人事的方针,首先就要将宗室勋贵之中心意叵测的东宫属官统统罢黜。
他虽然也对太子乏甚敬意,但总不好直接表态一定遵从大行台指示、将你家女婿心腹爪牙扫除一空、让其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于是便又感慨说道:“东宫人事积弊,诚非一时。虽如主上所言,舆情时论讽议不断,但真正敢于直谏其事而无作隐晦如李伯山者,实在是罕见啊!”
宇文泰听到这话,眉眼之间喜色更加浓厚,同样感慨说道:“李伯山的才志抱负,的确不因年齿而有短浅,他是真正忧心大计、忠于社稷之人啊!人间行者不乏,若非情怀深刻,又怎么会浅观一斑便能洞见大患?
关西虽不以人物称,但智谋资望胜此少年者不乏,为何唯他能勇于查发此事?无非是持心更加端正,不会被那些不合时宜的愚情杂计遮蔽见识,真正懂得社稷为重!”
宇文泰这一番话讲出口,不独对李泰的欣赏夸奖溢于言表、给予极高的评价,也是将一直积存在心中的愤懑稍作吐露。
他为西朝政权的生存可谓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但世道之内仍然不乏居心叵测者,只觉得他是因人成事,若无君王推心置腹、全无保留的授给权柄,他也维持不了当下的局面,认为他的存在并非无可取代。
太子之所以常常搞得他烦躁不已又无可奈何,就是因为时流持此心意者不乏。
更有一些偏执愚忠之人,根本不考虑如今情势的当务之急,一味的尊崇帝室、叫嚣着归政朝廷,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出路,只是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品德高尚。
身为一个霸府权臣,哪怕享有怎样崇高的权柄威望,但其内心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今所拥有的一切,本就是非分的占有、并非世俗的常态,一着不慎便有可能一切成空。
所以宇文泰不只需要能够切实帮得上手的下属,同时也需要有人对他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肯定。在他看来,李泰勇于揭发攻讦太子属官失德的行为,就是不执迷于虚妄的君臣名分,懂得世道未来何在。
说完这话后,宇文泰仍有些意犹未尽的叹息道:“关西群众,或屈于时势、或因循私故而受我统摄,伯山他本非此间生徒,才力也足任东西使用,却能趋义勇献于我,若论心意之诚,也是名列前茅啊!”
这话就说的有点双标了,大家也都是无怨无悔的跟随你这么多年,怎么到最后落了一个青梅不及天降?别人是屈势徇私才受你驱使,那李伯山不是在邙山被东军追赶的狗一样逃窜入关?
第0258章 取舍之道
虽然是有点失态失言,但在场无论是谁都能瞧得出,大行台对李泰那真是欣赏到了极点。
若李泰在场,大行台作此表态还有些收买人心的嫌疑,可现在人根本就不在场,那大行台这番表态就可谓是真诚而不作伪了,当然也不排除给在场众人以警醒暗示的可能。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96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