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此番就是要让整个北齐的军事力量调配都处于他的节奏控制之内,之前摆出一副东进的架势,将北齐的军队主力都吸引到河阳方向去。然后西魏主力人马立即改变进攻方向,进入河东向晋州挺进,直接剑指晋阳,逼得北齐再将兵力向晋阳进行集中。
虽然眼下还并不清楚晋阳方向已经集结了多少北齐军队,但想必数量应该不在少数。而西魏在晋州北部的防线建设也已经渐成雏形,在韦孝宽的驻守之下,晋阳的北齐大军是很难突破防线而大举南来。
所以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再一次的改变进攻方向,从向北转为向东,从晋阳方向转为河北邺城方向。
原本李泰的打算就是堵住晋阳敌军南下通道之后便挥师东进,而后路的杨忠所部人马因为击败斛律光所率师旅而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先一步向建州方向进发,那么晋州这里的主力人马自然也就跟上。
眼下唯一有点阻止的地方便是晋州城还未攻取下来,没有在这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大基地。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好处就在于可以将晋州继续当作一个诱饵,吸引晋阳方面的敌军在介休方向作无用之功,试图解救晋州,从而降低晋阳敌军与东路邺城方向的敌军的配合度。
于是接下来李泰便又将此间军事布置调整一番,北境防务因有韦孝宽接手,只保留一万师旅驻守彼处扼守要道,高乐、贺若敦等部都悉数退回。
眼下晋州城外驻扎的人马约莫有十二万左右,而下游的汾曲位置,韩果已经率部攻克了北齐的东雍州正平城,打通了汾水这一条路线。
尽管今年因为干旱使得汾水没有进入汛期,河道水流并不丰沛,但是采取水陆并济的方式也能进行物资的转输,这样一来除了之前集中于河东方面的物资之外,大军还能沿着汾水自龙门处从关中直接获得物资的补充,大大提高了后路给养的安全性与后续的作战续航能力。
汾水畅通之后,大军后勤对河东涑水的依赖便有所降低,因此驻扎在后路涑水上游的两万师旅,李泰又传令分遣一万跟随杨忠东去进击夺取建州。
至于晋州城外的主力大军,李泰则并不打算即刻便整部转移,大部分还是留下来,一方面继续围攻晋州城,同时也能就食于汾水河畔,控制一下后勤压力。而他则亲率三卫亲兵与两万精锐人马作为前部师旅,先一步东去为大军打通道路。
在将此间人事安排一番之后,李泰便直接率部向东进军。
晋州城北面的汾水东岸,有一支流名为统军川,自统军川溯流而上便抵达太岳山的余脉黑水岭。不过这只是现在的称呼,历史上北周统一北方之后,为了避宇文泰之讳,便将黑水岭更名为乌岭山。
黑水岭山势虽然也不失陡峭崎岖,但毕竟只是太岳山的余脉,而且多有溪谷川流等自然形成的通道可供行走,相较其他险峻之处还算是比较易行,有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策马缓行。
因为自此西去大片山野地带,对于骑兵力量的发挥限制颇大,因此李泰所部这两万多将士便以步兵为主,仅仅只保留了百骑营和斥候队两千多名骑兵编制。因为不需要大量战马随军,后勤辎重方面的压力也并不算大。
统军川本就是大军下一步要进击的方向,因此过去这段时间里西魏斥候也一直没有间断的向东面进行查探,查探的范围甚至远及上百里。而且队伍中还有之前南陈转交到关中的齐将张保洛等人,因此尽管李泰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一片区域,但对此间的地理情况也并不陌生。
皮景和本身就是百骑营的营主,而且还是太原人事,自然便也担任了斥候队的队主,连日来已经将东面的情况摸查的比较清楚,此时一边在行军中一边向李泰进告最新的敌情消息:“黑水岭中敌戍六处,各自置兵员数不等,多则百余、少则十几。其众皆出义宁,义宁夹沁水而立、左右两城,为沁水上游驻兵重镇,义宁太守为贼将韩祖念,前有驻兵两千余,大军进据平阳后,其守城徒卒陆续增至七千余众……”
义宁郡同样也属于北齐晋州治下,地处平阳以东,其区域核心便位于沁水流域的上游山川河谷地带。沁水发源于山西平遥,一路向南流淌直至注入黄河,同样也是山西表里山河地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先秦战国时期,秦军就是占领平阳而后进据沁水,并在沁水下游与赵国展开了长平之战。
“义宁所在,神武、贺六浑旧年曾置六镇兵家三千户于境,以充填沁源河谷,扫荡境中匪寇并镇戍东西通道,因于郡治孤远城下别置义宁镇。义宁镇东接屯留、上达乌苏,此诸地也都是镇人聚居所在,取其近便东出、以慑河北。”
随军同行的张保洛也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详细进奏:“韩祖念乃安德王疏族,同样也是齐国一员骁勇战将,齐国竟以此人坐镇沁源重地,可见东路诸处也都大有防备啊!”
沁水在整个山西地区的战略价值可以说仅次于汾水,其上游所在的沁源地区乃是自平阳地区进入上党地区的重要通道,而其下游又连接着建州所在的晋城盆地。
在河东地区未能被北齐所掌控的情况下,沁水便是联系整个太行山西部区域的枢纽。
而李泰此番进击沁源,也是拆分北齐这一片疆土的重要步骤,等到沁源被攻占下来,那么上党地区的长治盆地与下方的晋城盆地与晋阳之间的联系都将遭到极大的损伤,继而影响到邺城与晋阳之间的联系,使得北齐疆域变得更加散装。
沿统军川东进的路程比较通畅,在抵达黑水岭之前一直都没有遇到齐军踪迹。毕竟眼下的晋州城下驻扎着十几万的人马,对周边区域的掌控与震慑力直接拉满,齐军自是不敢轻易入前活动。
黑水岭有东西两座较高的山岭,之间全都是高低起伏的沟谷连接着,因为这里在此之前都属于北齐境内区域,自然没有必要在这山野之间劳民伤财的兴造什么坚固堡垒,存在的一些戍堡基本上也只起到一个哨望警戒与通信的作用,真正的阻遏防守效果并不大。
李泰在抵达黑水岭之后,也并没有急于下令让大队人马翻越山岭,而是先让斥候清理一下岭谷之间的敌军斥候耳目,自己则先率一支轻师循干涸的溪谷通道东去将义宁城察望一番。
第1066章 沁水伏兵
义宁城坐落于地势狭长的沁水河谷之间,沁水两岸各有一座城池,因为这一段河道仍然比较狭窄,远远望去两座城池恍若一座。
之前晋州城遭受袭扰,晋州刺史尉粲下令关闭城门、龟缩自守,虽然保证了白马城的安全,但是平阳周边区域内一些来不及入城的军民却倒了霉,因为不能再入城,于是他们只能向东翻过黑水岭,来到义宁城寻求庇护。
作为沁水上游最大的城池,义宁城尽管不像晋州城所在那样交通便利,但各种配套的设施也是比较完好的。东西两城足以容纳几万人入驻集散,同时也是沁水河谷中重要的物资存储和转输中心。
不过随着抵达平阳的敌军数量越来越多,坐镇此城的义宁太守韩祖念也自知尽管双方距离还有几百里、且彼此间还间隔着一道黑水岭,但此城未必就绝对的安全。
而且一旦东面的援军到来,义宁城也将成为大军前进基地,所以当西面的人员向此投奔而来的时候,他便将这些人员往东面的上党地区进行疏散,仅仅只在城中留下能够参与守城作战的人员。
事实证明韩祖念也颇有先见之明,因为不久之后东面便传来平原王段韶的命令,着其将沁水河谷中的军人家眷们往上党地区进行疏散转移,并且往义宁城中收聚物资、做好接应大军到来的准备。
为了确保义宁城的安全,段韶在河阳大军还没有大举回撤的时候、便先从自己麾下为数不多的兵力当中抽调五千将士快速奔赴义宁以协助守城,也使得义宁可用兵力超过万人。
因为没有尉粲这个昏庸上司在城中掣肘,韩祖念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计谋。尽管义宁所在并不是敌军的主攻方向,但他也深知不可松懈。
因恐被敌军突袭城下而孤城难守,他并没有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义宁两城之中,而是沿上下游各自布置了一定的人马,一旦敌军突袭至此,如果来犯兵力不多,可以收内外夹击之效。如果来犯的敌军数量不少,则城中固守待援的同时,城外伏兵亦可装作上党地区来援的大军,以惊慑吓退敌人。
且不说韩祖念这样的安排是否巧妙,起码在当下因其有此预谋,使得魏军斥候对其兵力探查判断有误,彼此间有着三分之一的惊人差距。如果这样的误会能够保持到魏军正式攻城的时候,对义宁守军而言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李泰率领着亲兵部伍穿过黑水岭进入沁水河谷,又北行数里之后便见到了义宁城,稍作一番打量之后便皱起了眉头。
这座城池所在位置比较刁钻,地处黑水岭的正北面,下方因为沟岭的限制使得地势颇为狭长,河谷宽处不过数里,近处则只有十几丈而已,然后便是高低起伏的丘陵了。
这样的地形不要说攻取坚城,就连大队人马进驻河谷都颇为困难,再看到河谷两侧茂密的松柏植被,李泰脑海中没来由的便泛起一个词汇“火烧连营”!
李泰绕着这座城池不断在左近山岭间攀高眺望,但一时间脑海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当其视线扫见身后一众亲卫时,便不由得心思一动,开口说道:“贼城左近地势如何,你等皆有所见,各自对于攻城交战又有什么见解,皆可畅所欲言!”
之前巡视雀鼠谷的时候,贺若弼的应答给他留下了挺深的印象。原本他还觉得这些三卫儿郎仍是少年轻躁、经验尚浅,还不到真正派上用场的年纪,也仅仅只是当作侍从出入的亲兵差遣。
但经此一事后也意识到这些少年本身便有浓厚的家学氛围,而且各自还颇有禀赋,并不需要等到了一定年纪才突然顿悟,少年活泼跳脱的思路和看法往往也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有的时候甚至还要胜过了用熟但同样也有些僵化了的老脑筋。
就比如眼下李泰在将眼前这座义宁城察望一番之后,首先便是从自己过往战绩中寻找有没有值得借鉴的过往战例思路,心思主要用在不同的战役之间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反倒没有基于当下的战场环境而产生什么有效的思路。
一众年轻人们听到唐公作此问话之后,全都不由得精神一振,旋即便瞪大眼睛、开动脑筋的思考起来。包括不久前才得到征辟进入三卫之中的贺若弼,这会儿也都思绪飞转的想要再表现一把。
“启禀主上,义宁城前河谷狭窄且城分左右,若以正面强攻,强兵重器皆难施为。末将所见,此城左右虽然沟岭崎岖,但亦未可称为绝险,可使精兵两千翻山飞渡于此城之后,拔其后路城戍、绝其援助,使其孤城自危……”
因有随同其父穿过千里径而直袭介休城的成功经验,贺若弼很快便也想到一个类似的作战思路,同时还不忘给自己争取上阵杀敌的机会,继续叉手说道:“主上若觉此计可采,末将亦请随军出击。今我师旅巨万入侵贼土,东贼将士皆据城以守,境内军民且惊且疑,一旦绕过边境城垣而直袭内里,则群徒惊走、人莫敢敌,胜于攻坚痴战!”
李泰倒不知道历史上贺若弼用兵是个什么风格,但听到这小子眼下一脑瓜子全是抄敌军后路腹心的用险计谋,也不由得感叹人生第一次给人带来的影响之大。懵懵懂懂之中尝到了一口甜头,往后余生都会回味无穷,每每遇到合适的机会都想要再次复刻一番。
“义宁城后方所接乃是贼之戎州、乌苏等要地,况且还有上党诸城,皆非易夺之地。贼之滏口当下想必重兵云集,若知我师旅入寇上党,必然大举西至。贼势愈壮,将更难敌。”
李泰讲到这里,又给众人做出一些提示道:“今虽问计何以攻城,但你等所应也不必专注于一城一地。我军何以需要夺取此城,而贼又何以必守,甚至于此战因何而起、又要怎样结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视野有限,格局需大。”
众人听到这话后,便思考的更加用心,过了一会儿之后,高颎才有些犹豫的开口说道:“末将穷思一番,略有所得,或许未必准确,恳请主上斧正。”
“放胆说来!”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微笑着鼓励说道。
“义宁城所在当真地势雄奇,若守城将士皆有固守顽抗之心,我军亦绝难匆匆克定此城。既然事难速定,不如运计从容缓慢。今之军机所在,是我稳敌急,主上引军东进是为扩大战果,贼之西来则是为的救其必亡之城。既然遇此坚城,则我何必急于附城就敌?不如因此伫立,待贼出城就我。”
高颎得了鼓励之后,便也勇敢的将自己思路详细道来:“此间河谷狭窄,难容大军进驻,勉强入此则隐患丛生,为了早日脱离险境必须强攻城池,如果这么做则正中城中固守顽贼之下怀。
但其实大军大可不必急进,贼可设坚城驻守沁水,我又为何不可?可使诸军分道而入,沿沁水择地筑城,与贼临河对峙。我可不入上党,而贼则必失平阳!况安陆公业已东进贼之建州,建州克定之后,我师旅于此扼贼西出之道,主力南去或斗于长平、进讨上党,或下掠河内,完吞河洛,贼又何计可阻?”
李泰一开始还是饶有兴致的作倾听状,可是越听越觉得有点不对劲,他确定自己是没有将核心的战略计划透露给这些三卫儿郎,但是高颎这一张嘴叭叭一顿、差点把自己这点险恶心思全都给抖落出来了!
不过高颎这一想法还是有点过于乐观了,低估了敌人的反应强度,虽然眼下北齐在战略上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其君臣将士们便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不久前斛律光还偷袭河东后路呢。
但是这个思路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我不就贼而使贼来就我,既然你比较急,那你就多动一动。
在接连听完两人进计之后,李泰也不由得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贺若弼的思路虽然激进一些、而高颎所想有些保守,可是他们都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眼前这座城既然正面磕不动、那我就先不磕,抛开强攻这一条下计,选择别的方法来拿捏你!
适当的迂回和放弃就是一种智慧,很多人经历过无数教训、被撞的头破血流,未必能明白这个道理。人生只懂得蛮干,那就热血沸腾的当个废物就是了,可是一个将领如果不懂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代价可就要大得多。
“那便不必急于攻城,先于下游择地筑城,以供师旅与贼临河相持!”
李泰此时引军东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沁水河谷,从而让杨忠方面能够心无旁骛的攻取建州,而义宁城只是沁水上游的要塞,将其兵力限制在黑水岭以北不得南下,便也影响不到魏军对沁水下游河谷的占据控制。
在返回黑水岭西侧的临时营地后,李泰便安排将士前往义宁城下方的沁水河谷择地筑城,然而合适的地点还没有选到,前往查探的队伍却回报沁水下游发现一支数量可观的敌军!
得知此事后李泰自是大惊,莫非敌军早已经看破他的战略构想,之前只是作态,诱使杨忠所部东进后再伏兵沁水河谷断其后路?
一时间他也来不及再深作权衡思忖,忙不迭分遣几千精卒自黑水岭南侧山岭进入沁水河谷,杀向发现敌军的方位去,别一个搞不好被敌军切断沁水、数万师旅尽丧建州!
第1067章 诈降杀敌
河谷中,突然遭遇的两路人马彼此都有点发懵,没想到能在这个地方和这个情况下遇到敌人。
而在反应过来后的第一时间,作为比较弱势一方的魏军将士们便忙不迭抽身急退,而河谷南侧的齐军见状后也都忙不迭持械追杀上来,一边追赶,一边引弓在山林中进行抛射。
这一支魏军只有一百多名将士,是李雅所率领的一支小队,因为他们的任务本来就是要在河谷间寻找合适的驻扎和筑城地点,所以也并没有携带太多甲械,仅仅只有佩刀弓矢等基本的武装。
反观对面的齐军,单单视野所及便有数百军众,而随着开始沿河谷向北追击,越来越多的齐军将士在林野间涌出,单单所见到的便已经超过了上千卒众,可见左近必然有相当隐秘的贼巢可以藏匿大量将士。
李雅等人对于此间地势本就不够熟悉,之前在遭遇敌军的地点仓皇撤退,因为担心会将这数量不明的敌军引向他们那座乏甚坚固防护的临时营地中,所以除了几名脱离队伍奔回报信的卒员之外,其他的也并没有循来路撤退,而是在李雅的率领下沿着沁水河谷一路向北退逃。
他们一边逃跑一边回首射击,试图逼退越追越近的敌人。但是由于他们此行外出的主要任务并非作战,所携带的箭矢也并不多,每人十几支羽箭很快便消耗一空。而敌人的反击要更加凌厉得多,身后乱矢如蝗,稍有落后便要中箭倒地,已经有二十多名士卒倒在了河谷间。
眼见前方河谷收窄,而后方的敌人则越发的来势汹汹、越追越近,李雅心中自是暗暗叫苦。他摸了一把背后空空的胡禄,气恼的将之解下摔在河边,心中自是有些懊悔离营前携带的箭矢太少。
然而现在再后悔也已经晚了,哪怕眼下想要停下来杀敌,就凭他们这全无负甲的状态,只怕还没来得及短兵相接,就要被敌人给射杀殆尽,除非敌人也放弃射杀……
他脑海中思绪一转,忙不迭示意部众们将配弓抛弃在地上,同时大声呼喊道:“某等愿降、愿降!恳请将军饶命,必将魏军军情尽告!求将军饶命啊!”
果然后路追击的齐军见状后便面露犹豫之色,虽然还未尽信,但也放慢了引弓射击的频率,只不过追击速度仍然没有减慢,前方百余名徒卒一边大步追赶一边怒吼道:“羌贼若降,速速弃械伏地,否则杀无赦!”
这会儿李雅等人也奔跑到了前方河谷收窄的隘口处,于是在其示意下便都纷纷解下佩刀并抱头蹲地,后方追击的齐军见此态势,心态顿时也都放松下来,更不乏人张嘴嘲笑着这支魏军小队贪生怕死的丑态。
“你等羌贼何处流窜入境?统军贼将是谁?平阳是否还在守?”
这一支齐军军队连日来久伏河谷,与义宁城方面联络都比较少,对于黑水岭西侧的敌情更是所知不多,此时逼降这一支敌军队伍,自然想要详细打听一下敌情究竟,因此队伍中一名兵长便持刀入前喝问道。
“禀告将军,我等乃是大魏唐公所统部曲,自黑水岭南面而来,入此河谷只为了……取尔狗命!”
李雅虽然两手抱头,但也一直在侧眼偷窥敌将所在,待到彼此距离拉近,他先用颤抖的语调迷惑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然后突然暴起,抓起佩刀便斩向敌将。
那敌将猝不及防、彼此又在这么近的距离,脖颈都被李雅手中刀刃深深斫入,顿时间便血如泉涌,当场暴毙。而其他魏军士卒们也都在等待着这一刻,各自抓起地上的佩刀便与敌军士卒厮杀起来。
“这些羌贼好奸诈,竟是诈降!”
后方齐军将士们见状自是羞恼不已,忙不迭便也再次冲杀上来,有人还想再引弓射杀敌人,只不过双方都已经混战一团,一时间也不便再用弓矢,只能收起配弓,持刀冲上前来。
李雅一行虽仍势弱,但因与敌军拉近距离、短兵相接,一时间倒也杀得有来有回,一众人且战且退,趁着大队敌军尚未进击合围之际退进了后方的河谷隘口,敌军也受地势所限难以一拥而上,竟被李雅一行牢牢扼住隘口,几次杀退敌人的冲势。
不过李雅一行人也是死伤惨重,一百余众到现在只剩下了五十多人,而且几乎人人身上都已经带伤。敌军几次冲进受挫后,便又向后撤出一段距离,开始再用弓矢向此射杀。李雅等人只得再次避入隘口之内,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向北面奔逃。
正在这时候,河谷南面的齐军后方再次杀声大作,数千魏军战卒从黑水岭中冲出,直将河谷间的齐军队伍拦腰冲断,然后便奋力厮杀起来。
“遭了,羌贼有埋伏!速退,告援!”
随着魏军大队部伍杀入河谷之中,之前这些齐军将士追击李雅一行有多爽快,这会儿就有多惊恐。而相对于激烈战斗所带来的惊人伤亡,更让他们感到忧恐的是,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眼下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怎么突然就有大队敌军杀入沁水河谷之中?
因为这些齐军伏兵们被李雅一行向北带离了十多里,脱离了他们原本藏匿和营建的藏身营地,又被后路魏军拦腰冲断,首尾不能兼顾,一时间只能各向南北方向退逃。
率队杀入此间的李雁头也搞不清楚这一支敌军的具体情况,他所收到的命令是要尽力摧毁敌军阵仗并杀伤敌人,尤其需要防备敌军在沁水下游拦截设阻。
此时当见到敌军向南北两个方向败逃时,他便着令韩擒虎率领千余人马继续向北追击,而自己这率领其他军众沿汾水河谷向南而去,以确保敌军不会在下游停驻拦截河谷。
向北败逃的敌军约莫有将近两千军众,但在狭长的河谷地带也难以重新集结组织战阵,韩擒虎率众一路冲击,很快就冲出了之前李雅等人所据守的那处隘口。
当见到隘口处所横陈的许多袍泽尸首,韩擒虎脸上也不免流露悲容,因为还要继续追击敌人,不能留驻于此,他便大声吩咐几名卒员道:“速速收捡此间袍泽尸首,还有李雅将军或许已经战没于此,一定要将尸首寻回……”
他这里话音未落,西侧山壁松枝间突然响起一个略显虚弱的吼声:“老子还未死!区区贼众,岂能杀我……”
原来趁着敌军后路大乱、无暇追杀之际,李雅带着几十名幸存士卒们攀岩而上,躲藏在了松柏之间,如今见到后路袍泽杀至此间,才敢发声相见。
韩擒虎闻言后自是大喜,忙不迭三步并作两步的攀岩而上,行入松荫之下便见到李雅一身血衣的跨伏在一根斜出的松树枝干上,周遭其他士卒们也都或卧或立,人人身上都有多处伤痕,原本百余众仅仅只剩下了眼前不足二十人,足见之前厮杀之惨烈。
“你等且先归营治伤,我再率部追杀贼军一程,为阵亡袍泽报仇!”
韩擒虎分出几十名士卒照应李雅等人、顺便将一些战俘送回营地,自己便又跟随在部伍后方,继续沿河谷向北追杀而去。
当李雅一行回到黑水岭大营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时辰之后了,李泰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前方战报,当见到他们一众人员如此凄惨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忙不迭将一众伤员送入营帐中进行诊治,而他则先审问从战场上押回来的俘虏。
审问完俘虏之后,李泰才知道原来这一支埋伏在沁水河谷当中的敌军并不是什么意图诱敌深入而后截断沁水的人马,而是义宁城守将为与城池相呼应而布置在外的一支伏兵,规模也只有两三千人。
了解到这些后,李泰自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虚惊一场,旋即便也有些哭笑不得,战争中真的是各种变数都有可能发生,谁也说不清楚对面还能整出什么花活儿。
作为斥候队长的皮景和在得知义宁城方向居然还有一支隐匿于斥候耳目之外的敌军时,自是大感羞惭,顿首李泰身前请罪。
李泰对此也并未过多埋怨,其实斥候价值最能体现的还是平原旷野,像是这种地势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哪怕再精明的斥候也很难保证能够将敌情全无遗漏的探查清楚,因此最重要的还是临敌之际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
在这种山地环境中对敌情瞭望洞察最为精明准确的,单就李泰所见还是首推韩果。当年他进袭晋阳时,也是多亏了韩果在这方面的禀赋,才能在离石地区灵活的进退转战。
眼下情况虽然有些意外,但总算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且由于李雅等人察觉到敌踪所在,反而提前剔除掉这样一个变数隐患,也算是一喜。
于是李泰便又前往病号营中想要嘉勉李雅一番,却见这小子在处理完伤势后已经昏昏睡去,于是便对其他还清醒着的伤员们褒扬一番,出营后便又安排郭彦率领三千军众再往义宁城下去寻觅战机。
第1068章 功亏一篑
沁水上游的义宁城中,守军将士们也早已经知晓了魏军东进的消息,在李泰率部于城外观察地形地势的时候,城中守军也早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尽管接下来魏军并没有直接攻城,但守军仍然保持着警惕状态,一夜枕戈待旦。
城中守将韩祖念同样不敢放松,一直到了后半夜才在城头上小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仍然不敢解甲。天刚蒙蒙亮的清晨时分,韩祖念便在城头上巡视一番,检查了一下各种用于守城反击的器械物资储备,确认诸事稳妥之后,这才回到城中进食早餐。
不多久,布置在城外的斥候匆匆入城禀告魏军悉数退回了黑水岭以西,韩祖念得知此事后,紧张的心情稍稍有所缓解,看样子魏军也是担心义宁城易守难攻而未敢轻动。
不过他也并没有完全放松下来,趁着魏军退走之际,便又安排卒员经山间小路南去将此间情形告知南面伏军,让埋伏在外的将士们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如果魏军按捺不住而入谷攻城,便可以趁机给他们一个凌厉的反击!
危机暂时解除,韩祖念便除去戎甲,用餐完毕后便回到内府继续补上一觉恢复一下精力。午后时分,他这里还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房间外的喧哗声所吵醒,于是便披衣而起、不悦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主公,大事、大事不妙!斥候归告,下游伏师为羌贼察觉,羌贼正从黑水岭南侧杀入河谷追击伏师!”
有奴仆刚从外堂飞奔至此,见到韩祖念后便连忙禀告道。
“竟有此事?”
韩祖念听到这话后心内顿时也是一慌,忙不迭穿好衣袍并快速的向府前直堂而去。
此时的直堂内,城中督将们多数都已经聚集在此,听外出报信却看到魏军正在追杀己方部伍的斥候讲述敌情:“羌贼实在太狠恶,一路追逐攻杀,我军将士仓促迎战,力战不支,只能且战且退,死伤惨重……”
“该死的羌贼,不敢来攻坚城,只敢以多欺少!”
有督将听到城外军众死伤惨重,忍不住便怒声咒骂道。
义宁城守军多数都是早年便被安置在沁源附近的六镇兵家子弟,不乏父子兄弟等血脉至亲,远比一般的袍泽情义还要更加的深厚亲密,当听到自己乡党亲人正遭受敌人追击屠杀时,心情自是惊慌得很,忍不住便对正自大下杀手的敌军破口大骂。
当韩祖念快步走入直堂中时,早已经按捺不住的诸位督将纷纷站起身来,开口请求率军出城救援城外的军众。
韩祖念并没有直接回应众人的请求,而是皱着眉头又向归城斥候询问一番城外敌情,然后望着一脸殷切的众人沉声道:“羌贼狡猾机警,竟然能够察知城外伏兵,致使前谋落空。当下衔尾追杀,想必就是为的诱我城中师旅外出营救,其徒则伺于城旁攻城。前平原王传信,着令我等一定要固守此城,切勿为贼所夺……”
“难道城外的儿郎就不救了,坐望他们战死于外?”
韩祖念话还没有讲完,顿时便被部将开口打断,其他人也都连连发声表示自己的不满,更有人怒声道:“之前师旅徒劳南去,结果晋州被羌贼趁虚而入,难道不是那些大王们谋算有误?如今羌贼进犯至此,城内城外都是杀贼,又有什么区别!”
“末将父兄皆死王事,门下一侄又为君侯所使伏兵于外,今城外遇险,怎忍由其横死于外而不加营救!君侯若不肯遣卒救援,末将唯请自率所部出城营救。但得准许出城,无论生死,皆不怨君侯!”
有人一脸沉痛的说道,情绪已经来到了将要失控的边缘。
韩祖念眼见群情激愤,诸将皆求战心切,也担心强行弹压或会让人心更加涣散激荡,稍作权衡之后便也只能开口说道:“我可分遣两千卒员出城救援城外师旅,但你等也不可任性妄为,需遵守军令、固守城中,绝不能为敌所趁、袭取城池!”
众人听到韩祖念愿意派遣援军,焦急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旋即便都连连点头应是。
于是韩祖念便又连忙赶到城中校场,召集两千名将士稍作叮嘱之后便安排出城,因恐敌军趁乱来袭,他便也亲自统率部伍列阵城前,以接应城外师旅归城。
援军派出之后,城中守军将士们全都翘首以待,时间也在这焦灼的氛围中快速流逝,很快便从午后到达了阳光西斜的将近傍晚时分,终于陆续有神情仓皇的败退军众退回义宁城。
据这些人的交代,援军已经与遭受追杀的伏兵将士们汇合,但是因为之前伏兵被突然冲入河谷的魏军给拦腰截断,还有许多军众被隔绝在了沁水的下游,因此两路人马在会师之后并没有即刻向义宁城撤回,只是安排伤员和丧失战斗力的军众返回城池,其他军众则继续沿河谷向南杀去,希望能够营救回更多的袍泽。
“简直就是胡闹!”
韩祖念听到这话后自是气得暴跳如雷,他肯于派遣援军外出营救已经算是冒了不小的风险,也是为自己安排伏兵于外的补偿,却没想到这些出城的将士完全不懂得适可而止,在还有强敌徘徊侧畔的情况下竟然还敢如此肆意妄为。
有的时候事情会有变坏的可能,那就一定会发生。正当韩祖念心情焦躁的盼望着魏军不要在此际向义宁城发起进攻的时候,黑水岭山道中仓皇撤出的斥候那慌张的神情、已经告诉他情况正在变得更加恶劣了。
很快黑水岭山谷中便传出大队人马快速行军的嘈杂声,韩祖念在心中权衡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再给城外的师旅争取一定的时间。于是他便着令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军众离开城池,前往黑水岭谷口驻守,阻止山道中的魏军杀入河谷中来。
这一千名齐军将士刚刚在谷口阵列完毕,魏军大部队已经杀至近前,眼前情势如此,便立即向着齐军阵仗冲杀而来。
“顶住,一定要顶住!不要让羌贼杀入河谷,否则城外儿郎归路将绝!”
韩祖念游走于战阵后方,手扶着腰侧佩刀亲自督战,口中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
魏军一方的将领郭彦因见敌军竟然离开城池而列阵于此,一时间自然也是大感激动,他一边派遣卒员返回黑山岭西侧大营回报这一敌情,一边身先士卒的率队杀向敌阵之中:“贼有坚城而不能守,竟然列阵山野与我交战,当真自寻死路!儿郎们速速杀敌,夺城报功!”
双方将士在此山谷之间激烈的交战厮杀着,尽管在齐军将士们的奋力据守之下,魏军一时间仍未能突破此间的封锁而杀入河谷之中,但齐军本身也是死伤惨重。
“再调五百、不,八百,再调八百军士出城增援战阵!”
眼看着防线逐渐被魏军将士们冲杀的参差不齐,但南面的河谷中仍然迟迟没有归师消息传回,韩祖念的心情自是恼恨不已。如果仍然安心据守城中的话,此间山谷前战死的这些军士们完全都是不必要的损失。
可是眼下情况已经如此,如果放弃的话,之前的各种努力便全都白费了,于是韩祖念也只能要紧牙关,再着令调遣城中一部分军士们入此填充战阵,务必要将敌军拒在河谷之外。
黑水岭西侧大营中,当李泰收到前师汇报的消息后也是不免一愣,之前的察望敌情中让他感觉敌将应该是一个比较稳重智慧之人,故而只派出三千军众前往给敌军施加压力,结果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不智的引众出城作战、以短击长。
得知此事后,他便立即亲率五千精兵轻装直进,穿越黑水岭杀向敌城所在。
与此同时,沿沁水河谷南下的齐军将士们虽然暂时逼退了韩擒虎所率领的追击师旅,并且继续向南杀去,可是南去不久便又遭遇了已经完成追剿任务、引部返回的李雁头所部。
双方在这河谷中彼此对冲几阵,各自互有损伤,眼见局面转为僵持,出援的齐军将领终于又想起了主将韩祖念的交代,眼见天色将晚,也不敢继续与敌对峙而留宿城外,于是便整顿部伍,徐徐向北面撤退。
在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两支军队各自向义宁城方位赶来。终究还是李泰所率领的轻装部伍全力赶路而先一步抵达了黑水岭的出口所在,与郭彦所率领的队伍汇合。郭彦所部久战之下已经疲累难当,此时后路的生力军抵达,于是便撤离战线,由后路师旅上前补充。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348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