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自嘲模样,摇头叹息道:“可笑我居然还热心的为你们援引人事,希望你们能心迹坦荡的勇对人间。现在看来也只是一番徒劳,回告萨保兄,你们根本就无营事之心,不必于此浪费精神!”
“你在说什么?跟宇文萨保又有什么牵连?”
两兄弟听到这话,脸色都是一变,贺拔经原本站在他面前叉腰戟指,这会儿忙不迭弓下腰来,两眼死死盯住李泰。
“前者教你们不必戚戚于怀、喑声避世,造业骊山结好群众,寄情山水、联谊幽谷,声色自娱,款待故旧,上不扰君,下不扰人,从容自处,豁达于世。”
贺拔胜在骊山那庄园,李泰心里一直挺馋,但一想到那里住满了西魏宗室、暮气堆积,也不敢去搞什么事业。
为了避免这两兄弟名为探视、实为监视的频频探访,他索性便将自己对温泉庄园的一些开发改造计划教给他们,并给他们提供技术和材料的支持,说服他们去骊山开发山庄会所。
“所以呢?你为什么又扯到宇文萨保?难道是恨我兄弟之前阻你同伯父相见,攀附权势夺我事业?”
贺拔经仍是一脸的紧张,他对营造骊山别业是寄望不浅,毕竟内心里已经将自己当做伯父势位和财产的继承人。
而且李泰营屋造堂的巧计心思也让他深感大开眼界,对此信心满满,时常还会幻想凭此惊艳时流的虚荣感。
“别业营造,工料费多,就算我因伯父情面肯倾囊相助,但自家也有人事需要维持。不忍见两位郎君独力难支,所以想为你们引一强援。”
李泰瞎话张口就来:“恰逢之前宇文萨保访我,赞我治业有计,羡我美业丰饶。所以我便将两位所营之事告他,他也对此颇感兴趣。
只恐贸然插手有夺人资业之嫌,而他也职事烦扰、无暇仔细临事,便想借两位闲暇经营、分利以补家用。又恐直言冒失,所以托我共两位磋商。现在看来,此事可以免去两下烦恼,我择日再回拒萨保。”
“不、不必!我愿意,我答应!七郎,快向李郎道歉。你诸事不知内情,便先躁然情面,辜负良朋嘉望,实在大大不该!”
贺拔纬听到这里,神情已经不能保持淡定,连忙站起身来凑近李泰,一脸热切的说道:“李郎应该明白,我兄弟衣食用度无患,骊山造业本也不是为的谋资生利,无非情怀投所寄托。若有幸能共萨保相治一事,利益长短无需计议!”
贺拔经闻言后也是连连点头:“得益李郎指点,园事营造一直很顺利。不知几时能约萨保兄共赴骊山察望?”
他们兄弟虽说谨慎自防、不群于众,但也要分人。诸如李泰这一类的,那自然是无聊人事。但宇文护则不然,如果能够与之交好,方方面面都可得到庇护。
两人反应也在李泰预料之内,闻言后便微笑道:“既如此,择日再见萨保兄,我会将两位心意告知,安排你们两方见面议事。
但有一点我要提醒两位,宇文萨保毕竟身系事中,凡所营计都要受时流臧否,贸然沾惹好货之名,于他也是一桩烦恼。所以无论此事成或不成,你们都不可宣扬萨保有预事中!”
“这、这,李郎你也明白,凡所立事,难免会有杂情刁难……我兄弟也殊乏营事的经验,若只是户中的事业,或兴或废,自己承受。可如果利涉宇文萨保,就必须要慎重起来,无负寄望才好。”
贺拔纬又一脸为难的说道,说到底还是希望自家同宇文护这一层联系能被时人所知。
“我只是传达自己的意见,之后作何处置,还是要看你两方如何商谈。”
李泰闻言后便随口答道,开玩笑,如果把宇文护参股的事情搞得人尽皆知,我还怎么就此给赵贵挖坑!
因为李泰挑起的这个话题,贺拔纬兄弟俩得知可以借由一件本不看重的小事、便能与宇文护结成密切关系,心里自是喜悦难耐。
以至于他们接下来都忘了继续追问伯父贺拔胜在乡里大肆约见故旧是为什么,也可能没有忘,但却不敢再得罪要为他们同宇文护穿针引线的李泰。
当两人再往谷中别墅中看望贺拔胜时,态度也都前所未有的和蔼关切。
贺拔胜自知二子是何秉性,所以当他们两个喜孜孜告辞离开时,他便又望着李泰问道:“你小子又同他们说了什么?”
“没什么,只是向他们许诺,要为他们引宇文萨保参事骊山那座别业。”
李泰对此也并不隐瞒,宇文护这个家伙虽然是个狠灭,但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就同人结怨斗气。
贺拔纬兄弟俩得到一个财货相结的机会,起码也能花钱买个心安。未来如果赵贵真的像他预料一般,同贺拔纬兄弟划清界限乃至于构陷他们自证清白,跟宇文护的联系对他们而言也是一层保险。
贺拔胜听到李泰这么说,略作沉吟后又叹息一声,只是摆手道:“罢了,少辈福业自作,后续事情阿磐也不必再来告我。”
他倒不反对李泰这一安排,但见到自家血脉被李泰肆意摆弄而不自知、反而还自得其乐,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贺拔纬兄弟这里既然已经游说好了,李泰便又连忙返回华州去拜访宇文护。
宇文护这家伙心思细腻又小气,就算是明摆着送钱,可若知道自己茫然间就被人安排了,心里怕是也要暗存芥蒂。
“哪里来的贤风,竟把伯山吹入我的厅堂?”
傍晚时分,一身骑行戎装的宇文护自城外军营返回,见到前堂等候的李泰,便笑着打趣一声,及见李泰行路不便,便又不无关切道:“伯山你这腿……”
“闲极无聊、浪行乡里,劣马惊厥被甩脱在地,实在羞告于人!”
李泰故作惭愧的叹息一声,自然不会把实情告诉宇文护。
宇文护闻言后便哈哈一笑,似乎已经想到李泰被坐骑甩落下马的滑稽模样,连忙招呼他入座,才又问道:“你这乡里隐逸厌居城坊,往常邀你同游都不肯,怎么出行不便,反倒入我户里来走访?”
“确有一事,需要麻烦萨保兄为我参详。萨保兄应知,因太师居我庄上,故太傅二息与我素来不睦。”
李泰摆出一副为难的模样说道。
宇文护闻言后便点点头并冷哼道:“此二子崖岸自高、不近群众,更甚冠带名门。自恃故太傅余荫,做派厌人!”
人对人的感观就是这么奇妙,贺拔纬兄弟们自觉得缜密周全,但宇文护对他们却印象不佳,大概以为这兄弟俩仍在端着架子装大尾巴狼,搞得好像北镇人人都欠了他们一样。
听到宇文护如此评价两人,被宇文泰误会的李泰自觉好受一些,然后又说道:“前者为让他们情怀有所寄托,我卖弄拙智、指点他们在骊山围园造业,但这两位殊乏事能、经营无计。
而我也表面光鲜,无力长补。想到萨保兄前言家计太俭,又困于职事无暇整治,所以想问萨保兄对此有无兴趣?”
说话间,他便将骊山那座庄园进行会所化经营的计划介绍一番,一些新奇的经营理念也让宇文护大感兴趣。
略作沉吟后,宇文护却说道:“如果是伯山你,我信任不疑。但那两员有些讨厌,我不喜共事。无非骊山造园罢了,伯山你有这样的规划方法,不妨招引几员同趣者咱们自造。”
“大行台治事尚俭,但此园业经营却不免以奢为乐。纵有浮货可期,也难免名因物毁。但此二者则不然,他们有恩亲余荫的庇护,即便有所奢靡,也能有情义之内的庇护!”
李泰闻言后便又劝说道。
“这倒也是,他们两个的确是有一些法理之外的从容。”
宇文护有些酸溜溜的说道,旋即便又点头道:“就依伯山所计,我可以人物借使,分润租佣,但他们须得保证,不准在人前宣扬我有参与!至于见面,那也不必,稍后遣一府员督事即可。”
第0090章 名门访婚
贺拔胜那些书信散出后,除了惊弓之鸟一样的贺拔纬兄弟们,第一个来到商原庄的,居然是时任雍州刺史的宇文导。
李泰听到庄人们汇报,不免愣了一愣,这宇文导怎么也算不上贺拔胜的亲信故旧吧?
但在略作思忖后,他便也明白过来。就连贺拔纬兄弟们闻讯后都忙不迭跑过来,大行台宇文泰能不好奇贺拔胜究竟在搞什么?
虽然曾经与贺拔胜有过从属关系的将领、诸如独孤信之类,多数分镇偏远地方,但贺拔胜着员送出十几封的书信,总也有留在华州或者长安近畿地区的。
从第一封书信送出,到现在已过旬日,但却一直都没有人持信来见,李泰也一直觉得有些奇怪。
现在宇文导来访,他算是咂摸出味道了,感情大家都在看大行台眼色行事。大行台对此无作表态,贺拔胜那些故旧们自然也就不敢急于来见。
尽管李泰从一开始对此就不抱多大希望,但在想明白这点后,也不由得感慨贺拔胜、包括整个贺拔氏家族,在这西魏朝廷所拥有的号召力已经非常微弱了。
俗话说,前半生看父敬子、后半生看子敬父,贺拔家族后继无人已经是板上钉钉。即便是过往还有什么情谊可追,到如今大家也要立足现实。
宇文导并非一人至此,与之同行的还有几名朝臣和霸府属官,并五十多名奴婢,两架大车。李泰的大表哥崔谦,赫然也在其中。
当李泰行出庄园迎接时,崔谦主动上前,向他介绍来访众人。
来访众人,有的李泰听过,有的则乏甚印象,他主要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宇文导身上。
宇文导同宇文护虽是嫡亲兄弟,年龄差距也不算大,但兄弟两从相貌到气质都有着极大的不同。
宇文护这个人眉耸眼突,眼神有些锐利,哪怕不喜不怒,当他盯着什么的时候,都让人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在找茬。
但宇文导这个人看起来则就有些平平无奇,既没有什么明显的体貌特征,也没有让人一见难忘的威仪气度。若非被群众簇拥,说他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甲、李泰也相信,总之一眼瞧不出有什么棱角。
宇文导当然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人,他是如今宇文家族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势位与威望都已经达到与北镇那些老军头们平起平坐的程度。
“外庄嘈闹,东谷另有别业,太师正于彼处休养,着我引章武公并诸公往见。”
李泰打量着宇文导,便发现他也对自己略存审视,虽然对方也并没有什么凌人气焰,终究还是感觉有些局促,便将手臂一展作邀请状道。
宇文导策马缓行于后,将这座庄园略作打量,也像其他第一次来到此处的人一样说道:“我记得李散骑去年才新入乡,这园业整治已经如此可观,可见才器不俗!”
“驽马钝足,步履蹒跚,行迹不敢称赏。唯享大行台兴治国中之恩典,雨露泽备、耕桑顺时,遂得衣食所仰。”
李泰在宇文护面前敢夸耀他做买卖的妙招,在宇文导面前则就老实得多,不敢卖弄。
宇文导闻言后便是一笑,行程中将这庄园仔细观察一番,特别那几座大仓舍和高墙围起的工坊,更多看了几眼。
一行人绕过坡岭来到谷中,若干凤这小子已经搀扶着贺拔胜在别墅门前等候。
宇文导见状后连忙翻身下马、趋行至前,两手捧着贺拔胜的手臂说道:“山风幽凉,太师但坐堂中,等候小子等趋拜即可。”
“老朽固执,反倒不喜衰态示人!”
贺拔胜浅笑一声,先对宇文导略作颔首,视线转向后方诸人,当见到崔谦时,他眸子顿了一顿,脸上笑意更浓:“士逊,你来了,咱们好久不见。”
崔谦自有喜怒不形于色的涵养,但在见到贺拔胜这副模样并听他这么说,神情中还是闪过一丝悲怆,入前拱手深拜道:“太师,世事无常,唯自保重!”
贺拔胜共同行几人一一打过招呼后,等到李泰入前搀扶,才转身往堂内行去,一边走还一边笑对崔谦说道:“你家这位少亲,真是一个感恩知义的好少年!去年我游若干惠保营里,见他孤弱无依,便捡拾略给包庇。
当时也无作长计,不想转念便得利甚多。家变至今,非此少流感义奉养、慰此老怀,怕是无有今日共诸位相见之时啊!”
宇文导听到这话,又深深看了李泰一眼,旁边崔谦则连忙说道:“阿磐是我舅氏悉心教养的户里少才,早年我兄弟共太师于世奔波,也无缘顾恤他的成长,相聚关西,也深为他气相可观感到高兴。明于是非、敏于恩义,不是一个乖张傲慢的劣才。”
李泰听这两人一唱一和的吹捧自己,不免觉得有点脸红,便也拿出十二分的殷勤,见到路上有什么石子枯枝都先用脚尖扫到一边。
待到众人入堂,众访客们不免又为这别墅充满匠心巧思的布置感到好奇,就连宇文导也打量了几眼,才想起让随行谒者奉上大行台的慰问书信。
宇文泰对这位晚年不祥的武川老大哥可谓关怀备至,赏赐了五十名男女奴婢侍奉进药,还有许多的钱帛并饮食物料。
李泰还特意拿过赏赐礼单细阅一下,发现并没有气疾病患忌食的东西,这才略感放心。也不是他腹黑阴谋论,只是受后世野史演义的影响,觉得君王总会趁功臣生病赐物劝杀,但显然宇文泰没有这个意思。
但就算是这样,会见的场景也难免尴尬。
宇文导代表大行台慰问几句之后便不再说话,似乎要给其他人留下对话的时间。但他这么个大活人坐在这里,大家也是不好拿捏对话的尺度,太亲近、太疏远似乎都不怎么合适。
于是话题只能围绕着今天吃了什么、明天想吃什么进行下去,李泰站在旁边倒成了一个报菜名的,将贺拔胜近日饮食介绍一番。
众人听到太师每天还饮食有序,也都欣慰的点点头。尽管心里也有些好奇李泰所说那些菜式名词究竟是啥,但这会儿显然不好仔细追问。
李泰陪着众人尬聊一番,瞧瞧天色便表示自己要准备餐食,可是当他走出厅堂,都不见这些人识趣的起身告辞,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吃餐大户了。
于是他便也只能入厨吩咐准备这些人的饮食,想想堂中有些尴尬的气氛,便不怎么想再回去。
当然也是因为此行人事并没有格外吸引他的,除了宇文导和大表哥崔谦之外,还有一个侯莫陈崇的弟弟侯莫陈凯、长孙稚的儿子长孙绍远略有印象,其他几个访客则就有些陌生。
李泰正在堂外徘徊闲走,抬眼见到几名访客次第行出,对李泰点点头便饶有兴致的在这山谷别墅闲游起来。
崔谦也走了出来,抬手对李泰招了招手,然后便往别墅后桃林中的亭子走去。
“章武公要同太师细话几句,我们便先避开。”
崔谦先是解释一句,然后又指着那已经是桃李芬芳的果园笑语道:“居在京邑,喧噪扰人。还是阿磐你聪明,于此乡间幽静处巧妙置业,让人流连不舍离去啊。”
“表兄若喜此间景致,我园中仍有客舍空闲。”
李泰先是笑语一句,然后才又凑近说道:“表兄可知章武公为何要……莫非大行台不喜太师再噪人事?”
“怎么会喜?只不过,太师老景入此,纵有些许任性,也都在人情容忍之内。”
崔谦先是叹息一声,然后又对李泰说道:“阿磐,太师对你可真是关照匪浅啊!他是不惧自己遭厌,都要为你铺垫一程。但究竟是帮助还是烦扰,仍需你自己把握!”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章武公对你也颇关注,甚至还特意从商原北渠绕行登塬,沿途召乡人询问乡里渠事底细,赞言乡里结盟建事者不乏,但如你这般方法精整者不少。”
讲到这里,崔谦便又问道:“阿磐,你想不想登朝任事?朝廷西狩以来,典制多荒,西人学术潦草,远不及我山东人家。你系出名门,聪慧有识,若能入朝学礼制策,二十年内必成方家!”
李泰听到这话,想也不想便连连摇头:“典章大事,法古启今,万世之表,岂区区儿辈能够胜任!我今养晦乡里,或还可得秀株之赞,一旦入朝任重,则必狂风劲摧,贻笑常年啊!”
制定一朝典章礼仪,对世族人家而言绝对是一种荣光,但对李泰却没有半点的诱惑力,就算未来能成礼制大家、儒法宗师,给杨坚布置登基大典啊?
听到李泰拒绝的干脆,崔谦也笑起来:“的确是有些妄想了,但阿磐你有这样的自知,也是难得。前者大行台对你召而不辟,我还以为你愚傲不趋台府,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方今东西渐有长相对峙之态,大行台所重旧徒渐有凋零,士力蓄养已经是当务之急。阿磐你此时西进,如此岁龄,正当时宜。临事机敏,切勿因循故俗。”
李泰闻言后也有些发乐,他还担心自己有时做事会显得离经叛道,这大表哥居然还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很快他就明白崔谦为啥这么说了:“雍州郑道邕之前就户访问,所言多涉阿磐你家事底细,论婚与否。我共士约计议一番,觉得还是要转告你一声。”
第0091章 藏金瓮底
李泰前段时间还在眼馋别人家闺女,不想自己转头就被别人惦记上了。
他跟郑道邕统共只见过一次,就是元月大朝后被宇文泰召见那一次,没想到郑道邕居然对自己这么上心,居然还特意到表哥家里打听自己家庭和婚姻情况。
郑道邕又不是闲得没事碎嘴八卦,既然说起这些,显然是心里已经有了什么想法。
不过李泰听表哥的意思,似乎并不怎么希望李泰同郑家联姻。所谓不要因循故俗云云,原来是在劝他不要盲目追求士族门第婚配,要立足于现实。
虽然李泰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噱意暗生,荥阳郑氏有什么不好?东边高家爷们儿争着抢着开大车,多馋人啊,那大车还是他们李家合资入股的。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郑道邕有个儿子叫郑译,未来杨坚之所以能够篡国,这个郑译功不可没。
李泰暗作思忖,也能明白表哥们为啥不怎么热衷他跟荥阳郑氏联姻。倒不是因为担心李泰被郑道邕拉过去,帮他跟崔訦进行吏治竞争,归根到底一句话,那就是资源重合。
果然,崔谦接下来又说道:“往年世道虽然不谓承平,但也终究道义有存、纲常有序。几家门第联结、风格自守,瓜葛之属守望相助。但今神州板荡、赤县崩解,河阴之祸虽过经年,至今仍然让人思之胆寒。诸家凡有智力者,也当自思如何处世。”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河阴之变给世人特别是河北世族们带来的,不只是肉体上的摧毁,还有精神上的自尊和价值观的强烈撼动,让人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崔氏兄弟就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先从贺拔胜流落江湖,入关之后也都投身戎旅,奋力建功。而他们一家日后的婚配也都立足现实,与宇文氏为首的北镇军头们关联密切。
“如果阿磐你只是少不更事、流落入关,依于故亲门户,尚且不失自存之计。但见你乡里治业精美,事迹闻达于上,气质俊雅、躬事有计,可谓丰年之玉、荒年之谷,若将大事草草论就,实在可惜。”
崔谦对李泰的评价着实不低,又语重心长的说道:“缔结名族,无非相共虚荣,世道后进或许羡此,但如我等旧姓人家,得之无增,失之无损,反倒埋没了阿磐你的才性机遇。
太师托你以命,长乐公托你以嗣,可见阿磐你事情练达。方今大行台尚需元从襄助抗贼,可若等到封建趋稳,所重者必以肱骨亲近为先。阿磐你少壮当时,若不能列此中,实在遗憾啊!”
李泰听到这里也明白了,感情这大表哥不只不支持他联姻荥阳郑氏,甚至还有劝说他踊跃表现、做宇文泰女婿的意思。
这想法可真狂野,就连李泰都不敢这么想。
但也不得不说,他大表哥这番分析还是颇有先见之明的。西魏北周的政治形势走向的确正如崔谦所言,随着北镇武人们渐渐凋零,宇文泰的子侄、女婿等宗族势力逐渐成为北周政权的中坚力量。
可问题是,宇文泰的女婿是那么好当的?
这东西不像地里的谷麦,一年一茬的疯涨,就算宇文泰播种勤劳,起码也得十年八年才能长成。
宇文泰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辗转流离,一直等到河北葛荣叛军被尔朱荣剿灭、所部归于尔朱氏,生活才渐趋稳定。其后又跟随贺拔岳进入关中平叛,等到出镇夏州时,庶长子宇文毓才出生。
他的长女倒是早生几年,但在西魏元宝炬登基为帝、册立元钦为太子的当年,便着急忙慌的做了太子妃。哪怕鲜卑风俗早婚,这门亲事也属于早婚中的早婚。
虽然时间又过去将近十年,宇文泰的儿女们渐渐长大,可也多是十多岁乃至更小的小萝卜头,而且等着跟他做亲家的人家也是不少。
李泰过了这个新年,虚岁已经十六,倒也不算太大。兼之出身陇西李氏嫡宗,倒也具有一定的统战价值。
可是他这统战价值,起码在宇文泰看来,还是排在北镇武人们后边。于谨、赵贵、李弼等大将们,显然比李泰这个陇西李氏子弟更具价值。
倒也不是陇西李氏这个名头不值钱,关键是宇文泰混的太差。
他如果现在已经把东魏高欢干的一口气吊着,有了虎望中原河北的实力,笼络河北和洛阳旧士族的事情自然要排上日程,可现在并不是当务之急。
别说其他河北士族,就连李泰自己家的族人,也不可能因为他娶了宇文泰闺女就翻山越岭的来投靠,宇文泰还没那个实力资格和号召力。
“家君至今生死未卜,为人子息不能访失救亡已经大欠人伦,我又怎么有脸面强论访聘、作乐人间?”
李泰稍作沉吟后便回答道,做宇文泰的女婿那是希望渺茫,郑家的大车他也不怎么想开,父亲生死未卜倒成了一个既不失礼于人又现成的说辞。
崔谦闻言后便点点头道:“郑道邕再来询问,我便以此回他。不过阿磐你也不必悲伤守俗,良缘有讯直须争取,阿舅虽然漂泊江湖,也希望你能于此乡自强自立、光耀门楣!”
“我一定谨记表兄教诲!”
李泰也说道,如果宇文泰真要哭喊着让我做他女婿,我一定答应,争取让独孤信一次国丈都做不成!
两人返回厅堂时,其他几名访客也都坐回。
李泰也不知宇文导跟贺拔胜究竟说了什么,但能察觉到宇文导望向他的次数更多了。
很快庄人们便将餐食奉上,几样时鲜的菜肴荤素搭配、清炒乱炖皆有,山柰酿成的果酒,酒色翠嫩泛黄,酸甜可口、又有酒气微醺,很是勾人口欲。
李泰也在观察宾客饮食趣味,他家工坊已经尝试生铁铸锅,今天特意吩咐厨下清炒了几份肉片青菜,宾客们虽然略感新鲜,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一脸惊艳的大块朵颐。
终究还是饮食口味积习难改,再加上调味品不够丰富,单纯烹饪方式的改变也做不到宠冠一时。
倒是在席有一名宾客见到贺拔胜食案上也摆设着鸡鸭熏肉的吃食,便连忙举手道:“某旧浅略医书,记得气疾感染者尤忌禽肉之食……”
贺拔胜闻言后便指着菜肴笑道:“所见未必尽实,这些鸡鸭都是菽粉泡制的素餐,小辈心思用细,恐我厌食,所以制庖巧饰,骗眼赚食!”
说话间,他抬手示意仆员将这些鸡鸭分割开来,送给在席宾客们品尝。
众人吃进嘴里,才发现这些鸡鸭肉食都是米粉、豆粉等蒸制成的,做成鸡鸭的形状,外边再覆一层豆皮抹酱,看起来惟妙惟肖,吃起来筋道弹牙,口感也是丰富绵长,甚至比真正的鸡鸭肉还要鲜香回甘。
有人试尝过后,仍然意犹未尽,忍不住就席询问做法。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36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