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作者:衣冠正伦.txt
当前页码:第17页 / 共449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华州本就是与东魏对峙的前线,此境更是紧邻黄河、前线中的前线。乡里虽然不乏沃土,但却几乎不见农人耕作,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篱墙圈禁起来的庄园。

  这些庄园的格局大多都合营垒之法,篱墙内外还有着沟堑拒马,哨楼箭塔等防事也随处可见,到处都透露出一股坚壁清野的肃杀气氛。

  “沿河一线常遭扰乱,除了东贼之外,河东汾北诸境稽胡也常常涉河来扰。因此大行台割地分授诸将,部曲群众留驻此间,据贼之余兼收地利!”

  李泰往来府上多次,与贺拔胜的亲兵们也熟悉起来,赶路的时候,那名亲兵便指着道路两侧的庄园介绍道:“朝邑大半都是我家庄业领地,南去合阳乡则李司空庄业。大统三年沙苑战后,李司空并太师进击河东,攻克汾、绛,河东遂为我有。因此大行台以临河两乡分授两家,安置部曲,为朝坂驻防之继。”

  李司空便是李弼,后世八柱国之一。

  沙苑之战中,李弼作战勇猛,在左军赵贵作战不利的情况下,李弼亲率部伍六十骑横截东魏大军,是西魏此战得以获胜的最关键因素。

  李泰倒是不知道李弼在沙苑之战后还和贺拔胜一起收复河东,但听到贺拔胜亲兵的讲述,心情也颇感激动。金戈铁马、裂土封爵是男人浪漫,眼下的他虽然身不能至、但也的确心向往之。

  贺拔胜这座庄园面积极大,坐落在朝坂下缘,土地沟陂加上沿河的滩涂,起码有小三百顷,远非李泰在商原的庄园可比。

  庄园西南是一大片的耕地,起码上百顷的良田连绵成片,看得李泰口水都要流下来。

  这才算是真正的大庄园、大产业啊,上百顷的水浇地肥的流膏,每年几万石的粮食唾手可得!旁边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力资源充沛,坐拥这样的产业,想不发家都难。

  羡慕是羡慕,但李泰也明白这样的肥美产业显然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据有的。贺拔胜、李弼那都是西魏最顶级的统军大将,所以才能享有这样的福利。

  而且眼下东西魏以黄河为界,这里虽然产业肥美,但也是两大霸府的对峙前线。就算李泰得赐此间园业,也没有那么多的部曲驻守抵抗骚扰。

  他收拾心情,策马与贺拔胜的亲兵们登上园中高坡。庄园里坡下为耕、坡上为居,整座高坡就是一座军营,屋舍成排、界垒鲜明,容纳两三千人不在话下。

  一行人抵达营居大堂,贺拔胜问询行出,远远便指着李泰大笑道:“小子口福不浅,我治宴乡中,你居然还能闻风赶到!”

  李泰下马入前作揖道:“治业在勤在俭,别家户里若能讨得酒食,自家便可省俭一餐。少年无赖,闻香则行,伯父是避不开我了!”

  见面一番戏话寒暄,李泰跟着贺拔胜一起登堂,堂中已是座无虚席,多数都是追随贺拔胜多年的忠诚老卒。彼此之间感情深厚,早已经超过了身份的上下界定。

  贺拔胜拉着李泰的手腕向堂内众人引见,只说是一位故人世交子侄。堂内众人也都热情得很,或是不善言辞表态,一个个凑上来祝酒。

  李泰在席间一路穿行,刚刚走到堂中便喝了几大碗的酒水。也幸亏他酒量还算不差,这些私酿的酒水度数也不算太高,才勉强没有露怯。

  饶是如此,当他坐在席位上时,也已经是酒气微醺、眼神迷离。

  贺拔胜见他这模样,又忍不住笑起来,就席命人奉上酪浆解酒。彼此间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便已经到了新人行礼的吉时。

  今日婚礼是贺拔胜麾下十几名部曲老兵,资历最老的甚至在武川镇时便一路追随贺拔胜,新娘们则是在士伍中拣选的未婚妇人。

  老兵们不喜繁礼,吉日吉时选定后也无论六礼,一对对新人们排队入堂拜过主公、见过袍泽便算是礼成,不会因为礼节简约而败兴。

  “来的这厌物叫阿羖,从我族姓,是我假子!他故名九斤,生人就是九斤,被他生身耶娘弃在野地,竟懂得抱养吸乳。我那时仍少年,只觉得有趣,捡来收养,竟也成人。不知不觉随我三十多年,去了江南却嫌故名丑陋,请教博士改名阿羖。李郎知羖是何?还是羊啊……”

  贺拔胜指着入堂一对新人,笑着对李泰介绍道,又指着那个须发泛灰的新郎笑语道:“你耶给你挑选美姝,阿奴高不高兴?”

  李泰闻言也是一乐,出生九斤换算成后世那是五斤都不到,十足的早产儿,但见这新郎贺拔羖长得仍是孔武有力的模样,也真是命硬,怪不得能跟随贺拔胜一路从北镇浪到江南再返回。

  那贺拔羖三十多岁的年纪,身边的新娘望着只是十四五岁、娇俏可人,听到贺拔胜这么说,嘴角都咧到耳根:“阿耶赐我什么,我都高兴!明年抱儿、后年抱女……”

  其后一对新人登堂,贺拔胜神情却变得严肃许多,指着那新郎说道:“朱猛儿,当年自南返北、行至襄阳,东贼侯景率部来阻,山道上你耶解衣覆我,自己却冻死在途!他临去时我便应他,一定要让他血脉壮大,成亲后你就卸甲归户、用心生育,不要让我失信你耶!”

  那壮汉朱猛听到这话,顿时一脸的不乐意:“仆若归户,谁为主公擎旗?”

  “小子嚣张!在席哪个不是英勇壮儿?谁不能为主公掌旗!滚回户里侍弄你家娘子,不比阵中吃土快活?”

  听到这话,堂内众人便喝骂连连,语调虽粗俗,但氛围却热烈。

  众新人们纷纷登堂拜见,贺拔胜也都各自赠给礼品,凡所成亲诸员,开口便是说不完的感情故事。

  李泰列席旁观,也颇为这上下融洽的关系而感动,心里不免幻想自家那些部曲们会不会也如这般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矢志追随,无论他显达还是失意。

  等到诸新人入前礼拜完毕,贺拔胜又指着李泰笑语道:“这喜宴酒食整治不易,李郎既逢此会,总不能全无表现!”

  听到贺拔胜这么说,堂内众部曲们也都纷纷拍案起哄,李泰却不过众意,站起身来望着新人们笑语道:“在情在物,伯父都已给全。我虽为此忠义感动,但若厚赠,不免衬薄主人。且就此席中,祝众新人早传嗣讯、子女多多。若有子弟有志学者,我自设堂教学,若不能教善成器,诸位都可入户唾我!”

  “以酒为约、以酒为约!他家世道名门,最是博学厚望,你等此身潦草且过,总不能任子孙荒生荒长,投他门庭,不成博士,寻他问责!”

  贺拔胜听到这话后,也是眸光大亮,起身拍着李泰肩膀大笑道:“今天说的是我心腹后计前程,绝不是嬉闹玩笑!此言我已经记在心里,小子若做不好、不周全,我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听到李泰这番话,不独贺拔胜笑逐颜开,那些成亲的部曲们也都面露喜色,纷纷入前祝酒道谢。

  他们这些人虽都出身行伍,但跟随贺拔胜辗转南北、见识广博,自然深知世道对世族名门的偏爱,清楚李泰这许诺的价值所在。

  李泰受此氛围感染,对入前祝酒的新人们也都来者不拒,不知不觉就酒气上头。但总算还保持着几分理智,因恐酒后失言,坐回席中便默然不语。

  或许是酒精刺激的缘故,他的感知较平时更敏锐一些,左右打量一番,便发现贺拔胜虽然状似欢乐、但却频频蹙眉,一手紧扣住膝盖,持箸一手手指却似不受控制的颤抖着。

  他自知贺拔胜寿命将尽,见状后心里不免生起几分担忧,但还没来得及开口提醒劝说,醉眼朦胧的贺拔胜已经抬手把一整根烤羊腿塞进他食案上。

  “阿磐多吃些、多吃一些!你从东州新来,我也把你作子侄看待。见到你酒食丰美,我便觉得我家儿郎们也会饱暖无忧……”

  贺拔胜这会儿醉意已经很足,望着李泰眼眶微微泛红:“当年回返投西,我仍存几分夺势创业的私计。但黑獭确是一个奇才,他虽后进的晚辈,但比我兄弟都要狠恶周全……

  我今已无存势力之想,旧员故属都不敢常见,只希望大行台对我重用不疑,拱从王业东进、同我孩儿们相见此生!”

第0043章 闻鸡起舞

  李泰此夜留宿庄园,第二天睡得朦朦胧胧间,耳边突然响起鼓角轰鸣声。

  最初他只以为自己是梦回邙山战败西逃时刻,但很快就察觉到情况不对,那鼓角声真实的不像是做梦。

  他陡地睁开眼睛,耳边鼓角声浪越发真切,思维还未及清晰,身体已经先一步动起来,从床榻上一跃而起,抓起衣架上的衣袍披在身上,并顺势抄起了佩刀,直向房门冲去。

  “阿郎,莫不是有贼来扰?”

  门外响起略显仓促的示警声,昨日跟随李泰来此的李雁头也从侧室冲出,持刀站在房门前立定示警。

  此时天色仍然灰蒙蒙的未见日出,主仆两人持刀而立、竖耳细辨声浪,鼓角声中听得见人声嘶吼。

  “先去贺拔太师居舍告警!”

  李泰不暇细思,对李雁头一招手便直往贺拔胜卧室方位行去。

  两人行至半途时,忽然听到墙下有人呼喊:“士伍晨时操练,不是贼扰,是否扰到郎君?”

  李泰一手按刀、定睛望去,见到墙下站立的正是昨晚行礼成亲新人之一的壮汉朱猛,这才明白自己是太过敏感误会了。

  “倒也没有扰到,我主仆也有闻鸡起舞、操练的习惯。”

  他有些尴尬的立定身形,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睡梦乍惊的事实,回头递给李雁头一个眼神,这才回答说道。

  “晨练是个好习惯!一夜睡饱,神懒骨松,筋骨操劳一番,一整天都气壮力足!”

  那朱猛阔步走上来,身着一袭劲装,腰上别着一根短棍,手持长杖,神情却没有春宵美满的爽快感,而是一脸的不忿:“几个贼汉子贪我队首之位,不准我参加晨练,把我哄闹赶回。归家也是无趣,不如伴郎君磨练一下筋骨!”

  李泰这会儿惊魂甫定,听到这话后也乐了起来:“太师昨夜已有嘱令,袍泽驱逐也是深情,朱猛儿新婚愉悦,忍心把新妇独弃帷中?”

  “娶妇成家难道就能闲坐得食?常同妇人缠绵,只会伤我壮气。来日入阵,贼徒可不会因此妇人对我留情。”

  朱猛沉腰扎定马步,两手挥杖呼哈耍起。

  李泰听到这大实话,不免对这并不沉迷女色的壮汉刮目相看,回头对李雁头说道:“这才是真汉子见识言辞,来年你若娶妻,也要以此约束自己!”

  “我又不是没有这样的识量,只要阿郎给我作配娶妻,就能体现出来!”

  李雁头听到这话很有几分不服,咧嘴说道。

  他见朱猛长杖挥舞兴起,便也撩起缺胯袍角跃出廊外:“我同壮士捉练一番!”

  朱猛见状便也微微一笑,抛开长杖,抽出短棍作刀,待见李雁头拉起加持,便呼喝一声矮身扑来。

  李雁头臂力雄壮,见状后刀背横挥格挡,两下一撞,朱猛攥了攥被震得有些发麻的虎口,眼神一亮,口中啧啧称道:“好俊的臂膀,我要认真了,你要小心起来!”

  “来呀!”

  李雁头眉梢一挑,很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并不因此老卒身经百战而胆怯势弱,并又挥刀入前截阻。

  朱猛皱眉细望,手中短棍迎上挥来的刀背,却不再发力碰撞,而是转腕斜抹,沿着李雁头刀势斜下压去,待见李雁头拧身转劲,贴着刀背的短棍陡地一颤,精准的击打在李雁头腕处。

  李雁头吃痛一哼,刀势下垮,但却一咬牙关,合身撞向朱猛。朱猛见状,直接弃开短棍,两手托住李雁头双肋,借此撞势向后掠开,趁其用力呆猛,自肋下穿出,顺势捡回短棍转身便抵在李雁头的后心。

  “在阵用力最忌死使,你这一冲看似勇猛,其实是亢卒,有害阵势。入阵需用胶劲,胶连左右、密不可分,你的臂力强壮,一身左右更该防成铁门,牵顾两侧紧要过直向用功。

  主公常说,将是兵之胆,兵为力之帅,将有用兵韬略,兵有使力方法。捻轻运重,十钧之力可以杀敌,方法全无,千钧之力只是枉费!”

  朱猛望着李雁头,半是欣赏半是惋惜的说道。

  李雁头一个照面便落败,心情也是沮丧羞愧得很,听到朱猛这番话,便一脸的若有所思,片刻后才叹息道:“搏击之法,我也略懂一些,像壮士这般用劲巧妙的对手实在罕见。这个胶劲如何使力我却不知,壮士能否说的仔细一些?”

  “说就复杂,还是要靠手熟生巧。你的手腕无碍吧?我来教你几种在阵的刀势。入阵在何方位,用力都不相同,在前需手眼灵活,居中则勇毅刚猛,镇后要气劲悠长……”

  朱猛很有几分好为人师的习惯,对自己的战阵技巧并不藏私,拉着李雁头就讲解起来。

  站在一边的李泰心里也兴趣大生,凑上来笑语问道:“这不对吧?难道不该是对手刚猛为胆、冲锋陷阵以鼓舞士气?”

  “不常入阵交战的人,是常会有这样的误解,只道两阵交锋、勇者必胜。这么说对也不对,还是要看对手怎样。若对面只是疲弱、一冲即散,自当勇士当前、带动阵势。但若势力相当,锐则必折。这就需要前士为眼、觅其疏漏,中士为刀、裂其肌肤,后士为锤、断其筋骨……”

  朱猛讲的很仔细,李泰听的也很认真。

  他虽有前身遗留的武技和记忆,但前身也只是一个好武尚斗的意气少年,真正的战阵经验却不多。第一次上阵是跟着于谨的军队攻打河洛地区的几座豪强坞壁,真正和东魏精兵交战时便受伤被救回,被穿越而来的自己占了身躯。

  战争是人类种种行为最激烈的一种,一旦交战,既分胜负、也分生死,自然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

  朱猛虽然不是成名已久的大将,但跟随贺拔胜辗转南北多年,所积累的实战经验也是丰富得很。哪怕只是挑拣一些重点讲解,也足以让李泰主仆听得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起老高,坡下操练的卒众们也陆续返回,瞧见这凑在一起的三人,陆续有人加入讨论。讲起各自经历的一些极端战阵,听得李泰惊心动魄又兴趣盎然,将一些胜负关键的要点牢记心中。

  贺拔胜昨晚宿醉,醒来时已经不早,走出卧室见到李泰同自家部伍们混在一起,站在廊下旁观片刻,神情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才走上前笑道:“这些老兵自是斗技精熟,但也不必听得太认真。为将者,修心才可御众,先学不怯、然后慎勇,至于方法,仍需事中磨练,熟则生巧。”

  众人听到贺拔胜讲话,纷纷转身入前见礼。贺拔胜摆手屏退众人,招呼李泰入堂用餐。

  李泰想起昨晚宴席上见到贺拔胜的异常,再见他今日只是蹙眉箕坐,便忍不住问道:“伯父可是体中有恙?”

  “经年的旧疾,不碍事。”

  贺拔胜闻言后叹息一声:“早年流转江南,饱受湿寒侵害,邪气顽固,偶或不察便手足痛痹。虽不害命,但也折磨……”

  “难道是脚气顽疾?”

  李泰听到这话便放下筷子,颇为关切的问道。

  他所说的脚气病,可不是后世的足癣等病症,而是自魏晋以来、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江南地区高发的一种疾病。

  “是啊,邪气扰人,更甚刀剑。早年痛极,甚至不敢落地行走。归来数年曾有好转,但近来又时有发作。”

  贺拔胜有些无奈的指着膝盖以下的两足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神情也变得有些严肃。

  中古时代的脚气病跟真菌感染或缺乏维生素无关,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神经炎症,属于气疾的一种。

  风疾、气疾在中古时代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疾病门类,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唐家族遗传。

  唐高祖李渊便死于中风,唐太宗也多年饱受气疾困扰、长孙皇后同样死于气疾。唐高宗李治更不用说了,多年的高血压以至于武则天临朝称制。唐中宗李显也因常年幽禁山南,感染了很严重的脚气病。

  唐代为高宗李治治疗风疾的名医张文仲便说过,风有一百二十种、气有八十种,脚气头风上气,常需服药不绝。

  中古时代的脚气病,如果要作类比的话,大概是中毒性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等类似的综合性炎症。

  严重起来真是要命,因为往往需要长期服药,脚气攻心则就是急性中毒性肾衰竭和风湿引发的充血性心衰竭引发死亡。

  李泰自知贺拔胜命不久矣,但还只以为是惊闻儿子们死亡噩耗所致,却没想到贺拔胜本来就有宿疾。看来贺拔胜真正的死因,应该是感情上的巨大悲伤与宿疾爆发的双重打击。

  “既然有此宿疾,伯父尤需忌食酒肉等发气之物啊!”

  猜到这些内情后,李泰也不免为贺拔胜担忧,起身入前端走了贺拔胜食案上的羊肉,一脸严肃的劝告道。

  贺拔胜见状不免哑然,片刻后才又叹息道:“年过半百便不称夭折,与诸故人相比,我已经算是偷生长年。纵有天时来催,也只安然等待,小子夺我口食,太骄狂了!”

  “我与伯父非亲非故,幸得庇护才安居此乡。就算伯父怨我贪此眷顾、恃宠而骄,那我也乐得做个损人肥己的恶徒,盼能常听教诲。”

  李泰把羊肉端回自己食案上便夹食起来,又望着贺拔胜说道:“况且伯父行途虽长,但人间美味未必比我尝多。入世一遭,却口福浅薄,这难道不是一桩遗憾?伯父且惜此欲,稍后我来陆续奉进美味佳肴,让伯父口舌历鲜。”

第0044章 家业相托

  李泰也不是什么学问精深的医道大家,对风疾、气疾有所了解,主要还是来自对初唐人事的搜索整理。

  风、气之疾两百多种,脚气情况也有轻有重。李泰当然没有细致诊断的能力,但基本的常识还有,贺拔胜眼下这生活饮食习惯显然不够健康,无疑会加剧病情的恶化。

  俗话说,良言难劝该死鬼。如果只是一个不相干的人,李泰虽然也会劝,但也不会太伤心。

  但贺拔胜对他而言终究不是寻常,贪此眷顾之余,感情上也希望能稍作回报,让贺拔胜晚景不至于太过悲伤凄凉。

  贺拔胜见李泰摆出这样一副惫懒模样,也只是无奈笑笑。

  他既非一个生性孤僻、不近人情的人,对来自晚辈后进们的关怀督查也颇享受。但在欣慰之余也不无失望,原因正如李泰所说,彼此间非亲非故,即便有比较亲近的往来,也的确达不到感人肺腑的程度。

  没了羊肉佐餐,他便就着酪浆吃了一碗粳米饭,待见李泰也用餐完毕,便又说道:“布帛归仓,门生已经告我。剩下的也不必太急,年前我也没有大宗使物之处。”

  之前李泰一共借了贺拔胜将近七千匹布帛,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就连李泰这个借债的都忍不住感慨贺拔胜对自己是真放心。

  他性格是有一点睚眦必报、缺乏忍让的小气,但也从不觉得应该生受别人的帮助。所以在钱款初步回笼之后,便赶紧先还上一部分。

  此时听到贺拔胜讲起这个话题,他又连忙说道:“近日家人盘账事繁,物货的调度也未尽从容。但最迟明年春耕之前,一定收尽补回借货。伯父此番相助,利我不浅,情系心中,来日一定勤做表现。”

  他虽然凭着期货行情大赚了一笔,但为周长明捐官也拿出了足足五百斛的油膏物料,而且还有秋后要交付县衙的那万石粮食的债务,这一番操作的利润尚不足以拉平支出,仍然需要负债维持一段时间。

  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算是已经熬过来了,对于接下来各种事业的经营和发展,他也充满信心。

  现在他家庄园工坊在织的妇人便有百余人,做工规模上来了,大纺车对功效的提升便也显现出来,扣除每天的人力开支和物料成本,单日利润都在一百五十匹以上。

  油坊是下一步将要上马的项目,商原的赵党长已经在帮他联络乡里之前从事压油作业的匠人。

  李泰倒不需要这些人的压油技术,但却需要他们蒸炒籽料的技巧,真正生产油料则采用木法榨油。压与榨虽只一字之差,但榨油的出油率却远比压油高得多。

  古代的榨油技术大约在唐末、北宋年间有了长足发展,植物油也成为饮食的主流,甚至在北宋年间出现无物不可油炸的饮食潮流,连生蚝都直接放油锅里炸!

  虽然说乡里大户们被李泰前番操作搞得心有余悸,未必肯再将籽料卖给他。但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李泰自信凭着榨油法相对压油法的功效胜出,可以把油价打低到这些大户们生产利润不如预期的程度。

  他之所以答应刘珙年前不会出售油料,就是为了明年打低行情、继续收购芝麻做准备。让华州父老们吃得上芝麻油,是他作为穿越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这么说也是夸张。在民生需求方面,麻油的排位本就不靠前,并不是乡土大户们严防死守的底线,所以才给了李泰操纵行情的空间,有长利经营的余地。

  除此之外,李泰还招募了许多的乡里散工,除了修建房屋,又一连建造了几座大窑炉,从烧制砖瓦开始逐步培养熟练工。之前熔铸铜料的冶炉也没有销毁,留待以后技术和财力到位再作升级。

  总之,他的事业蓝图勾画很大,但却限于当前的实力和资本,只能一步步的去推动实现。

  贺拔胜家的布帛,他也没想着白白占用,心里也是算好了利息回报。只不过眼下诸产业变现能力仍未足够,明年状况有所缓解再一并给付,倒也不必言之过早。

  “我一身几尺,用得多少布帛?你也不必操之过急,凡事量力而行。”

  贺拔胜是一个好债主,并不急着催债。

  他顿了顿又望着李泰说道:“若说感恩表现,倒也不必付于来日。我今便有一事需你劳作,你应是不应?”

  “伯父有事即嘱,我怎有不应的道理!”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说道。

  “答应就好!此事于我是一桩困扰,但对你想来不难。”

  贺拔胜又笑语道,抬手指了指堂外的庄园天地,又对李泰说:“阿磐觉得这庄业如何?”

  “伯父因功得授,昨日已有所闻。临河沃土,若非战事滋扰,的确是一处颐养长年的丰美产业。”

  李泰听到这话便答道,并不掩饰自己的羡慕和惋惜。

  “此类园业,我仍有几处。若只此一身,倒也无需占有这么多的产业。但门生部曲总需要恒业养活,大行台凡所赐给,便也都厚颜领受下来。”

  贺拔胜感慨一声,这才对李泰说道:“但我门下多是老兵,凶悍有余,精明不足。所以我想将诸庄业付给阿磐你代为打理,只要能保此诸群众温饱有余就好。”

  李泰还在猜测贺拔胜要让他做什么,听到这话顿时一惊,摇头苦笑道:“伯父莫非戏我?且不说我智力是否足使,单单此间庄业但使耕桑循时,养活数千群众绰绰有余,又何必托此下才!”

  “唉,你也是有所不知。此间庄业虽然归我,但物出大半都需输给助军,能入仓实者十之一二。看似丰田美业,但其实我部曲耕织人工都折耗难补啊!”

  贺拔胜苦笑一声,对李泰讲出这么一桩隐情。

  李泰闻言后不免瞪大眼,事情原来还能这么玩?土地给你,收成归我!

  宇文黑獭你良心丧尽,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为你冲锋陷阵,你竟还这么敲诈盘剥!

  “那南面李司空园业……”

  他略作沉吟后又发问道,心里有些怀疑宇文泰是不是在刻意打压贺拔胜。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7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