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作者:衣冠正伦.txt
当前页码:第16页 / 共449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李渚生见卢柔说话困难,便在旁边拉一把李泰,耳语道:“卢大说的若是崔六郎,阿郎的确不该称呼表叔,一样也是表兄!”

  口吃的卢柔拍拍桌子,对李渚生点头表示他说的对,转又说道:“当、当年,我同、同表叔他们……”

  他说的吃力,李泰听的也有些吃力,但总算是搞清楚了。

  他们李家在长安的姻亲,除了卢柔之外,还有博陵崔氏崔谦、崔訦兄弟们,他们这些人当年都是跟贺拔胜在荆州,后来逃到南梁又一起返回关中。

  崔氏兄弟是卢柔的表叔,但他们的妈妈则是李泰他大爷爷李韶的闺女、也就是李泰的堂姑,算起来崔氏兄弟同样也是李泰的表哥,关系跟李泰和卢柔一样。

  除此之外,崔氏兄弟的夫人同样出身陇西李氏,除了表哥之外,李泰还要喊声堂姐夫。

  好不容易在脑海里梳理清楚这复杂的亲戚关系,李泰也不由得感慨贵圈真乱。难怪世家大族要修家谱,这谱系关系一乱,彼此间亲戚关系也就乱套了。

  后世唐高宗之所以针对这些家族颁布禁婚诏,也的确是不颁不行,彼此之间世代联姻实在是蛛丝密结。

  卢柔他们早年跟贺拔胜返回关中后,便被宇文泰安排到长安朝廷担任官职,一则西魏实在人才匮乏,二则大概也有分夺贺拔胜势力的缘故。

  这其中混得最好的便是崔訦,年仅三十出头,便已经担任了京兆尹,并在不久前加职帅都督,也算是长安方面一位军政主官。

  卢柔则因文辞出色,担任中书舍人,主笔诏令、宣旨慰问等。但西魏这霸权政府,皇帝一年也发不了几道诏令,所以职事也很清闲,才有时间到商原来见到李泰。

  “入关之后,太师自防严格,不准我等旧属随意登门访见,我也许久不见。难得他竟还记得阿叔旧谊,肯给阿磐你体贴关照,太师近来安否?”

  卢柔又言辞断断续续的问道,对贺拔胜也颇为想念,毕竟走南闯北、不离不弃的跟随多年,彼此间感情肯定是有的。

  李泰闻言后又是一叹,本来在异乡遇到亲戚是挺开心的一件事,但一想到西魏朝廷错综复杂的人事暗潮,他又高兴不起来。

  卢柔他们这些人作为贺拔胜旧属,本来就有点尴尬,如今又都在长安任职,那真是分分钟都有可能卷入到政治纷争中。

  宇文泰可从来都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好人,他对乡党大将留情是一方面,对元氏皇帝那可是说弄死就弄死。后来自家儿子死的那么惨,也不得不说是宇文护这个侄子言传身教下、深得真传。

  李泰见卢柔衣袍有些显旧,便说道:“此前疏于访问,是我的过失。表兄你日后在京城,可千万不要接受生人赠衣,特别是禁中出物,能辞则辞。弟居乡里,家人善织,春秋衣料一定管够!”

  “说的什么胡话?谁又会赠我……年初大行台倒是解衣赐给,只是不常穿戴。”

  卢柔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听不出李泰说的什么梗,闻言后便笑语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后才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衣带诏这种邪事才不敢到长安去,可别转头被这些亲戚们连累。

  但听到宇文泰居然送衣服给卢柔,他心里不免又生出几分八卦:“大行台赠衣,那衣袍衣带有没有仔细洗过?”

第0040章 负荆请罪

  大行台所赠衣物有没有缝上密诏,卢柔并没有告诉李泰,但却告诉了他一些眼下正需要的事情,便是京兆史氏的底细。

  商原这户史家已经于乡定居将近一甲子,但乡势更加壮大的京兆史家却是最近一二十年才迁入进来。

  “史氏本原州高平镇人,从定万俟丑奴叛军得功,其族主史归因授原州刺史。逢侯莫陈悦之乱,大行台继领大军,史归附悦,高平李万岁等兄弟谋而杀之,侯莫陈悦乱定之后,万岁兄弟等便为地境督主,史氏族属则迁散京兆……”

  高平镇地处陕北陇东,北魏年间用以防控河西诸胡,是和六镇一样的军镇。早年六镇叛乱时,高平镇镇人胡琛同样也举兵叛乱,胡琛战死后,则由万俟丑奴继续统率其部叛乱。

  这场叛乱持续数年,一直等到尔朱天光率领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北镇武人入关才得以平定。

  这个史家能够在叛乱平定后出任原州刺史,足见势大。只是运气不好站错了队,当侯莫陈悦杀掉贺拔岳后选择支持侯莫陈悦,结果就被同镇的李氏给取代了。

  李万岁就是李远,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可以说是西魏方面混得最好的关陇豪强,也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关系之亲近甚至还要超过了宇文泰那些武川老乡们。

  当李泰听到卢柔对李远以字称之时,脑海中一些散乱的记忆突然被撬动一下,又拉着卢柔问道:“表兄,先前来访这史静婚配没有?有无子嗣?”

  “我同他只在表叔邸中相见一面,长安至此同行一程,理他家事作甚?”

  卢柔闻言后便摇头说道,但李泰却已经忍不住的笑起来,让卢柔大感莫名其妙。

  在此之前,李泰是真的对这个京兆史氏乏甚记忆点,可因为李远字万岁的缘故,陡然想起了隋朝大将史万岁。

  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史万岁应该就是出身这个自高平镇内迁京兆的史氏家族,而且还是之前来访的史静的儿子。

  这么一想的确有点可乐,史静是史归的儿子,史归则被李远兄弟们搞死,李万岁杀了我爸爸,我就给儿子叫万岁,这也算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把还未发迹的古代名人提前笼络进自己麾下,这也是穿越者的基本操作。虽然现在有没有史万岁这个人,李泰还不清楚,但心里已经把史静这个名字加粗加黑。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对史家的敲诈,关系差了可以慢慢处,错过这个肥羊、再想找个更合适的却难。

  这么看来,京兆史家同商原史家也未必就有确凿的亲戚关系,大约是从高平镇内迁到京兆,急于扩展乡势而结成亲戚。

  就像商原赵党长还夸口跟赵贵是亲戚一样,京兆史家虽然家道中落,但好歹还有高平镇大军头的底子在,对于商原史家而言仍是一个需要高攀的存在。

  原本李泰还觉得商原史家刚刚捐输重货、再作敲诈也油水不大,现在又冒出一个京兆史家帮他们撑腰,不下手宰上一把那真对不起自己。

  之前凭他人单势薄,贺拔胜也未必好使,未必搞得动京兆的史家。可那个史家自己也是麻烦一堆,李泰现在拥有的人事关系恰好就能制约他们。

  首先是他便宜表哥崔訦正担任京兆尹、帅都督,京兆史家如果想再通过捐输得势,便绕不过崔訦。

  而同他们家乡仇深切的李远兄弟们,如今正自势大不说,还在钻营冒籍陇西李氏。

  李泰恰好就是如今整个关西最为根正苗红的陇西李氏嫡系子弟,凭这一点同李远兄弟们搭上话应该不难。

  李泰越想越觉得这个京兆史家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肥羊,怎么就这么恰好我能克住你们呢?史万岁出生断奶了还好,否则恐怕可能没有尿布换了。

  卢柔酒醉便在庄园中留宿,李泰则又点起油灯熬夜编写了一份自家的“损失”清单,以备与史家进行交涉。

  第二天上午时分,史氏族员再次来访,这一次是两名不曾见过的中年人,以及打着赤膀、背着一捆荆条的史恭。

  这些人衣袍都被露水浸湿,还沾着许多草屑,应该是天还未亮便已经向此奔来,可见心情之迫切。

  彼此通过名号之后,李泰并未理会哭丧着脸、负荆请罪的史恭,而是望着两名京兆史家的来客笑语道:“今日来访,怎么不见昨日有见的史郎?”

  “那劣员轻信乡野谣传,有谤郎君清声,归家后已经遭受亲长责罚,闭门谢罪。”

  京兆史家来人恶狠狠瞪了跪在一旁噤若寒蝉的史恭一眼,转又对李泰客气说道。

  “史郎他何罪之有,无非是受乡里奸邪蛊惑罢了。我还未暇谢他助我亲人相聚,来日再有聚时,一定再作致谢!”

  李泰又笑眯眯说道,几个史家人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又是一黑。

  客套话讲完,李泰便不再客气,视线转向史恭冷笑道:“我既无蔺氏豁达,足下也无廉颇勇毅,无谓作此姿态。入乡以来,你家屡屡扰我生计、使我寝食不安,之前更使刁奴寇我园业,若非庄人勇敢,家业恐已不存。隙生乡里,经官裁断恐失乡德,既然来见,商谈补偿才是正事,余者杂情不必滥表!”

  史恭听到这话,眉间顿时闪过一丝羞恼,但见同行京兆本家两人那锐利如刀的眼神,还是趴在地上叩首道:“乡里拙夫,自知罪大,李郎但有降责,仆莫敢不应……”

  前日还在趾高气扬的宴会乡亲,今天便要主动登门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姿态,史恭心里自是悲苦难当。

  但现在事情的决定权已经不在他的手里,之前恳请京兆本家出面,本以为李泰背后只有一个贺拔胜和有名无实的高仲密而已,结果却没想到是主动给人送来更多的亲义后台。

  贺拔胜在西朝虽然地位尊崇,但对于这种乡里争斗也不便插手太深。高仲密一个失势降人,更是不足为虑。

  但职任京兆尹的崔訦,他们却不敢小觑。此番大行台颁行输赏格,崔訦便是京兆地区最主要的执行官员,事关入迁京兆的史氏家族能否重新得势,他们自是容不得一丁点的差错。

  “我既非乡里贤长,也非在治官员,降责无从说起。但你家损我园业,却要做出补偿!”

  李泰掏出昨晚拟定的那份清单,着员递给史氏几人。

  在席两个史氏族人看过清单后,眉梢暗跳,脸色都不甚自然,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把这清单又递给史恭。

  “这、这么多?不可能、不……”

  史恭看到这清单内容,吓得直从地上跃起,望着两名京兆史氏族人颤声道:“两位叔父,我虽有认罚诚意,但、但这竖……李郎、李郎他开具名目,实在是破家难抵啊!”

  那两人见史恭如此激动,各自心里也无法接受李泰狮子大开口的敲诈,于是便又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说道:“乡情尚和而不尚争,今日登门,我等确有了却纠纷的诚意,但郎君能否……”

  “怎么,你们以为我是恃此牟利?我倒想请问两位,谁家治业是凭此养家?但使他家刁奴安守户中,我又凭何讨取补偿?踏我谷田,损我庄舍,杀我庄人,我仍然存心忍让,不害他家恶奴一员。”

  李泰见装便也愤然起身道,他要的难道多吗?

  无非谷物三千石、工匠部曲一百人、牛马畜力三十、帛五百匹、砖瓦木料若干,比大行台可便宜多了。

  “前者史敬攻我,庄田多遭踩踏、毁苗数顷、至今铺晾田中,庄户筋断骨折、卧养棚屋,俱有眼可见!来人,取两副算筹,我带几位入田细算是否真有妄索!”

  田地里几顷菽苗刚刚割刈、准备晾地种麦,“五百多人”的大庄园现在只剩下三百多名部曲,李泰这么一说,顿时便觉得自己要价还是太低了。

  “这不必、大可不必!只是、只是户中资料新输国用,实在储蓄匮乏,能否、能否稍作折量,又或、又或延年给付?”

  两名京兆史家族员一脸为难说道。

  “我可以给你们旬日筹措时间,但要在月前交讫。因为八月我要到义州拜访李使君,请他助我搜索恩亲下落,不会在乡。”

  几人听到这话,顿时面如死灰。李使君这个称谓指向很宽泛,但若加上义州这个限定,那就只能是指邙山之战后、奉命镇守豫西诸州的李远!

  乡人之仇尤甚敌国,旧在高平镇时,史家势力要略胜李家。但在如今,李氏兄弟越发煊赫,迁居京兆的史家却每况愈下。所以史家才急迫的要借大行台普征物料的时候谋求些许势位,以求能够自保。

  “郎君既已言此,想知乡情故事。大灾劫余、求生不易,恳请郎君能作留情,我家一定在月前筹付人物!”

  京兆史家两人对望一眼,再也不敢讨价还价,对着李泰长揖说道。

  这番话听着倒有几分可怜,李泰倒也不是真的要置其家于死地。

  说到底,先撩者贱、打死无怨。如果不是史家主动招惹他,他也根本懒得理会这一家人,毕竟眼前还有那么多大目标。

第0041章 有借有还

  孟秋七月,河渠中流水渐少,须得架设水车才能将河沟里的水汲取上来。

  李泰赤着脚跨坐牛车上,像模像样的驾驭着牛车,瞧见站在地头用戽斗汲水的农夫,便大声喊道:“热汤、让路!”

  农夫们跳着脚让牛车通过,望着渐行渐远的拉水牛车叹息道:“真是个败家郎君,不爱牲力!往来十几里的路程,他家上千亩的土地,这得使废多少头牛才能浇完!”

  “穷命汉子,反替富人担忧!他家织坊成百人做工,一天就织成几百匹的布料。更有压油的作坊,乡里大户都给他家供料,拿油浇地都足使……”

  “这户人家入乡才几月?家底已经这么厚实?”

  旁边浇地的农夫听到这话,忍不住便诧异道。

  “旁人家底多厚,是人家的事。你们还在这里闲话,到晚浇不完地,误了傍晚上工,可没人再管你们入夜餐食!”

  地头众农夫们听到这话,动作也都加快起来,片刻后又有农夫忍不住感叹道:“羡不得人家治业发达,乡里大户忙时也会征人做工,但谁像这家豪爽,谷饭管饱,有肉有酢?

  积善人家,必有长富,这郎君作农太拙,丰年都能饿死的废料,偏偏塬上这家业一天比一天壮大。若说没有天恩给福,我实在是不信!”

  好在李泰牛车驾驶的熟练,已经走出去很远。若听到乡人这么鄙视他的农活水平,今天说什么也要扣下一头羊的食料!

  田间预留要种冬麦的土地已经耕了两番,但还要用水浇透一遍、沤烂前茬作物的根茎肥田。

  李泰驾驶着牛车返回,自有庄人入前汲水浇地。

  他这里刚刚跳下牛车,旁边等候良久的一人便忙不迭阔步行了上来,手摇着大蒲扇凑到李泰面前:“李郎真是勤恳,日前巧做妙业、丰家有余,却还能亲事耕计,实在是让人钦佩。”

  大白的日头挂在中空,蒲扇摇得再勤也没有凉风,李泰一路走到地头树荫下坐定,这才指着跟在他身后殷勤摇扇的刘珙笑语道:“刘三不去城里发财,怎么有闲情到我这小园观风?”

  “郎君这么说,真是羞煞了我!同郎君日前巧妙作业相比,我那一点俗计算得什么?左近乡里麻油一斗已近匹绢,郎君前后盛收油料,单此一桩已经比得上庸人劳苦奔波数载啊!”

  有庄人送上井水凉镇的紫苏饮,刘珙先一步抢过来,两手恭敬的递在李泰面前,从头到脚透出一股殷勤。

  “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秋热燥人,我也懒得猜测你有什么心意。”

  李泰接过饮料痛饮大半碗,然后又小口轻呷着说道。

  “确有一事相求,今秋油价正好,故而家人也想趁着市热压油补用,所以……”

  “所以不想交付秋后的胡麻?”

  李泰看他一眼,笑语说道。

  “不是不想、怎么敢……”

  刘珙看一眼乡道上运输谷物的粮车驶入庄园,视线忙不迭收回来。乡土之间乏甚秘密,史家今日几乎倾家荡产的输送物料来此道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左近乡里。

  虽然具体的内情所知不多,但左近大户们也都不敢再将李泰视作一个乏甚根基的东州新客,心里多有敬畏。

  “之前乡人多笑郎君……但今才觉我等才是短视的蠢物!失算一着,我家也不是没有认输的豪气,只当今秋胡麻歉收。只不过、只不过……”

  李泰瞥了一眼仍在斟酌说辞的刘珙笑语道:“只不过,胡麻歉收事小,但自此以后数年光景,乡里油料时价不由你们乡贾把持,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郎君明鉴,我家虽然也有买卖生利的副业,但根本终究还是耕桑。所衣所食俱家人辛苦收得,一季失算便要周年饥寒。又逢大行台输赏征物,乡里资料更乏……”

  刘珙一脸苦涩的说道,甚至在这秋暑天里打了个冷战。

  李泰见状后又忍不住笑起来,倒也不是幸灾乐祸,纯粹就是得意。

  关西天灾人祸扰乱多年,平民小户谋生艰难,土地和人口都在向大庄园主集中。关陇这些豪强们除了乡势可观之外,乡资同样很丰厚。

  大庄园经济一个特色,就是能够集中生产力、灵活的安排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完全的达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向外界频繁的进行交易索取。

  所以整个关西市场上连钱都没有,这些大庄园主们仍然生活的很滋润。

  李泰好不容易搞出大纺车,结果却因为原料和劳动力的不足,使得产能被严重拖累,种田大计步履维艰。这些地表豪强们对于乡资把持之顽固,可见一斑。

  后世商品经济发达,所以衍生出“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这么一个梗。可当市场交易退化到以物易物的状态,有钱算个屁,有货才是硬道理!

  之前李泰以一个冤大头的形象闻名乡里,让这些大户们掀起一阵宰肥羊的热潮,卖给他大量的芝麻这种最主要的油料作物,甚至连秋后的产出都给大笔预售。

  单纯从买卖得失看来,这些大户们也不算亏,毕竟田里作物每年都有产出,即便追不上这个物价飙涨的潮流,也只是赚的少一点罢了。

  但若从全面来看,李泰对芝麻的暂时垄断,等于直接掐断了这些大户们庄园经济的一个环节。他们损失的不只是眼前的利润,还要付出之后一整年油料的成本。

  如果是在寻常年景,这样的阻断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产格局,比如杂种一些其他的油料作物、控制自我消耗等方式来减少损失。

  可是今秋大行台颁行输赏格,将乡里大量的物资征调入官,这些大户们的储蓄本就大为缩水,再被李泰掐住脚脖子就很难受了,很可能数年都缓不过来这股劲。

  特别关中没有一种法定的、可以自由流通的交易货币,通常用来交易的布帛同样也是需要繁琐劳作才能产出。

  这就让大户们在安排来年生产的时候更加的捉襟见肘,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由此出现一个漏洞,这才是最难受的。

  “我亦不是天外飞仙,可以餐风宿露,既然还要在此人间生活,当然也不会为了些许物利结怨乡里。秋后预收的货单可以赎买,但也要看乡士们诚意几许。”

  李泰老神在在说道,现在的他可不是之前有钱都花不出去的模样,该作拿捏的时候自然不会客气。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郎君之前预付货资尽数返还,我家还会赠送一批土出时鲜,以补偿毁约的过失。”

  刘珙闻言大喜,连忙表态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又是一乐,摆手道:“刘三若不懂得说人话,且先回家、请你家长再来。天气燥热,我也难保会不会再心平气和的听你妖言。”

  “我家确是诚意满满,不如郎君指点明策?”

  刘珙见李泰作势起身要结束谈话,忙不迭又说道。

  “这样吧,预付的货资浮高三成返我。你家预卖多少胡麻?换卖十倍的谷粮给我,以今秋时价为准。”

  李泰心里早有了计划,闻言后便直接说道。

  “三成?这太高了……”

  刘珙闻言后又是一脸苦涩,之前李泰溢价两成便能搜买乡里,他们又贪夏秋胡麻时价有异而提前预收,现在却是什么都没做便要掏出三成的货资,实在是心疼的有些难以接受。

  李泰却懒得跟他讨价还价,直接站起身来便往庄园走去。

  刘珙在后方犹豫好一会儿,眼见李泰将要行入庄园,才又阔步追赶上来:“郎君且慢、且慢!三成、可以三成,但请郎君应允一事,切勿在近期倾销坏市!”

  冬日天干物燥、夜长昼短,即便是没有饮食的消耗,器物的润护保养也需要大量的油料。芝麻油虽然不是主要的养护油料,但也会搭配这一波行情有所抬高。

  新收的芝麻虽然水气大、不好用来压油,但这些大户们显然不想错过这一波行情。

  “这一点你放心,岁终之前我家油料都不会入市销售。如果不信,彼此可以另立契约。”

  这一次李泰倒是很好说话,直接表态道。

  他搜购的油料,大部分都已经帮周长明输官,油坊也还没有正式开工,即便还有一些存储,也要等着看看大行台对相关物价的控制力度和尺度,才好入市进行销售。

  而且在收购芝麻油料的同时,他还顺便搜买了大量的生麻物料,这些物料需要尽快纺织成布,才能直接增加自身的购买力、进行变现。

  接下来几年,关中民生肯定会有一个系统性的变化,以物易物的交易环境倒也谈不上通胀还是通缩,加强自身的生产力无疑是最关键的。

  也正因此,李泰才要敲诈史家一百名部曲。这些部曲可不仅仅只是丁壮,李泰还要求他们各自要有一门熟练的技艺,就是为了之后的乡土大发展而储备才力。

  老实说,如果这次不是借了贺拔胜的资本搞事,李泰还真不想让那些大户们将货单赎买回去。但既然是借本省利,自然也是好借好还。

  乡里大户们陆续将货单赎回,李泰便押着一批回笼的布帛返回华州还钱。

第0042章 老将迟暮

  贺拔胜不在华州城邸中,而是去了华州城东乡里,离城倒也不远,

  这一次贺拔胜出资帮了李泰的大忙,他总不好放下东西就走,于是便又在贺拔胜府上亲兵的带领下,策马往华州城东五泉下属的朝邑乡赶去。

  朝邑濒临黄河,因西北有高岗朝坂而得名。朝坂在后世并不知名,但在时下却是西魏华州城东部最重要的防守据点,紧邻黄河,对岸东北不远便是让高神武数度饮恨的玉璧城。

  贺拔胜在朝坂东南的朝邑乡有一座庄园,今日前往是为部曲老兵主持婚礼。

  李泰抵达华州城时已经是上午时分,再抵达朝邑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6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