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建康城刚被攻破那段时间里,不乏随陆土豪们惊恐之下向荆州方面表示归附投降的意愿。不过那段时间里李泰仍然滞留关中,只是着令崔谦等对于此类请求稍加抚慰回应,不必急于进行什么军事行动。
然而等到柳仲礼重返安陆坐镇,此一类声音顿时便消失不见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柳仲礼的确是威望不俗,另一方面那就是西魏对于这些随陆土豪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不过对于这些墙头草的偃旗息鼓、倒也并不值得惋惜。他们之前表态归附,也未必就是想要接受西魏的统治,无非是借着西魏的扶植脱离南梁的统治、获取一定的区域自主权。
所以想要真正夺取汉东,终究还是需要做上一仗,无论是柳仲礼还是这些随陆土豪,又或者他们全都加起来。
与此同时,汉中方面也有变故发生,由于南梁国内大乱,影响到了刚刚开通运行不久的汉水商路的运作,所以一些利益相关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安康豪强李迁哲便着令其弟李显入境告困,已经来了不短的时间。
李泰刚刚返回荆州,所面对便是这样一番错综复杂的局面,都还没有算州府本身因他离开所积压的一些军政事务决策。
再怎么复杂的局面,总得有一个轻重缓急。在将所有情况稍作了解之后,李泰便先着令长史崔谦与杨忠一同接收赵贵之前带来荆州、准备救援颍川的那一万人马。
霸府兵力和物资向来不甚宽裕,尽管汉水攻略极为宏大,但能够投入的兵力和物资同样非常有限。
李泰最初上任荆州的时候,所率领的战卒在一万左右,隶属于霸府的人马有三千余众,剩下的皆是他自己和诸部将私曲。
此番谋略汉水,霸府提供的人马是两万兵力,其中就包括赵贵之前带来荆州的一万人马,交由李泰就地接收,赵贵自己返回关中即可。
另外李泰又从关中直接带来七千人,再加上之前入镇的三千人,这算是凑够了霸府调配给他的两万人马。
除此之外,大行台也是难得大方的咬牙供给了李泰一万石军粮,再加上荆州总管府所辖州郡今年一年的租调所收就地补作军用,便是台府所给予的所有人物支持。
这些投入,跟东魏为了攻克颍川城而前后投入二十万大军并长达一年的大军耗用相比,可谓是寒酸至极。但是国情如此,既然在西魏混,就得学会花小钱办大事。
抛开台府提供的人物支持,李泰自己能够动员的力量便是本部人马加上荆州州军以及诸蛮酋所部蛮兵,如果扫地为兵,动员力度拉到极致,差不多能够动员将近三万人马。但如果进行如此极限动员的话,荆州的民生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基本上也就要宣告停摆了。
所以对于当下手中任何一份力量都要慎重使用,绝对不能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王思政虽然已经被东魏擒获前往河北,但其余诸路人马也要善加利用。
于是李泰便又分遣使者前往权景宣、郭贤等王思政部将处,着令他们各自回撤,围绕沔北重新设防。郭贤等诸军回戍三鸦道,权景宣则撤回东荆州比阳,暂且与侯植一起坐镇彼方。
虽然说东魏大军刚刚经历了漫长的颍川围困战,接下来未必还会发动什么大规模的激烈战争,但是对于慕容绍宗这样一个东魏名将,李泰多多少少也是暗存敬畏,担心这家伙或会趁着荆州人马使用于外的间隙前来偷他的家,所以便将河南进入沔北的几处要害防守起来。
然后李泰也并没有直接召见老朋友蔡大宝,而是先着员将李迁哲之弟李显引入府中。过于复杂的形势让他必须得先开个小挂,搞定一方面之后再去从容料理其他。
第0598章 兵贵神速
“山南土人李显,见过李大都督!之前不告而入但却憾于缘浅,未能得拜大都督当面,幸在今日有见,大都督当真卓然脱俗!”
李显被引入堂中后,便向着堂上端坐的李泰庄重见礼道。
李泰观其姿态如此谦恭,大不似一般土豪,于是便笑语说道:“李将军不必多礼,我与令兄之前相见言谈甚欢。之前因事滞留国中多时,未能及时归镇相见,累你久候,还请将军不要介意。”
“不敢不敢……”
李显嘴上虽然还在客气,但内心也确实有些焦急,近来滞留荆州但也频与家中通信,心知情况越来越危急,所以在见到李泰后,当即便想要将诉求倾吐出口。
李泰见其坐立不安的样子,便又微笑说道:“彼此前缘也谓深刻,李将军有什么疾困但讲无妨,如果能够帮得上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那便多谢大都督了,家兄曾告家人李大都督仁义无双,所言诚是不虚!”
李显闻言后又连忙吹捧李泰一句,然后才又说道:“我家所遭困境,其实也与之前汉水所共事业有关……”
李家虽然是安康豪族,但也还做不到一手遮天,境中仍是不乏其他豪强、蛮部或是竞争对手,或是合作伙伴。之前汉水上货船往来不断,李家也因此而得获巨利,自然也瞒不过有心之人的观察。
到如今货运停止下来,原本一些利益相关各方迟迟得不到分红,难免就会心生不悦。而其他潜在的对手也都眼红这当中的巨利和李家在安康所享有的地位势力,因此近来乡里颇有暗潮涌动之势。
如果仅仅只是乡里之间的纠纷,李家倒也不至于如此愁困,最要命是事情也捅到了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的耳中。
若在往常,这种事情交付一笔财货也就能够交代过去。但今南梁国中大乱,远在汉中的梁州刺史萧循也都深有危机感,于是便希望李家能够拿出一笔巨资、并且聚集一群家丁部曲前往南郑协同防守,守境安民。
李家世代山南土豪,当然明白刺史真实心意如何,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兼并他们安康李氏数代人事基业,以助其割据汉中。
如今乡里情势已经有点变幻莫测,再加上州主亲自施压下来,安康李氏可谓是上下交困。一旦这上下之间合谋起来想要瓜分他家资业,那他们一家也未必能够扛得住。
李泰在听完李显的陈诉后,便也露出一副深为同情的模样叹息道:“社稷动荡已经算是不幸,却又逢此上下相迫的困境,外人闻此都不免深感忧困,难为贤昆仲尚能维持。令兄既然相使来见,需要我如何在旁帮助?”
李显听到这话后便又起身作拜道:“家兄着我告请李大都督能否再输济一批物料南来,但能与境内乡亲籍此一批物力款好,州主即便再怎样尊大自傲,也不敢轻触乡情众愿!”
李泰听到这话后又忍不住暗暗一叹,这都没逼得快没有活路了,想的居然还是团结乡人以对抗州主,果然不愧是资深的土豪思路。
如果他没有具体攻略汉中的计划,那么继续扶植安康李氏以对抗南梁派驻于此的镇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今计划居然已经制定出来,再这么做那就是多此一举了。
不过安康李氏本就是他图谋汉中的重要一环,他也并没有直接拒绝使其失望,而是沉吟说道:“输运一批物料只是一桩小事罢了,若果然能够解困当下,我当然乐于助事。
但是人间沟堑,唯欲壑最是难填,割肉饲狼,我愈伤而狼愈壮,只是饮鸩止渴,终将血肉削尽!更何况,如今南国大乱、世道崩坏,这些异域珍货也难免行市大损,收益大不如前。”
李显听到这话后便也长叹一声,旋即才又说道:“李大都督所言诸事,家兄亦有所感,唯今忧困诸多,并不奢望能够高枕无忧,只是盼着消解一桩得一桩……”
“如果李将军等所愿只是希望能够结众抗上,倒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实不相瞒,我国大行台深恨梁人窃我汉中多年,早已经定计着令大将率军南下克定汉中。不久之后,大军便会聚攻南郑,萧氏败亡指日可待,李将军等大不必再忧之加害。”
李泰见其愁眉不展,便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李显听到这话后顿时惊立起来:“竟、竟有此事?请、请问李大都督,贵国图谋究竟是止于南郑,还是更有张计……李、李大都督有无涉事?”
“如果时势具备,开疆拓土当然多多益善。汉中是我关中腹心的山南屏障,台府谋复已有多时,如今梁主失德、引贼内寇。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是故此番用兵我国势在必得!我亦得预事中,已经新进荆州总管,节制沔北、汉东诸军事,逆流进讨,同样也是职责所在。”
李泰望着李显坦言说道,而李显闻言后更是面若死灰,本来是因为心忧豺狼而问计求助于外,结果却没想到这里趴着一只更凶猛的大老虎。
“李将军不来见我,其实也打算安排相见一番。彼此前情深厚,所以我也希望能够邀取一二方便。如今台府分遣两路人马进讨汉中,贵族若能助我先定此功,贤昆仲无论志在入朝还是在野,我都一定尽力相助!”
话讲到这一步,李泰也就无谓再隐瞒,当即便开口说道。
李显听到这话后却是脸色一变,低下头去涩声说道:“我父子皆食梁禄……”
“萧氏一族尚且不爱其国,父子相弃、手足相残,灭绝人伦,令人发指,仁人义士更将忠诚献谁?难道生尔养尔的此方乡土,就应该遭受战乱的虐害?我钦佩捐身成仁的义士,但也同样敬重守庇乡土的贤良!”
李泰又继续说道:“前者汉水商事,全都受益良多,我也希望贵族能够继续屹立安康、风雨无催,使此前缘能够继续。汉中功定之后,我荆州总管府更需要加设功席贤位以统合新增人土。李将军信不过我?”
“不、不敢,只是事关重大,我、我实在不敢私意决定,恳请李大都督能够容我归与兄长商讨一番……”
李显听到这里的时候,也已经颇有意动,但还是小心谨慎的垂首表示道。
“兵贵神速,不暇转耳。我贪功如疾、求贤若渴,便与李将军同赴安康。若幸能共事,则直赴南郑。若不幸错识,那也只是身毁于自己的轻率,不怨旁人。”
李泰便又笑着说道,李显听到这话后又是一惊:“李大都督真、真愿同赴安康?若果真见重若斯,无论此行议成哪样,某愿从事大都督府下,必守护大都督进退安全!”
说话间,他便抬起手臂来狠咬一口,将那涌出的血水涂在额上并深拜作誓。
李泰示意亲兵先将李显引下稍待一段时间,他虽然要亲自前往安康说服李迁哲,但也不能立刻便出发,还有一点事情需要处理。
他先歇息片刻将思路略作梳理,然后便又着员将襄阳的使者蔡大宝请入进来。
蔡大宝入堂之后,李泰先向其略作道歉,然后便问起襄阳如今的情况如何。
彼此来往密切,蔡大宝便也不作隐瞒,当即便将襄阳当下的困境一一讲述起来。
岳阳王在跟湘东王正式翻脸后,境内人情也变得有些微妙。不过由于在李泰的帮助下之前便排了毒,诸如京兆杜氏这样的强族被打压,总体上内部情况还能控制住,但外部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如今雍州所面对最大的外敌无疑就是被湘东王所任命的雍州刺史、坐镇安陆窥望襄阳的柳仲礼。虽然柳仲礼在建康的表现可谓是不堪到了极点,但其江汉之间第一好汉的威名还是颇有震慑力,岳阳王也未敢与之直接交锋。
这一次蔡大宝前来,也是代表岳阳王希望彼此间能更加强军事合作,协同防备柳仲礼。
李泰手里还有杨忠这张大王牌,也不怎么将柳仲礼这败军之将放在眼中,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前言谋攻汉东,未及实施便拖延至今。我今归镇便要继续这一计划,柳仲礼若肯退走,我也愿意网开一面,若仍固执不去,只能就境戮之!只不过进攻汉东之前,我需要确保沔北侧路无忧,希望大王能将兴州刺史席固家人送至此间,让我能够挟之从我。”
第0599章 群徒归义
兴州即就是原本的齐兴郡,地处东西交通之要冲,是江汉地区进出汉中的必经之路。
此边虽然远离江南的建康朝廷,并没有受到侯景之乱的直接影响,但是如今整个南梁国家都震荡不已,所以兴州也无可避免的受到波及。
江陵与襄阳两府失和,使得江汉地区气氛变得紧张微妙,不乏机敏的时流为免受到波及便纷纷向汉水上游迁徙。故而一时间兴州过境或者干脆迁居兴州的民众也是不少,兴州刺史席固也趁此机会招募部曲、壮大势力。
这一天一支由三十多艘大小舰船所组成的船队沿汉水逆流而上,逐渐逼近兴州州治,自然也引起了此间驻兵的警觉,很快便将这一情况向席固进行禀告。
席固得知此事后,顿时也变得有些紧张。这样一支规模的船队显然已经超出了豪强迁徙的规模,也绝无可能会是商队,若诸船皆是满载,起码得是超过数千甲卒的舟师。
能在汉水中出动如此庞大舟师队伍的,最有可能便是坐镇襄阳的岳阳王萧詧。但斥候归奏这一支船队却并没有悬挂襄阳的旗帜,而且沿水喊话也无见回应。
席固一边着令部曲们再沿汉水查探、密切关注对方动态,一边则开始在州城整顿水陆营防、紧张备战起来。
正当兴州城内外皆气氛凝重、一副战争随时降临的情形时,在汉水北岸有一支轻骑武装向兴州城疾驰而来,路上遭遇兴州守军设防阻拦的时候,这一支骑兵队伍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席固在得闻此讯后便亲自出迎,与这一行骑士简短交谈一番后,便着令部曲收起拦设在汉水江面上的水排、铁索等障碍物,任由船队中一艘大舰缓缓靠入兴州水营码头。
待此大舰停稳,席固便带领几十名亲兵快速登船,很快便在舰船外舱看到自家仍留在襄阳的亲属。
亲人相见、而且还是以这种不寻常的方式,彼此间自然是有很多话要说。但席固在与亲人简短对话几句后,便又阔步往船舱内里行去。
在被船上护卫们引至一间舱室之后,席固见到一名身穿戎装的英俊年轻人正站在房间中笑望着他,于是便入前一步,深作一揖道:“襄阳席固,多谢西河公李大都督将家人送归。”
“席君不必多礼,此事于我只是举手之劳。襄阳萧大王因恐镇治将要不安,为免席君家眷再留城中遭受惊扰,本意遣员护送西来。恰逢我正有事西行,顺道为之,也是感谢席君之前共事赠给的方便。”
李泰抬手示意席固于房中落座,然后才又微笑着说道。
他的语气虽然很平和寻常,但内中所蕴藏的意思却是令席固震惊不已。
首先襄阳城这些席氏族人是岳阳王萧詧亲自交付给李泰,其次李泰这支庞大的舟师队伍竟然是从襄阳出发。这些情况无不表明坐镇襄阳的岳阳王同眼前这位魏国大将之间的关系深厚无比,远不止一起合作商贸那么简单。
李泰见席固听完他这番话后只是默然不语,于是便又笑语道:“兴州地扼汉水中流,我既然要西行,必然要经此路。因恐席君为难,故而恳请萧大王助成此事。萧大王对此亦颇感为难,直道席君忠义之士、耿介于怀,若非国中奸邪作乱、不容直臣,实在不忍放诸府外,于今仍然盼望席君无论是自守于境、又或者托庇大国,都能一展才力、伸张抱负。”
席固听到这一番话后,脸色又是变幻不定,突然忍不住的低笑一声,察觉到李泰的注视后才又忙不迭低下头去,过了一会儿泪水从眼眶中涌出,先是站起身来向着东方遥遥一拜,然后才又转回身来趴伏在李泰席前,口中沉声说道:“席某一介不容于国的受逐丑人,多谢李大都督仍肯礼遇。大都督但有所使,某莫敢不从!”
能够这么轻松便收服席固,对李泰而言也是一喜。他自知自己虽然颇具人格魅力,但在这件事情当中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岳阳王萧詧。
萧詧固然是代表不了整个南梁朝廷,但他直接将席固族人打包送给敌国大将的行为,也体现出南梁权斗已经进入到一个六亲不认的阶段。
无论是侯景所控制的南梁朝廷,还是地方上这些强势的宗室方伯,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仍以社稷为念。席固这样的地方豪强,要么拥地自守、要么就投靠更强势的势力,除此之外并没有第三条道路。
兴州虽然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但并不以军备强盛而著称。自南梁内乱以来,席固倒也招抚拉拢到一批游食部曲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凭区区几千州兵自不足以抗衡已经跟襄阳全面合作、水陆并进逼近兴州的西魏人马。
更何况席固也是之前汉水商贸的参与者之一,自身获利不菲的同时也深知上游的安康李氏获利更多,待见李泰所部人马直从襄阳出发、水陆并进而来,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势,丝毫不以兴州的阻拦为意,想必在上游也已经获得了接应。
换言之,就算席固自己咬紧牙关誓不投降,但他已经先遭到襄阳的抛弃,接下来更有可能面对魏郡和安康李氏人马的两面夹击。权衡一番后,自然要做出一个更加有利的选择。
拿下了兴州后,李泰仍以席固驻守兴州城,但是汉水的水营则交由其府长史令狐延保接手,并将此地作为大军临时驻营。
为了避免此间的军事行动被汉中方面提前知悉,李泰并没有再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西招摇前进,而是只率领几百精锐并同李显轻舟直行,很快便抵达了安康境中。
安康李氏不愧此境之中首屈一指的大土豪,沿汉水两岸多有其家资业庄园分布。李显先将李泰一行安排到境内一处庄园中,然后自己便归告兄长这一消息。
当得知李泰竟然只率领少量部曲便进入安康境内,李迁哲也不由得吓了一跳,在同李显简略沟通一番后,因恐发生什么意外变故,当即便赶来与李泰相见。
“李大都督当真胆量雄壮,但今安康乡里实非善地,就连某等世居此乡,近日出入也都要小心翼翼。若因照顾不及而令李大都督境中受扰,则其罪大焉。若非必须要留此境,李大都督能否容我仗卫送离此境,而后再作从长计议?”
李迁哲在见到李泰后,当即便表示要将他礼送出境,实在不想将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烫手山芋留在此间。
李泰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李显却已经忍不住先开口道:“阿兄你又何必这样急躁,李大都督来都来了,不惜以千金之躯行入危境来赐教我们兄弟。方今天下大变已经是一个事实,安康也并非世外的天地,难免会遭受波及,咱们乡里土人难免见识短浅、拙于应变,如今得有李大都督这样的雄壮智者临门赐教……”
听见李显这么说,李迁哲顿时不无狐疑的打量两人几眼,怎么自家兄弟出门一遭,回来就仿佛换了一个人?
李泰见李迁哲这模样,也是不免一乐,抬手示意李迁哲且先入座,然后才又笑语道:“李将军的确是需要稍安勿躁,令弟所言天下大变、人莫能免确是不虚。我不知李将军是作何自谋,但此番突然来访的确是为我为你。投靠我国确实未必比之前更显尊贵,但我需要明告你一点的就是我国绝不容许山南再有据地称尊的方隅豪杰!”
李迁哲听到这话,眉梢不由得一扬,显然是有些不服气。
但他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看法,李泰便又继续说道:“无论将军顺从与否,汉中已是必取,区别只在于是否功成于我。我今亲至此间招揽将军,所为也不只是眼前汉中。不只是汉中,来年巴蜀亦在谋略之内。但是扩地得人,并不只用兵一途。”
讲到这里,他便着员奉上一个人头大小的陶罐,然后便将陶罐里那洁白如雪的白砂糖倾倒在桌案上。眼见李家兄弟都是一脸迟疑,他便先捻起一撮砂糖丢入口中,然后用牙齿咬得沙沙作响。
李显见状后便也探手抓起一撮试尝一番,顿时两眼放光,惊声说道:“这是石蜜、这样洁白的石蜜,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梁国内乱,侯景肆虐江南,即便除掉巨寇,其宗枝内耗亦短时难定,汉水商道也非短年能够复兴。天下虽乱,蜀中仍安,但异域珍货其地自足,想要恃此谋利并不容易。可若是这种霜糖大销其境,能不能让蜀人争相访买、一掷千金?”
之前岳阳王萧詧便建议李泰再拿出一部分霜糖来引诱李迁哲入局,但却被李泰拒绝了,就是要留着这一手段用在更重要的时刻。
李显已经试尝过霜糖滋味,此时盯着案上这一堆霜糖更觉得比金沙还要更加璀璨,听到李泰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道:“能、一定能!”
李迁哲虽然不像其弟那样兴奋忘形,但在稍作品尝并沉吟一番后,便也面向李泰作拜道:“末将一定举族竭力相助使君攻夺南郑!”
第0600章 雄城在望
南郑地处汉水南岸,自古以来便是汉中地区的核心地带,如今同样也是梁州州治与汉中郡治。在不同的政权统治时期,对此城池也多有营造修缮,使得如今的南郑城池高阔,乃是汉中第一大城。
自从去年侯景之乱爆发,镇守汉中的宜丰侯萧循便召集境内郡县豪强势力并且收取谷米物资,使得人员物资全都聚集在南郑城周边。
萧循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单纯的敏感胆怯。汉中虽然远离南梁的核心地带,没有受到侯景之乱的冲击,但本身却靠近西魏的统治核心关中,而且南梁得据此地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也使得境内不乏豪强势力仍然心向魏国。
为了确保州内秩序的稳定,也为了拥有足够的力量观望国中情势的变化,所以萧循才要努力将境中的人力物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由于萧循应变及时,又分遣人马入驻魏军来犯的几座城戍,侯景之乱爆发以来,虽然境内也不乏人情惊荡,但也好在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骚乱。
这一天,东面有快马入城,乃是布置在东境的巡察斥候,入府之后汇报给萧循一个重要的消息:安康李迁哲奉州府之前的征令,率部西来拱卫南郑城,并且携带来大量的物资进献。
州府中萧循得讯之后自是欣喜不已,当即便要亲自出迎。
李氏一族虽然世居安康,但其势力之雄壮在整个山南地区都名列前茅,更兼李迁哲本人也精明干练。其人如今终于肯率族众归附,这对萧循而言不只是人马势力的增加,更可以当作一个极佳的范例来号令其他山南豪强们。
然而当萧循提出这一决定后,其门下属官中记室刘璠却起身反对道:“主公虽然求贤若渴,愿对来附之士以礼相待。但府令前已下达多时,李迁哲恃其乡势雄大、迟迟不应,如今却突然一反前态、举其族众来附,不可不防。主公不宜擅出近之,请先遣府员出城迎导宣令,待其入府之后再作优待未迟。”
梁州州务能够安排的井井有条,萧循也是多仰刘璠之力,此时听到其人规劝,于是在稍作沉吟后便点头说道:“刘记室所言是稳重之计,李迁哲前倨后恭的确不得不防。着其所部先于城外诸营,待其入府拜见之后再另作安置。”
很快便有府员持令出城响应,而李迁哲也率领本部族众们浩浩荡荡的抵达南郑城东郊外。
作为山南首屈一指的豪强势力,李迁哲此番前来的部众规模也配得上他的乡里盛名,足足三千名武装精良的健壮士卒,随行还有大量的物资。
由于汉水上游河道崎岖狭窄、水流湍急异常,通航条件不佳,故而这些物资全都装载在大车上由陆路运输。足足上百架大车,上面堆满了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麻布货包,看上去就无比的诱人。
李迁哲部众的到来也引起了城池内外群众的围观,眼前到其人势力如此雄壮,围观群众们也都忍不住发出了羡慕又嫉妒的惊叹声。
李迁哲所部人马排场虽然不小,但却并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待遇。州府仅仅只是派遣一名府员出城传达州主的命令,着令李迁哲入府拜见,至于其部众们则就在城外指划一片空地扎营下来。
听到州府如此冷待,李迁哲并其部众亲信们脸色俱是一变,其弟李显入前一步沉声道:“阿兄,某等举族来附、为州主壮势,结果却遭如此冷待,实在寒了义士热血!”
“住口!”
李迁哲闻言后却顿足怒斥道:“宜丰侯入州以来,礼贤下士、人所共知。此番遇冷,或因别事所致。待我入府拜见,有什么误会自然解开。若果然不能相容事中,届时我再引众归乡,你等也不要轻作忿声!”
听到这话,李显等人便垂首应是,不敢再多说什么,而站在一旁的那名州府府员神情则是尴尬有加,只能越发恭敬的垂首说道:“主公着令某等恭迎沌阳侯,府中也已经设下宴席以作款待。”
李迁哲并没有为难这名府员,而是按照指引先将所部人马率领到州府划给的营地,安排好扎营事宜,顺便在部众们的掩饰下行入队伍中,向同行至此的李泰说道:“只能暂且委屈使君露宿城郊,待末将入城见过宜丰侯后,尽快拟定内外攻计。”
李泰穿着一身寻常袍服,站在队伍中左右张望一番后才笑语说道:“正逢盛夏暑热,山南此间却仍清凉有加。往年为建奇功卧雪饮冰,今与相比可实在算不得委屈。李将军此去尤请小心,我便于城外安待良讯!”
简单话别之后,李迁哲便率领着十几名亲随直向南郑城而去。城外的部伍则在李显的指挥下开始扎设营地,李泰一边在部伍中行走着,一边饶有兴致的打量着眼前这座汉中名城,观其城池高阔坚固,的确是易守难攻。
萧循虽然听从刘璠的建议没有亲自出迎,但也并没有完全怠慢李迁哲,还是率领府中员佐们于府内中堂等候,待到李迁哲登堂拜见,他更降阶而下,亲自将李迁哲搀扶起来并笑语说道:“沌阳侯乃是山南柱石,如今肯于率部西来协防南郑,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面对萧循这般礼待,李迁哲的神情才缓和一些,先为自己到来迟缓稍作解释:“末将自得使君传令以来,便一直心急如焚的整备人事,只是安康山野叠嶂、物产不丰,只能顺流而下往江汉各乡访买输运物料返回,往来之间耗时颇多,但也成果颇丰,此番西行所携物料充足……”
听到李迁哲的这番解释,萧循脸上笑容也是越来越灿烂,尤其当李迁哲呈上此番奉献的物资名簿、萧循将之快速翻看一番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加的欢畅,拉着李迁哲的手将其送入席中,更是亲为斟酒并连连夸赞道:“但使人人皆入沌阳侯这般体察上意、毁家纾难,巨寇虽恶、何愁难平!”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便又站起身来对萧循作揖说道:“末将不敢自夸大公无私,之所以勇于捐献,也是因为眼见使君于州大兴仁政、乡亲父老俱身沐此恩,如今使君愁困国难而告诸群众,末将自当勇于应从!”
萧循闻言后更是大喜,对于李迁哲如此急公好义赞不绝口,并且当即便要任命李迁哲为南郑城助防、要将城防大权一应委之。
然而他刚刚开口表露出这个意思,陪坐席中的刘璠便忙不迭站起身来说道:“沌阳侯才力自然是足堪城防大事,但今行途劳累、未暇安歇便陡将大任相加,于主公言诚然是推心置腹、信用不疑。但沌阳侯骤加大任,却难免要居卧不安,恐负重任。不如先将沌阳侯所部员众妥善安置,而后再从长计议。”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自是暗恨不已,但脸上也不敢表露出来,自己连忙站起身来说道:“末将多谢使君垂青赏识,但正如刘记室所言,远行新入,神疲身倦,实在未敢担当重任。但得罗城一隅尽力守御,使末将得有报效使君厚爱的机会,便余愿足矣。”
萧循这会儿也自觉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有些轻率冒失,于是便又对李迁哲笑语说道:“沌阳侯的志力我当然信得过,但也绝不是不肯体恤下属辛苦的州主。便且如你所言,先就罗城安置,待到养足精神,另有大任相加。”
于是这件事便暂且揭过,众人继续宴饮一番。不过如今局势微妙,再加上萧循本身也并不是一个放纵自我之人,所以这场宴会也是尽兴则止。
不过在宴会宣告结束后,李迁哲又开口说道:“末将所部今已在驻城外,大可明日移防。但军中钱粮物资放置郊野总是不妥,恳请使君遣员入营点验归仓。”
萧循虽然饮酒不多,但这会儿也有些醉醺醺的,听到李迁哲想要将物资尽快呈献入库,便也不疑有他,于是便抬手吩咐道:“此事请刘记室主持办理。”
刘璠连忙起身领命,待到众人一起恭送萧循内府休息之后,他便又引着李迁哲前往州府直堂,拿取了相应的印信后便待与李迁哲同出,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又说道:“沌阳侯行途劳累,这些庶务倒也不需要亲自办理,不如暂请留于直堂歇息?”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脸色微微一变,片刻后才又叹息道:“乡卒卑鄙,眼见钱货交割易手、便如脔割其身,我若不就营震慑,恐怕夜中哗乱。”
刘璠闻言后便皱眉沉吟起来,而李迁哲的心弦也随之绷紧,手掌都开始向佩刀刀柄移去。
终于刘璠还是点了点头,并对李迁哲说道:“那便有劳沌阳侯了。”
“刘记室不必客气,本来就是分内之事。”
李迁哲也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才与刘璠一同走出直堂,召集了一批府员之后便往城外而去。
第0601章 夺门入城
南郑城外,一直到了入夜时分,自安康到来的人马才将营垒扎设妥当、入驻其中,并且开始弄灶作炊。
趁着扎设营地时往来运输材料之际,李显已经率领部曲将城池周边的布置仔细观望一番,进用晚餐的时候便向李泰详细汇报。
“城南与城西几处营垒亦有驻军,观其灶火数目,大约在五六千众之间,多是左近巴夷山蛮之属,种类杂多,并非一统,即便开战起来,也难进退合一……”
李显先将南郑城外的驻军情况跟李泰讲述一番,而李泰在听完后便皱眉说道:“南郑城如此雄大宽阔,左近也不乏犄角子城,诸城容纳军民数万绰绰有余,却仍留驻城外数千军众,城中军势竟已雄大若斯?”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07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