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作者:衣冠正伦.txt
当前页码:第104页 / 共449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对普通民众而言,乱世之中什么最珍贵?是安全感!

  随着三防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立,并对区域内的稽胡势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打击,散落各方的民众们也是闻风而动,向着已经变得非常安全的洛水流域迁徙落脚。

  李泰并不兼领地方官职,因此也不清楚过去这一年整个洛水中段流域生民迁徙与扩户的具体情况,但今年一路北行,同样是在这风雪满途的酷寒天气中,沿途所见较之去年满眼的萧条荒芜已经是大不相同,心中也不由得生出满满的成就感。

  他虽然没有大舜那样出众的德行可以吸引民众主动前来投靠,但也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凭着手中的弓刀,实实在在的扩展了时下人的生存空间。

  之前陕北尚是一片荒凉地界,只凭着脑海中所想象勾勒的蓝图,他便义无反顾的率部投身此中。而今道途所见村邑炊烟袅袅,则应更知战鼓为谁而鸣,风雪胡膻何足畏惧,自有勇力埋葬一切来犯之敌!

  北行数日之后,李泰率领千余名前锋队伍抵达了洛川防。

  跟李泰年中南行相比,如今的洛川防规模更加宏大。

  防城本身倒是没有扩建多少,但围绕在防城周边的聚居地却扩大了将近倍余,沿着洛川防城和洛水河岸向南北与东面延伸出几十里的区域,凡所洛川防戍所覆盖的区域,几乎都填满了毡帐与房屋。

  这样的场面看起来虽然热闹,但也杂乱无章,尤其洛川防乃是一个军事城堡,但就连甲兵出入的通道都被民众聚居地所侵占,若无兵事还好,一旦强寇来扰,就算能保证城池不失,但也做不到对周边区域进行有效的防控。

  留守洛川防的李到早早的便率领一部人马在防城南面等候李泰的归来,彼此汇合之后,他便又不无尴尬的使人开道返回防城。

  李泰见到这一幕,顿时皱起了眉头,沉声说道:“不无规矩则不成方圆,驻防并非没有招募、安置亡人的章程规令,如果不能以法御众,则群众非但不足为补,反而成了拖累!”

  李到先是连连点头应是,接着又不无苦恼的叹息道:“北州生人皆已知晓大都督爱民如子,散诸荒野谋生艰难,傍城而居才能得所依仰。况且洛川防周边土木营建事类诸多,民众聚此应募力役,得补食料也能维持一冬的生计,另有雕阴刘氏等几部助涨声势……”

  无论什么年代,军民关系都谈不上和谐,大多数时候,手里有刀的也分不清是兵是匪。

  但李泰从统率自家部曲外出作战开始,便一直在强调军纪,许多时候宁可付出成倍的军资代价,也不肯纵容人马就食于民。

  如今随着统率的人马渐多,队伍本身也有了亲疏远近的区别,除了本身的嫡系人马之外,其他部伍的军纪执行也难再保持像之前那样严格。

  但总体上而言,他的人马纪律还是比其他将领部曲高出许多,对普通民众的霸凌欺压事迹也少,名声在北州渐渐传扬开来,故而民众们也都乐于前来投靠。

  霸府在北州设置的防戍也不在少数,但像洛川防这样能够吸引如此多民众投靠的却几乎没有,就连同为三防城之一的黑水防都差了许多。

  当然,除了李泰队伍军纪严明之外,也在于洛川防城所在区域本身的地理和生存环境本就非常的优越。

  洛川防地傍洛水,区域内水草丰美、宜耕宜牧,在如今的三防城体系中更位于承上启下的中枢位置。三防城中的人事资源调度,俱需经由洛川防中转,单单这些储运工序便需要大量的人力维持。

  除了三防城本身的资源调配,洛川防北面不远的刘师佛大寺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特别在有了雕阴刘氏这一地表大土豪的加入,并注入大量物资后,这座大寺的建筑进程更加快数倍。

  李到所言几胡部助涨声势,就是指的雕阴刘氏等部落为了加快大寺工期,开出优厚的条件广泛的招募四方汉胡人力来此做工。

  入冬之后,田野物资产出本就锐减,还有各种莫测的天灾人祸,如今有一个地方既管吃管喝还非常安全,大家自然蜂拥而至。

  周边聚集的民众激增已经让防城行政倍感压力,李泰还为了参加大阅而将诸防城的管事力量抽走不少,让留守人员更加的有心无力,于是便造成了如今这种拥挤混乱的局面。

  李泰在听完后,也并没有再继续斥责李到,自己所掌管的事务激增,以至于人员储备不足,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一行人在这些毡帐窝棚之间辗转前行,用了小半个时辰才返回防城中,李泰也越发有感若再不加管制,这些聚集的民众将会极大拖累洛川防的人事调度。

  好在他此行返回时,带来了一些原本隶属都水行署的属员们。

  一场大阅筹备下来,都水行署为了提供足够的物料供给不得不发卖资产,几乎快被李泰掏成了一个空壳,署中案事也是锐减,为了避免这些下属们无所事事、睹物伤情,李泰便将这些人带到三防城中来。

  这些属员们都经过原本都水行署案事的磨练,处理起琐细庶务非常的有经验,用在当下这一情况再合适不过。

  于是李泰便着令都水录事裴鸿率员尽快造籍编户,将防城周边这些民众们先作屯田户整编起来,将他们划分在不同的生活区域中。

  生民百户为一营,各设军主领管,只有依从编制,才能获准于此生活并得到一些防城给予的食炭补贴,并在来年加入屯田生产。

  交待完这些,李泰才又问起军情相关:“今年以来,境中胡部多遭打压,雕阴等处诸胡相继依附,怎么又会出现胡部大寇贼踪?”

  讲到这个问题,李到神情顿时也变得严肃起来,沉声说道:“今冬胡扰,并不起源黑水,而是起于夏州境内。入冬伊始,北境奢延水便有大部胡寇聚结、游扰朔方,甚至一度围困统万城……”

  李泰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暗吸一口凉气。境中今年入冬将会再遭胡扰,他倒并不感到意外,之前便有所预见,但主要设想的还是黑水胡的反扑,却没想到别处起火且如此气势汹汹。

  尤其当听到这些胡寇们居然敢于围困统万城,他心中更意识到胡情之严峻。眼下他的三防城虽然经营的挺红火,但如今北州实力最强的还是要首推夏州的统万城,他甚至都还要向夏州借兵才能确保人马足用。

  “夏州宇文使君征调诸部人马,虽然力保统万城未失,但也无力反制寇境贼胡。此番作乱贼胡,众在五万以上,于统万城受挫之后,便分掠诸方,入寇东夏州者,应在三万数众以上。东夏州李使君本待阻敌于上郡,却险没贼阵之中,今唯退据州城,遣员南来告困示警……”

  讲到这里,李到已经是一脸忧色,叹息道:“贼军若仍继续南来,最迟腊月之前便可抵达黑水防城附近,大都督宜早增兵设防啊!”

第0281章 奔援广武

  这么多的稽胡人马出现在北方,就连夏州的宇文贵都只能自保,而东夏州的李穆更是险些陷于贼军之中,足见这一批稽胡武装势力之雄大。

  李泰在将敌情了解一番后,眉头顿时皱得更深,沉吟说道:“这些贼胡源出何方?究竟是过境寇掠,还是意图割据地方?”

  稽胡族类众多,彼此间的情况也都大不相同,只有了解其族类源头才能对症下药的做出合适的应对方略。

  分布在各个地区的稽胡部族活动范围大体都是固定的,诸如夏州等地的稽胡更是深受霸府羁縻,鲜少为祸地方。这么多的稽胡人马突然涌现出来,并且穿州过郡的大范围活动,无疑是非常蹊跷的。

  “具体源流并不确知,只知有朔方胡几部参与其中。夏州宇文使君猜测,这些贼胡主力极有可能是河东离石胡,受扰于东贼之前的围剿扫荡,故而过河西犯……”

  李到讲到这里的时候,眉眼间流露出几分苦笑。

  李泰听到这话,表情顿时也变得古怪起来。他这里常常谑想老大哥贺六浑,却没想到彼此间竟以这样的方式联动起来,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又倍感烦躁。

  东魏境内的稽胡主要分布在黄河与汾水之间的吕梁山地区,之前在高欢眼皮子底下存在数年之久的稽胡刘蠡升部属于石楼胡,活动范围位于吕梁山的中南部地区。离石胡则是势力不逊色于石楼胡的一部,活动在吕梁山的中北部地带。

  去年高欢便花费了不小的力气清剿吕梁山中稽胡,主要的目标便是离石胡。具体取得了怎样的战果,李泰倒是不怎么清楚,也并不觉得这事会跟他有什么直接关系。

  宇文贵深谙胡情,虽然只是猜测,但既然提出这样的看法,想来应该是可能性极高。

  毕竟夏州本地的稽胡多数都接受霸府的羁縻管制,东夏州刘平伏势力被剿定后,短期内也没有出现能够聚集如此庞大势力的胡部酋首。

  整整几万名稽胡部伍,如果是从境内聚结起事的话,一定会有迹可循,只有从境外流入,才会搞得人如此猝不及防。漫数周边,能够突然出现这么一股势力的地方,最大的可能就是东魏高欢所用兵的吕梁山离石地区。

  情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其实挺丧人志气的,区区一股被高欢征剿逃散的贼兵残寇流窜入境,居然搞得西魏北境数州都如临大敌,足见双方的力量差距之大。

  李泰这会儿已经没有心情再作什么吐槽,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如果这路人马是东魏境中流窜过来的离石胡,必然会大肆的寇掠地方以搜罗足以维持生存的物资,达不到这一意图的话,是不会停止寇掠的步伐。

  陕北诸州胡荒年久,唯一稍微积累出一些元气的便是李泰所督守的三防城,面对这样一群如狼似虎的贼寇,可以想见三防城是必然不会被放过的目标。

  眼下尚可称侥幸的就是,这些贼寇们还处于开图阶段,新建未久的三防城尚处于战争迷雾的笼罩中。

  但情况也谈不上乐观,李穆所驻守的广武城已经被贼兵所围困,而广武城与黑水防城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几百里,被发现是迟早的事。

  “绝不可让贼寇南来侵扰诸防城,一定要逐贼于外!”

  略作沉吟后,李泰便做出了决定,并不打算在防城中坐望贼兵南来,而是要主动出击。

  黑水防城是陕北屯田的基础,库利川一线的安危更是关系到来年开中法能否顺利实施。

  且不说黑水防本身的兵力和防务设施能否抵挡得住这些贼寇的进攻,一旦黑水防城的屯田现状暴露在贼兵们耳目之中,那就会不断的招人来扰。一旦黑水防城频频的陷入战乱之中,那还谈什么稳定发展?

  眼下霸府对于此间的屯防事宜态度尚未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决不可让霸府军务陷入多线作战中。三防城想要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独力解决所面对的各种危机,不能增加霸府负担。

  因此眼下的三防城体系还很脆弱,过早的暴露有害无益,起码也得将这一层战争迷雾维持到来年屯田有了收成、足以支持更大的军事投入。

  “现今诸州军备情况如何?”

  尽管已经做出了主动出击的决定,但李泰也不想只凭本部人马便傻呵呵的迎战数万敌军,这也不是他自己的事,当然需要诸州友军配合。

  “夏州防务收缩,诸部人马回据统万城,原本于境中督修河渠的那两千人马也在月前归镇。短期之内,怕是没有外出作战的可能。”

  李到认真回答道,表示夏州方面暂时可以不必指望。

  夏州人马不乏,但主要是当地的豪酋私曲,宇文贵这个刺史只是在名义上节制这些人马,本身的嫡系人马并不算太多。

  之前李泰前往夏州能够借动人马,那是因为明摆着打的顺风仗,对手实力并不算强。

  可是这一次足足数万人马如过境强龙一般,已经先一步将夏州搅乱一番,如今又分向各方寇掠,不再将夏州当作主要的目标,夏州那些豪酋们高兴还来不及,自然不会再出人出力的继续招惹对方、以免吸引仇恨。

  没有这些地表豪酋的支持,宇文贵更不可能率领本部人马离境作战,能够维持住夏州本镇统万城不失,其人已经不算失职。至于接下来是谁遭殃,那就自求多福吧。

  “西安州呢?新任杨使君入镇没有?有没有军情讯息传来?”

  李泰对杨忠的勇猛是满怀期待,在跟独孤信有了婚约后,杨忠也算是自己人,其人不久前接替常善出任西安州刺史,转头便遇上强寇入境侵扰边州,李泰也想知道杨忠是怎样的态度、又会怎么做。

  李到闻言后又摇摇头:“末将归守洛川防以来,尚未收到西安州方向的消息。但听说几处防戍人马俱向五原汇集,想是应在备战。”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稍微心安,彼此间虽然还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络,但知道起码自己并非孤军奋战,也算是一种慰藉。

  “广武城今有守军五千余,城中资粮尚可维持旬日,贼军主力守困广武城外。城中李使君分告诸方,若可出援便请尽快奔赴干谷驿牵制贼师。若贼师仍然围聚不退,最迟腊月初便要弃城突围。”

  东夏州本就胡荒严重,李穆能在贼军围城的仓卒之际聚集起五千多名守军,应对也算给力。但是孤城不守,如果没有友军于近策应协防,那也只能弃城而走。

  李泰自然不会对李穆置之不理,毕竟眼下李穆的坚守也算是在为三防城争取时间,在将敌情了解一番后,他便又发问道:“城中眼下积储物资多少?可以支持多少人马奔袭作战?”

  李到闻言后连忙将相关计簿整理一番后呈交上来,李泰在翻阅一番后,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现今城中所储粮草数量并不多,并不足以维持大队人马奔救广武城的往来消耗。

  之前为了参加大阅,李泰麾下人马本就进行了一番聚结整合,将近三千名精锐部曲随其往返。白水大阅得悉军情后请求归援,大行台又补给他两千多名六军精锐,足足五千多名精锐战卒可以投入作战,这股力量决不可谓之小。

  麾下人马力量虽然不俗,可若要将之投入战场,还需要消耗不菲的粮草。宇文泰维持了他一贯的尿性,虽然拨给人马增援,但实际的粮草物资却并没给。

  李泰只能先行率领一千名前锋人马返回洛川,其他人马则在后方徐徐前进,如果洛川这里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五千人马齐聚此间不啻于一场灾难。

  军情紧急,想要再从洛水下游征调军粮给养明显是来不及了,而且白水大阅也将附近州郡的储备抽调的差不多了,短期内也难再榨出多少油水出来。

  李到见李泰皱眉不语,便又抱拳提醒道:“大都督,防城虽然没有资粮储备,但洛川有啊……”

  李泰知他说的是什么,之前拉拢雕阴刘氏这个大土豪加入进来,刘氏也不负期待的输给五十万匹巨资,李泰便不客气的表示须得使用粮帛拨付。所以眼下雕阴刘氏等胡酋们,眼下手中是掌握着大量的钱粮物资。

  虽然说羊毛总逮着一只薅有点不讲究,但眼下军情重要,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如果三防城这里守不住,李泰的一番辛苦投入诚然化作流水,那些入境的离石胡们也绝不会将雕阴胡当作同类而网开一面。

  “刘氏父子还在洛川?即刻安排他们来见。”

  李泰不假思索,当即便吩咐说道,并又交代道:“着员进告广武城,旬日之内我必率部增援,请李使君安守待援。”

  我去不去得成虽然还不确定,但你这家伙可千万别跑。李穆如果跑了,那三防城可就真的要赤裸裸的暴露在贼军眼皮底下。

第0282章 锦上添花

  刘氏父子一直待在洛川附近,收到李泰召见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赶来了防城。

  “仆等拜见大都督,多谢大都督仗义周全包庇!”

  见到李泰后,刘康父子纳头便拜,姿态较之前还要更加恭敬的多。

  李泰瞧这父子如此态度,心中顿时便是一乐,看来通过侯莫陈崇的威胁向他们施压的效果不差,这父子三人明显是感觉到了生存危机。

  前日因今日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侯莫陈崇对他们雕阴刘氏的记恨与刁难倒也不谓冤枉。

  大统四年前后,陕北稽胡爆发了一系列叛乱,侯莫陈崇负责平叛,雕阴刘氏原本也算是领受羁縻的仆从军,结果却几番贻误军机,让侯莫陈崇平叛作战不够顺利、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那段时间,陕北诸州虽然名义上归属西魏统治,但实际上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不说各地此起彼伏的胡部叛乱,东魏军队也时常会过河游荡。

  西魏方面情况也不够稳定,许多统军将领的出逃,甚至大统四年统治核心的长安还爆发了叛乱。种种表现,也实在是让人对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产生不了什么信心。

  乱世之中,如果实力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所有危险与挑战,那么如何站队就非常的关键。雕阴刘氏这一波立场不够坚定,也是没想到西魏政权居然能熬过来且局面越来越稳定。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倒霉到底,起码是及时傍上了李泰的码头,且彼此间恰好有各取所需的默契。

  李泰抬手示意刘氏父子免礼起身,又望着他们说道:“我受大行台使命督统此间,着眼只在当下,并不深查穷究前情纷扰。相见以来,刘族长的德风义举让我印象颇深,但使乡情能继续秉持忠义、勤于王事,也就不必心忧邪情杂扰。”

  “一定、一定谨记大都督教令,盼能协助壮大大都督于此境中的治功!”

  刘康听到这话后连忙又抱拳说道。

  李泰也没有太多时间同他们闲话寒暄,接下来便说道:“今日邀见乡贤耆老,刘族长应知为何。北境突现大部贼军南向寇掠,所过州郡皆受害深重,若贼势再不遏止,此境也必将遭受波及、恐难幸免……”

  那刘家父子听到这话,神情也都变得严肃起来,他们多少也听到了一些相关的消息,但也是没想到情况竟已这么严重。

  “敢问大都督,是否已有却敌方略?需要我等做些什么,大都督但言无妨。”

  刘康又连忙表态道:“此间虽非乡土,但师佛法场新造于此,岂能任由宵小贼寇践踏滋扰!”

  见对方这么上道,李泰也略感欣慰,转又继续说道:“贼情虽然汹涌,但也不足称为大患。之前大行台列甲巨万阅于白水,得悉贼情后即刻遣我分领一万人马归境破贼。夏州统万镇宇文使君提兵数万、扼贼后路,东夏州武安公李使君阻贼于广武,另有西安州等诸防戍整顿甲伍、各据要塞,务求将此贼寇从速灭杀。”

  刘氏父子虽然不清楚具体的敌我势力对比,但在听完李泰这番话后,心中也是踏实不少,只觉得在各州人马围追堵截之下,这些贼寇也的确是不足为虑。

  “安境杀贼,本是我份内之事,自不敢委于他人。但刘族长既然仗义热心的问起,我也确有一桩困扰须仰乡义辅助。我本意精兵简旅从速破贼,大行台却以贼情刁顽、非壮甲不足以宣威而增兵壮势。”

  李泰又有些无奈的说道:“上意如此、却之不恭,唯受命而行。然则大军开拔、耗使甚巨,此境又军情如火,不可缓待转济,唯就境取补、破贼靖边之后再作输还……”

  刘氏父子听完李泰这番话后便彼此对望一眼,心中也在快速盘算着。

  在他们想来,李泰这一番话应是真假参半,只向他们借取资粮却并不征发他们部曲参与作战,可见兵力是足够使用。但所谓就境取补、战后输还,那纯粹就是想多了。

  “敢问大都督,尚需多少粮资,大军才可出战?”

  刘氏虽然豪富,但之前向师佛大寺捐出五十万匹资货也是伤筋动骨、掏空了近半家底,眼下虽然有意交好李泰,也是不敢狮子大开口的有求必应,刘康便先作发问道。

  “澄城、洛川两防仓储物资可以维持大军半数用度,但却另有五千人马的耗用缺口需待调度。如果战事进展顺利,月内即可剿定贼军!”

  李泰可不讲究什么真假参半,既然免不了要泯没良心的开口一遭,那索性一分钱都不打算自己出。

  眼下冬月上旬已经过半,如果战事能在月内结束的话,那就是五千人马二十多天的耗用。这笔物资数量不可谓不大,但对雕阴刘氏而言倒也并不是不可接受。

  但他们之前已经向师佛大寺捐输巨资,这会儿若再不谈条件、不计回报的拿出五千人马的资粮消耗,实在是有点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味道。就算是要对李泰有所仰仗,但也不能将自身定位在一味的付出位置上。

  因此在经过一番思忖后,刘康才又开口说道:“大都督不畏艰险、典军诛恶、守卫一方生民水土,于情于理我等乡徒都需仗义助事,不可袖手旁观。师佛道场之所兴建,便是为的传法扬善、教化一方。

  逢此乡情危困之际,正是弘扬仁勇、感化乡亲的良时。某愿代大都督游说诸部,召集乡士共集寺中群输济事,无论诸部输济多少,缺口我家尽数补齐……”

  李泰既然已经开口,那无论如何是要出钱的,否则之前的各种示好和投入便都要白费了。可究竟要出多少、又以怎么样的形式出钱,却是可以选择的。

  刘康既不想自家独力负担,那就得拉周遭这些部族们一起下水,也算是借着李泰的名头狐假虎威一番,并且借刘师佛大寺来彰显和确立一下自家的话语权。

  李泰听到刘康这么说也是一乐,他扯别人虎皮做大旗就不止一次,但自己被别人借势却好像还是头一遭。他本身对此倒也并不反感,反正这刘康也是为自己做事、给自家军队筹措资粮。

  如果这一次事情进行的顺利,这规矩大可以就此沿袭下去,让刘康当作自己在稽胡诸部中的代言人,有什么勒索逼捐的事情大可以让刘康去做。真要搞得太过分、激起胡部怨忿反叛,还可以拿刘康来问罪平息怒火。

  这么一想,李泰便点点头,同意了刘康的提议,并又叮嘱道:“大军朝发夕至,粮草越早就位越好,切勿贻误战机。”

  “大都督请放心,一定不会耽误大军用度!”

  刘康闻言后连忙拍着胸口保证道,这倒不是在吹牛,他家在防城北面的刘师佛大寺附近便积储了大量的物资,大可以提前调用出来,再向其他部族劝捐找补回来。

  粮草事情商讨完毕后,刘康的儿子刘平又起身抱拳说道:“寒族热血子弟并乡亲义士两千余众,愿意追随大都督此战、从定贼胡!”

  李泰本来只想让刘家负担他的军费,却没想到对方出钱之余还要出力,热情的让人不好拒绝,同时也不由得感慨人间总是锦上添花的多,而雪中送炭却少。

  刘家出钱还要出力,当然不是有劲没处使,无非认为此战是一场顺风仗,只有直接派出人马参战,战后才方便参与到战利品的分配中去。

  如果李泰据实以告的话,对方显然不会这样的热情。他们是希望各种人事资源的投入能有一个稳定可期的回报,但却没想到实际上还是要跟李泰同甘共苦。

  但无论如何,粮草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刘氏父子告退之后,便去招募人马物资,而李泰也传令后路四千人马加快行程,争取早日感到洛川来。

  与此同时,他又命令李到率领六百轻骑作为前锋,直往广武城方向而去,先行查探敌人的虚实。

  几天时间后,后路人马陆续抵达洛川防,之前率领州兵乡团参加大阅的北华州刺史崔訦也已经归镇,并且将乡团武装引至洛水西岸驻扎下来,与洛川防左右呼应。

  刘家父子做事也很得力,人马物资很快就聚集起来。

  随着各个方面的人事都周全妥当,李泰便也不再滞留,吩咐刘平率领本部稽胡人马东向增援黑水防城,而自己则亲率五千精锐骑兵直向被数万贼军围困的东夏州广武城而去。

第0283章 广武危急

  在东夏州境内,有一条河流横淌、几乎贯穿整个陕北高原,名为清水,即就是后世的延河,黄河西岸重要的支流之一。

  东夏州境内地势多是台塬陂岗,唯在清水流域的河谷地带尚可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因此清水两岸也是东夏州人烟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带,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地区都是荒无人烟的坡岭,土地贫瘠、产出有限。

  东夏州州治广武城,便位于清水河谷地带。此境河谷密布、纵横交错,塬壁陡峭崎岖,若不熟悉塬谷路径而贸然入此,便如同进入一座浩大的迷宫,很容易就会迷失在高低起伏的塬谷之间,不知出路所在。

  广武城作为东夏州的州治,由三座大小不一的城池所组成,各自因谷而设。

  最东面一座小城位于清水北岸、傍山临河,名为丰林城,修筑于赫连胡夏年间,曾为胡夏政权扼守清水河谷中上游地区、抵挡北魏兵锋数年之久。城池虽然不大,但城墙却坚硬如石,且多置马面、既长且密,依托这独特的地理优势而易守难攻。

  丰林城向西十几里外河谷渐宽,同样有一座城池临河而置,位处两河夹谷地带,周围渠谷通道不少,城池也修建的颇为深阔,这便是广武大城,也是东夏州州治所在。

  广武大城再往西数里外,有一座狭长的坡谷,曾是清水一条支流的河道,但多年前河水便已经干涸,形成一条坡谷名为干谷。干谷是连接清水流域河谷地带的重要通道,经此可以从广武快速抵达肤施城等地,因此这里设有官牧与驿站,名为干谷驿。

  清晨时分,李穆登上城楼观望敌情。

  此时的城墙外壁上挂着一层厚厚的冰霜坚壳,这是守城将士们为了防止敌军攻城、夜晚用冷水泼浇在城墙上,在陕北朔风的吹拂下、水分很快就凝固为冰层且经久不融。

  此时的广武大城外,并没有太多敌军的营帐分布,由于东面的丰林城仍然固守未失,为免腹背受敌、敌军并不敢大举进入这一段河谷地带就近驻扎。

  但这也仅仅只是保证了这一段东西向的区域所遭受的压力尚小,在广武大城的北面诸塬谷之间,敌军营垒已经充斥的满满当当,并且昼夜不断的派遣游骑队伍于周边河谷巡弋扫荡,维持着对城池的封锁。

  望着城外谷底中那些蝗虫一般往复巡弋的敌军游骑,李穆狠狠啐了一口,心情虽然懊恼不已,但一时间也有些无可奈何。

  他原本也曾想却敌于外,率领三千劲旅北上迎敌,打算在西北方向的清水上游地区痛歼贼军,让他们不敢再南下扰掠。

  最开始战事进行倒还比较顺利,在跟贼军几路人马迎头撞见后,李穆先后将之击溃逐散。

  但却没想到贼军越打越多,打了一群很快便招来好几群,到最后李穆甚至都不清楚究竟多少贼军被吸引过来,若非见机得早尽快撤离回来,险些被这些贼军给围困在北部区域。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04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