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主上这告诫的语气中并不夹杂太多训斥意味,显然是并没有因此无理请求而恼怒,李穆不由得心中又是一奇。
主上对待心腹下属们虽然常有施恩慰问的言行举动,但也绝不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纯粹老好人,若真有触及其心中底线的事情发生,马上就会表现出铁血冷厉的一面。毕竟是要驾驭各方豪强势力,如果没有多变强硬的手段,又怎么能让这些强横徒众俯首受命?
李穆正自感慨主上对李伯山可真是亲近纵容得很,但接下来发生的事顿时又让他大跌眼镜。
“那么你觉得何等官爵品秩才匹配得上你如今的才力功勋?”
在将李泰薄斥一番后,宇文泰又望着他说道,仿佛真的是将之前那个提议认真考虑。
李泰倒也不会真的恃宠生骄、狂的没边,闻言后连忙又欠身说道:“臣感怀上恩、进步心热,自是不惧任重、勇而敢当,但亦自知资望仍浅,若真骤作攫升,难免群众惊妒、有碍事情。小人虽有狂想,仍然不出主上度量,唯凭主上裁断,臣必欣然应之。”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便笑起来,这笑容既不像两人刚刚登堂时略显做作的热情,也不像之前怒形于色时那样的表情生硬,倒恢复了几分更早之前的轻松随和,望向李泰的眼神中有些释然、又有些遗憾。
他不经常待在长安,每次到来都有太多积存的事情需要处理,在将两人接见慰问一番后便着员将他们引去别堂用餐。
待到两人退出后,宇文泰并没有急着处理别的事情,而是又将李泰先前所言思索一番,就案翻找出一份文书,恰是北州战事功臣封赏的底册,有关李泰的一项是“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衔”。
这二者都是从三品的官衔,凭李泰未及弱冠的年纪便得荣誉如此,宇文泰自信哪怕是在六镇兵变爆发前、这些世族门户仍然清贵有加的时期,李泰也绝难得此高官。
所以当李泰表现出悲愤之状时,宇文泰才那么恼怒。这样的升迁速度,除了政权极度动荡时期得立大功者和极个别宇文泰有意栽培重用的亲属亲信,一般人是绝对达不到。
宇文泰在沉吟一番后,又提笔于此文册中添加几笔:持节,以武卫将军职督造南郊圜丘。
第0306章 娘子将至
皇城中用过早餐,本着小心为上的原则,李泰也并没有于此多作逗留,跟李穆告别之后便在其人仍然充满敬佩的注视目光中快步离开。
离开皇城后李泰暂时也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索性便转去附近的表哥崔家去拜访一下,顺便打听打听朝中近日来的人事动态,他虽然不在朝中任职,但多了解点也没坏处。
也是李泰赶得正巧,当他来到的时候表哥崔谦正着家奴整理一些礼货准备出门。
“故太师冬祭日又将要到了,既然在京中,总要表示一番。”
崔谦将李泰迎入堂中,指着那些礼货解释道。
李泰闻言后才想起来是有这事,不同于汉人风俗祭祀先人亡灵只要自家族人参加,鲜卑礼俗则是外人也可参加,有时还会伴随一些招魂通灵的仪式。当然外人参不参加也是各凭心意,人走茶凉的人情冷暖也没有什么胡汉之分。
李泰去年还没来得及过年就被撵去了陕北喝风,加上跟贺拔家兄弟俩关系搞得有点僵,自是没有机会参加,只在事后传信家人补上一份厚礼。
因表哥这一提醒,他才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贺拔胜音容笑貌又浮现于脑海中,虽然不如当时那么悲痛,但也难免伤感。
“我今恰也无事,便随表兄同往。”
不看僧面看佛面,他虽然不喜欢贺拔岳那俩儿子,但却不能无顾贺拔胜的情义,于是便连忙开口说道。
他刚刚拜见过大行台,是没有时间准备礼品的,崔谦索性让家人再准备一份,趁此间隙跟李泰聊了一些时局人事。
崔谦官居都官尚书,主管军事刑讼,故而对时局之中武将的势力涨消了解不少。虽然不会完全披露职事之中的机密要事,但只将大阅前后的奖惩规律稍作总结,也能让李泰感悟颇多。
今年的大阅结束后,关中豪强们被大批提拔安置到中下层武官位置上,倒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只是将这种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除了关中地区之外,陇右河西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豪强姓名出现在了台府军事公文之中。这意味着陇边的豪强也在逐步进入霸府视野、接受霸府的统治。
西魏政权内部霸府执政、同时又山头林立,可谓是错综复杂,任何人事的演变、局势的发展都不是独立的事件,会与许多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就拿之前瓜州之事来说,表面看来只是申徽带领几十骑,通过话术手段联络地方豪强,成功解决了一个割据一方的势力。但此事之所以能够成功,本质还是在于霸府多年笼络积累的民意基础的一个展现。
像是霸府民意基础薄弱的陕北地区,李泰实力不足过去时,被稽胡追撵的狗一样,只有搞服了刺头,雕阴刘氏等胡部才会相继来附。
陇边这种服从与依附当然也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自然是代表霸府镇守陇右的独孤信,同时也意味着独孤信所掌握和能够调动的地域资源越来越多,势力更加的扎实雄厚。
势力越大,音量就越大,在大统十三年侯景公然背叛东魏、打了一个样之前这段时期,应该是独孤信在西魏势力最雄壮、地位最超然的一段时期。
对于老丈人即将到来的这段人生高光时刻,李泰也颇为期待,盼望着自己能在其中分润一些资本,并突然想起来向崔谦问道:“故太师行祭当日,户中女公子应该也会入京吧?”
“理当如此,但具体也是未知。”
崔谦闻言后便随口回了一句,片刻后却品味出些许不寻常,便略显诧异的打量了李泰两眼。
李泰干笑两声掩饰过去,他之前在宇文泰面前要官的时候还自言对他家闺女馋的不得了,眼下倒是不好直接告诉别人自己早已经暗渡陈仓了,起码也得等到官爵到手再说。
崔氏家奴做事也很利索,不多久便将礼货收拾妥当,李泰讨了一份礼单收起来,准备之后再补给表哥家里。他如今家大业大的,倒也不必占人家这点小便宜。
当两人来到贺拔胜故邸时,虽也有几名访客到来,但也绝对谈不上热闹。六镇兵变以后,贺拔家可谓是武川镇当之无愧的首领,声势威望之高冠绝六镇,但今时过境迁,上一辈的风云人物都已经不在,后人们又无一能撑得起门庭,冷清下来也是正常。
邸中负责接待客人的乃是贺拔纬,至于作为贺拔胜嗣子的贺拔经尚未除服、仍然居丧帐中。尽管之前相处有些不愉快,贺拔纬对李泰倒也还算客气,面子上的礼数都能做的周全。
李泰跟贺拔纬倒是没话可说,耐着性子寒暄几句后得知自家妙音娘子两天后便会抵达长安,他便要起身告辞。
可他这里刚刚站起身还没来得及开口告辞,门外便响起一阵人声喧哗,不旋踵便有一名贺拔氏家奴旋风一般疾行入堂,向着贺拔纬耳语一番。
贺拔纬在听完之后,眸光顿时也是一亮,直从席中站起身来阔行几步后才意识到有些不妥,顿足转身对崔谦和李泰抱拳说道:“贵客登门,不暇款待,见谅见谅。”
说完这话后,他也不理两人反应如何,便又转身往堂外阔行而出。
被直接晾在当场的两人当然是有点不自在,尽管李泰都打算走了,这会儿也不由得忿忿道:“表兄,咱们去瞧一瞧是什么贵客?”
崔谦倒是不像李泰这么气盛,但也不可能自跌身份的从侧门行出,于是便站起身来与李泰同往邸中前堂行去。
此时邸中前庭人声杂乱,起码有近百人先后涌入进来,除了七八名访客之外,剩下的便都是随从护卫。李泰搭眼一瞧被簇拥在最当中一个,心中顿时一乐,感情他妈的是真贵客,原来是赵贵来访。
赵贵也很快发现了李泰,视线先是下意识的挪移开来,但又似乎不想显露的太过明显而转回,远远瞥了李泰两眼后便面无表情的无视了他。
李泰当然也懒得搭理赵贵,正打算迈步同表兄一起离开,但与赵贵同来的一人却指着他笑语道:“这不是台府李从事吗?既然于此相见,李从事你又何必急于离开,不妨留此相聚片刻啊!”
这语气中颇有噱意,还伴随着几声比较刺耳的嗤笑,李泰原本已经迈出的脚步顿时落下来,然后便转过身径直往人群簇拥的赵贵行去,几名豪奴欲待阻拦,全都被他挥臂扯开。
“你要做什么?”
“不得无礼!”
赵贵身边几人多是孔武有力的武川军头,倒也不会畏惧气势汹汹走来的李泰,各自瞪眼沉声呵斥李泰。
李泰听在丈余外,抱拳向负手站在众人身后的赵贵拱了拱手,并笑语说道:“中山公,别来无……呃,不对,应该是恭喜中山公大难不死。日前惊闻公恶疾缠身,我亦深感愧疚,唯恐公之疾病是受之前白水戏斗惊悸所致。今见中山公已经康健如初,让我如释重负!”
赵贵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黑,而他周遭同行者们更是忍不住开口喝骂起来。崔谦也早将等候在外的家奴们召入进来,两方人众在此区域内推搡喝骂起来,眼见便要大打出手。
“都给我住手,退下!当此间是你们各自家院、军营?”
赵贵顿足怒喝一声,气势倒是不弱,周遭群众全都不敢再做喧哗,他才又将视线望向李泰,冷声说道:“今与群众聚集此间,是为讨论故太傅武庄公祭礼一事,稍后仍有乡义党徒陆续到来,恐是不能具席招待闲客。”
言下之意我们这里搞同乡会商量给旧老大上坟,你这闲人滚一边去。
旁边贺拔纬也连忙上前一步,收起了之前的客气笑容,对着李泰冷漠说道:“李从事,恕不远送了。”
李泰倒也不是没话怼回去,但也意思不大,恶心一把赵贵不让自己一人郁闷也就罢了,于是便转身准备离开。
但赵贵却又唤住了他,摆出一副笑容说道:“白水戏事,李从事你的确是后生可畏,但也终究只是一桩戏事罢了,我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倒是之前李从事你充当于氏傧相的风采让人难忘,可惜我与从事交情浅薄,恐是难以请至,但若从事肯来助兴,我也一定重谢!”
且不说这番话对李泰的真实伤害有多大,可见到赵贵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李泰便气不打一处来,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一把是真的让他装到了。
正在这时候,门外又有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响起:“伯山、李伯山!你走的倒早,却累我一通寻找,快快随我入宫谢恩履新。主上对你可真厚爱,临近年关还要临时加职授你重用!”
说话间,李穆已经从门外行入进来,扫了一眼此间情形后便站在了李泰身旁沉声道:“怎么回事?”
李泰摇摇头表示无碍,转又不无期待的望着李穆发问道:“武安公可知主上是将何新职事授我?”
第0307章 宠爱如故
当听到李穆讲出大行台授给自己新的官职任命后,李泰心中的郁闷顿时荡然无存,只觉得大行台果然还是爱我的!
持节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若在两汉时期那是真牛逼,绝非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哪怕在三国魏晋时期,也值得抖上一抖。
但是在经历过五胡乱华的混乱年代,如今又到了南北朝的末期,“持节”这一荣誉的庄严性已经是大大降低,大凡势力达到一定档次的军头将领们若是没有这一荣誉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话。
至于持节所代表的生杀之权,实际的意义也不大,当下这个世道,势力有多大、刀刃就有多锋利,没有实力就算是皇帝杀人也得偿命,比如说孝庄帝之与尔朱荣。
至于说还有什么实际的价值,那就是军旗更大更威风。特别在诸军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无节都不可传达旗鼓命令、获得战场的指挥权。
李泰本就获得了大都督衔,若再加上“持节”这一待遇,顿时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那就是在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可以临时节制一些本不属他管辖的人马,当然前提是对方将主势位不如自己。
通常一些州郡官长多领都督、帅都督等衔以统率乡团武装,李泰这个持节大都督便有临时征调他们麾下乡团武装配合自己行事的权力,而不需要再向霸府请求授权,不过事后肯定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然实际上职权的行使要更加复杂,毕竟一些州郡长官本身也有持节。所以这个节权演变到今日,有的时候的确了不起,有的时候也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的证明。
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只是用于标定品秩的文武加官,本身倒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任权柄。
但需要注意的是,散骑常侍是一种清贵官职,多由士人当中极具名望者或是身份地位不同寻常者担任,要比同品秩的武职更加显贵。
南朝齐大将周盘龙晚年归朝、自平北将军转而担任散骑常侍,当时皇帝便曾戏言问道:“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道:“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周盘龙的应答可谓不卑不亢、掷地有声,但这件事情也反应出来兜鍪显然是不如貂蝉尊贵的。
北朝风气虽然较南朝务实尚武,但若具体到朝廷官爵颁授的问题上,一些清贵显职往往也不会轻授武将,往往官爵达到二品乃至更高才会加此虚荣。
李泰的出身不必多言,可是在这个年纪资历便获得了散骑常侍的荣衔,这无疑是受到了上位者的偏爱与关照。须知就连宇文泰的女婿于老二他们,眼下也还只是员外散骑常侍呢,李泰却已经成了正员。
至于征虏将军这一加官,换了之前李泰或还会兴奋一下,可如今在其眼中不过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罢了,甚至感觉都不如他之前的镇远将军衔好听。说到底除了柱国大将军,别的将军号也都差点意思。
武卫将军虽然也属于差点意思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衔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官职,且是掌管禁军宿卫的重要武官。李泰他老丈人独孤信在跟随孝武帝西奔的时候,官职便是武卫将军。
照理说李泰一直避免跟元氏宗亲接触太多、就怕遇上衣带诏之类的邪事,本来应该更加抵触给皇帝一家看大门,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如今朝廷被架空、霸府掌权,而想要控制皇帝这一家傀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宿卫禁军。
所以自从西魏建立以来,宇文泰便一直长期任命其亲属心腹担任禁卫将领之职,宇文导兄弟、贺兰祥等等都是在这些位置上锻炼出来的。李穆在河桥之战救过宇文泰一命后,也是被安排在武卫将军位置上坐了坐,然后便开始了坐火箭一样的提拔,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得以开府治事,获得了最高级别的武将待遇。
故而宇文泰任用武将们也有一个规律,他自己的霸府护卫、亲兵都督等等,往往都是看重其人才力,任用在自己身边进行考察栽培,但是选任禁军将领的时候,却就要慎重得多,唯恐担心所选非人而让针对皇室的封锁出现漏洞。
特别在到了大统末期,武卫将军这一职位几乎成了宇文泰女婿们的专属位置,因为对别人都不怎么放心。也就是说,担任霸府亲兵护卫还只可以说是种子选手,可担任禁卫将领那就得是大行台的心腹爪牙!
李泰估计是没有缘分去做宇文泰的女婿了,但这女婿团专属的官位却提前坐了坐,也真是有点造化弄人。
大行台这一用人规律也算是群众心领神会的潜规则,所以当赵贵等人从李穆口中得知李泰竟然要担任武卫将军时,也都不免一脸惊讶,有些接受不了。
李泰刚刚被赵贵嘲讽了一把却无从反击,这会儿自然不会客气,当即便一脸受宠若惊的说道:“武卫一职,宿卫社稷,我何德何能,竟然承受主上如此赏识重用!殊恩加深,感激涕零啊,持殳宿卫、不敢懈怠,凡有邪祟敢于冒犯禁中者,必为主上杖杀之!”
说话间,他又扫了赵贵并其身边众人一眼,心情自是快意得很,之前还担心你们人多别把我给堵了,可现在老子成了禁卫大将,你们这些家伙就猜上朝路上老子会不会弄你们吧!
谁要被我发现身上藏着宫里带出来的小布条,老子替主上扒了你们的皮!
赵贵等人虽然猜不到李泰心里在作这么歹毒险恶的算计,但见其神情如此也能想到绝没憋什么好屁。
特别赵贵更意识到虽然在同主上联姻这件事情上,他是凭着旧情抢占了先机,但并不意味着就此便将李泰打击的一蹶不振。
这小子入国未满三年,便从区区一介白身混到禁卫大将,晋升速度之快简直令人咋舌,而且有时还愣头青一样对谁都无所畏惧。
虽然说彼此间关系是难修复友好,但赵贵也不想继续恶化下去,尤其是得需要避免一些针尖对麦芒的正面冲突,赢了不值得夸耀,输了还特么挺丢脸。
脑海中权衡一番,赵贵又缓步入前来对李泰笑语道:“恭喜李从事再得重用,主上识鉴英明、不吝恩赏,李从事少年英雄,得遇恩主,真可谓相得益彰。今日此间尚有别事缠身,来日必遣犬子登门道贺,也希望李从事能不吝赐教、提携厚愚。”
“如此那真要多谢中山公了,来贺之时倒也无需费心备礼。日前白水阅场得受中山公所赠良驹,使用甚是得力,助我更增新功,遂有今日的恩赏。中山公若是再赠良驹为贺,我一定扫榻相迎!”
李泰也是微笑点头面向赵贵,只是说出的话却仍能噎死个人,然后便共李穆一同退出了这一府邸,和表哥崔谦一行再往皇城方向行去。
崔谦在得知李泰新得的官职后,心中也为李泰高兴不已,尤其在得知李泰将要以武卫将军职督造南郊圜丘后,更是忍不住的拍掌叫好,连连对李泰说道:“大行台对阿磐你这样的亲厚恩重,来年我等亲故诸家于此皆要仰仗阿磐啊!”
所谓的圜丘便是天坛,帝王用以祭祀天地的场所,对一个国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只不过西魏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政权,加上之前数年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如此重要的祭天场所一直拖到今年才开始建造。
其实在进入腊月之后,圜丘的建造便已经开始择址动工。这东西本身也是丰俭由人,不嫌麻烦你兴建几重大殿也可以,不想用工过甚,积土成堆也是可以的。
无论是西魏的财政状况还是宇文泰的心意,当然是都不支持大兴土木,故而这圜丘修建的也是能简则简,到如今工程差不多已经到了尾声。所以李泰这个所谓的督工,也仅仅只是挂名刷个资历。
圜丘工程虽然简约,但这督工资历却是很重要,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参与到整个政权意识形态的建造中来,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荣耀和功劳。
“主上对伯山你确是厚爱至极啊!”
李穆望着李泰一脸羡慕的感慨说道,仿佛看到了数年前的自己。那时河桥之战刚刚结束,主上率军返回长安定乱,感念自己救命之恩,让他抚慰关中各地,归来后便是一通加官进爵。
但那时的他好歹也是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将主上从前线救下,可李泰呢?
若说功劳吧,自己这次在北州也是并肩作战、做的一样不差,真要说什么差别,那就是自己没有不要脸的叩请主上给自己加官晋爵、超格提拔,难道就因为这个,主上就觉得他不需要官爵的激励?
李泰主动开口讨要官爵,在李穆看来已经是挺过分了,可还真他妈的要来了,这就不免有点颠覆李穆的三观。
前往皇城这一路上李穆不断的打量着李泰,忍得很辛苦才忍住没问李泰究竟用了什么妖法迷惑主上,竟然让向来赏罚分明的主上对他的偏袒全无底线!
第0308章 守家贤妻
长安城东的大道上,连日以来入京的车马络绎不绝,显得比城中还要更加热闹。
李泰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袍,浆洗笔挺的袍服线条将身姿映衬得更加挺拔威武,他有些慵懒的倚立在道左高岗上一株枯柳旁,身边众护卫们身着刚刚领到的禁军袴褶军服,引得往来群众们频频张望,不敢靠近滋扰。
瞧着高岗下不断过往的人群,李泰心内盘算就他来到这里一个多时辰里,过往人流量起码得有四五千众之多,倒是没想到长安作为一个傀儡政权的国都,到了年底还能聚集这么多的人气。
这要是当着路口支上一个茶水铺子,卖点酪浆酒水乃至于羊杂面片汤,这一天得赚多少?
这么多入城的民众,倒也并非尽是官员公干,也有京郊人家走亲访友又或入城买卖时货。这自然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关中民生已经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恢复。
但见行旅们多是成队行止且都携带刀杖武器,可见治安状况仍是堪忧。须知到了隋初长安周边还是蜂盗诸多,李泰对此本来就有些奇怪,只觉得这些盗匪们胆大的有些过分,真不怕长安周边来个大肃清?
可在刚刚担任了武卫将军没几天,他就明白了里面的道道,活跃在长安周边的盗匪,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跟驻扎周边的城卫乃至禁军有所关联,有的禁军徒众不当值宿卫的时候,干脆就直接客串起了盗匪,颇有隋朝大将麦铁杖白天侍驾晚上做贼的风采。
李泰自知他这个武卫将军只是临时性质的安排,不可能长久供职宿卫系统之中,故而虽然有些不爽禁军的军纪,但也懒得多作理会。更何况禁军内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凭他一个新来的短时间内又哪能梳理清楚。
所以在任职之后,他也只是到禁军军营中签个到,顺便给自家部曲们安排一些禁军基层兵长职位,领一份空饷赚点外快过年,甚至连禁军配使的一些奴兵都没有接受,担心自家部曲风气被禁军的散漫作风给败坏了。
时间渐渐到了正午时分,有一支几十人队伍拉着毡帐等物出城,家奴们游走一圈却没有发现可以扎设营帐的闲地,唯李泰一行占据的那高岗有些显眼。
但在见到那些军士身穿禁军袍服,几名家奴也都不敢上前,长安权贵人家虽然不乏,但六坊禁军却是当之无愧的长安一霸,若将他们招惹了,会给主人家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家奴们只能归告队伍中的主人,那主人瞧着也不是俗类,并没有被禁军的名头吓唬住,而是策马前行打算亲自前往交涉,只是当他行至高岗下瞧见站在上方的李泰时,脸色这才突然一变,拨转马首便要离开。
李泰站在高岗上对此尽收眼底,抬手示意两名随从下坡去将人引来。过不多久,一脸讪讪之态的贺拔纬便被引了上来,距离还有数丈便忙不迭翻身下马并向李泰拱手道:“李散骑、不,伯山,你好啊。我本打算择日往贺升迁,没想到今天便在城外巧遇,伯山你在此也是为了迎接入京的亲友?”
李泰闻言后摇摇头,向周遭指了指说道:“我新领禁卫职事,闲来在城外察望采风。清水公你入此来想是为的迎接亲友,不妨设帐于此稍作等待。”
他的态度不咸不淡,心里已经对贺拔纬有些不爽,明明今天是他家娘子入京的大日子,贺拔纬这个名义上的堂兄却拖到正午才出城,险些让人没有帐幕歇脚。如果不是现在还不方便暴露跟妙音娘子的关系,李泰才不会给这家伙好脸色。
贺拔纬也实在不想跟李泰呆一块儿,但这左近即便有些闲地也多崎岖坑洼,实在不适合扎设帐幕,于是便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应承下来:“既如此,那真多谢伯山了。今日来人与你倒也并非陌生,乃是河内公出继伯父礼尽孝义的女公子,伯山你若无别事在身,可否留此同迎?”
这不废话吗,老子如果不是为的接媳妇,闲的蛋疼才一大早就出城在这占地方?
见贺拔纬还算识趣、主动邀请,李泰脸色才好转一些,并抬手示意随从们帮忙将帐幕在这坡上扎设起来。他选的这地方视野颇佳,东西风景尽收眼底,只需要将北面来自渭水的冷风遮挡住,阳光投射下来也并不寒冷。如果不是新套了一身禁军皮肤,这一块地王还占不下来呢。
两家随从一起动手,帐幕很快就扎设起来,贺拔纬先将李泰礼请入帐坐定下来,然后才向着李泰长作一揖,并不无羞惭的说道:“前事曾有冒犯,今日我要向伯山你郑重道歉,恳请你能看在逝去伯父的情义包容见谅。”
这兄弟俩得罪自己的次数可就多了,贺拔纬这一低头道歉,李泰一时间都不知他说的是哪一桩。但他们兄弟能量也就这样,顶多给自己添添堵,实际的麻烦和损失倒也没什么。
李泰想了想后才叹息道:“人情交往是否投契,终究还是要看缘分如何。我斗胆高攀,同故太师相知忘年,也多承太师的关怀照顾才得以立足关西,故而心中对你们两位是长抱友好、盼能和睦。但终究彼此只是格格不入,既是缘浅那也不需勉强。
心知两位维系家声不易,志力也难长足施展,势必是要仰仗中山公等乡义长者才能将故情笼络不失,为此难免会屈意做出一些违心的选择。我与中山公自有积怨难消,你两位只要不涉此事中,即便彼此不谓情深义重,但也可以相安无事。”
这兄弟俩的身份地位在西魏自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但说穿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他们不是没有动员故交情义来为难自己,但实际的收效却马马虎虎。
李泰或不敢直接杀害他们,但想要搞得他们不舒服也很简单,但这也没什么必要,彼此间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仇怨,无非一些看不顺眼的意气碰撞,更何况还有一个贺拔胜的面子在,彼此敬而远之、少作往来那是都感觉舒服的相处方式。
贺拔纬在听完李泰这番话后便沉默片刻,末了也只是长叹一声。
李泰恰好讲出了他心中的纠结,说心里话,他们兄弟在见到李泰今时的势位后是真的想跟其搞好关系,但偏偏李泰又与赵贵水火不容。
虽然说彼此间的势位差距完全可以用年龄抹平,但赵贵身后还有一连串的武川乡党,是贺拔兄弟不忍放弃的,这也是他们父辈给他们留下最珍贵的遗产。
或许也有方法能够从容悠游于他们两方之间,但却并不是他们兄弟智力能够胜任的。所以彼此间真的也就只能不咸不淡的相处着,谈不上交恶,但也算不上友好。
帐幕内气氛有些沉闷,李泰自不想被破坏即将见到娘子的欢快心情,索性起身行出帐幕,迎面一名家将已经匆匆行来,望着李泰便禀告道:“阿郎,来了、来了!河内公家部曲……”
李泰挥手制止他的喊话声,自己则阔步向更高处行去,立定之后抬手遮眉向东眺望,便见到一支足有数千众的人马浩浩荡荡向此而来。尽管早知他丈人家财雄势大,但见到这阵仗后他也不免惊诧:“是这支队伍?”
家将闻言后连连点头,与此同时,那支队伍的前方探路人员也已经抵达此间,大声呼喊道:“琅琊公家人可在此迎候?”
贺拔纬得家奴禀告后便阔步行出,向着李泰打声招呼便上马冲下坡去。李泰自是不甘落后,一并策马驰下高岗,向着那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便打马而去。
待到队伍近前,他便发现这支队伍多是健壮卒众,行列之间营伍之气十足,起码得有两千余众,心中便不免暗生疑窦,老丈人家就算再怎么爱好排场,总不至于为了送娘子一程便出动两千多名劲卒。可要是为了攻打长安城,两千人马又有点少。
他这里尚自疑惑,对面队伍中已经有独孤氏家将认出了他,连忙策马行出队伍,远远便向着他叉手问好道:“李大都督,某等奉命护送长娘子入京,有劳大都督远来迎接。”
李泰先跟对方打声招呼,然后抬手指了指队伍规模:“这阵仗有些夸张了吧?户中壮士们竟然还留下这么多?”
“大都督误会了,户中壮丁多数追从主公西去陇边,留在家中者百十员众而已。这些人马乃是武平侯部曲,受召入朝途径华州,恰逢长娘子也将启程,便同行入京。”
听到这家将笑语解释,李泰才明白过来,但又连忙向队伍中望去并不无期待道:“武平侯也在队阵之中?”
他这里话音未落,队伍中一名英武不俗的中年人已经在数员护卫追从下策马行来,远远便望着李泰并笑语说道:“某名史宁,之前便多听闻李从事的时誉,今日一见果然英俊不俗,怪不得……”
“晚辈才是对使君心仰已久,使君行途劳顿,多谢多谢……”
李泰不敢托大,忙不迭翻身下马,站在道路一侧向史宁作揖见礼。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13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