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贵这么说,李泰倒不跟他抬杠。今次事件,他最得意的还不是奔行转战如入无人之境,而在于大区域的人事调度。
东夏州境内胡势猖獗、驻兵却少,周边州郡虽然有驻军,但既没有动机、也没有义务入剿此境贼胡。你们不想去,我就把敌人给你们引过来,让此境的人事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这会儿,又有人入帐来告北华州若干惠已经率兵来到营外。宇文贵闻言后,连忙起身同李泰并众将出帐迎接。
北华州人马抵达的消息之前早知,只不过刚才若干惠还在指挥围杀稽胡的逃兵,这会儿战斗结束才来相见。
若干惠先与宇文贵简短叙话,然后才又将视线转向李泰,指着他便叹声道:“你还打算给人多少惊喜?只不过是物事略困,竟然作出这么大的场面!常善来未?我正想问问他,一时的使气结怨少流,望见当下这局面是什么滋味?”
李泰听到这话便是一乐,但还是摆手道:“我可从来没有轻慢共事前辈的想法,使君这么说,倒是显得我不好相处!”
“是啊,不必想,直须做!我不说我们别州在镇者临事被动又甘心受使的无奈,可这些黑水贼胡如果知道因何事覆亡,会不会觉得冤枉?”
若干惠指着他摇头一笑,转又对宇文贵说道:“我不知化政公临事时是何感想,但就我而言,真是欢喜又羞恼!喜在贼胡散乱难攻、今却相聚待死,怒在镇将自有营度、却要受外客驱使!”
“但为边境安宁,余者何必计较。长乐公还未至时,我已经几叹李郎此番妙谋,使我镇兵能事半功倍的杀贼!”
宇文贵闻言后便又笑语说道,亮出了他的态度。
若干惠自然不是真的在指责李泰自作主张、借力打力,言中意味还是在肯定他的这一做法,强调他在此中所作所为的贡献与价值。
听到宇文贵这么说,若干惠又叹息道:“不错,大统七年贼乱、我虽未与事,但也知当年朝中为此震惊不浅,君王忧叹大道难昌。幸在大行台调度群力,从速定乱才未成大患。
但却不想仅只数年,祸根去而复返,若非李郎他察事于微,祸乱再起,我等北州在事群众,人人难辞其咎啊,哪有今日悠闲定乱的从容!”
李泰听到这话,不免大感若干惠这老大哥真是不错,他是真的敢为自己吹牛皮啊。
大统七年刘平伏作乱的确规模不小,但他的儿子则未必。若还有当年的势力,不至于被郝仁王软禁,更不至于被自己一行轻松击杀。
历史上这一时间段东夏州稽胡有没有再叛、李泰并不清楚,但只看刘镇羌那处境,就算任由其人在境域之内折腾,只怕也比不上李泰这次搞出的乱子这么大。
毕竟大统七年于谨等真的是把刘平伏部给打残了,而东边的高欢这会儿还在忙着清剿吕梁山中的稽胡呢,没有闲情大笔投资黄河以西的稽胡搞事情。
但若干惠这么一说,这件事的意义高度就不同了,整场动乱的核心也从对稽胡乱部的围剿,集中到了对刘镇羌防患于未然的击杀。
在行台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若干惠能率先出兵前来策应营救,这老大哥真的是没得说!李泰只觉得,回去后若不每天给达摩那小子加十套试卷,都对不起若干惠这份恩义。
此夜诸军劳顿,便合营驻军休息。第二天一早,山麓和郊野中不复再有大股的稽胡人马踪迹,便开始盘点此战收获。
由于此次战斗乃是稽胡少有的劳师远击,战场上的收获主要便是人马俘虏。
几路人马合计收拢稽胡五千余众,大部分都是胡卒丁壮。
这一个数字单看不大,可若将他们各自部族依附这些丁壮生活的人口,那么受到此战影响的稽胡人口数量可就多了,起码有数万众是失去了部族武力所提供的生存保证。
在陕北这片土地上,没有了武力保障,就等于沦为了待宰的羔羊,生死各安天命。
收缴的马匹则有三千多,毕竟哪怕是纯粹的牧民部落,其实也做不到人人配马,稽胡所生活的环境还算是农耕到畜牧的过渡地带,许多部族优先考虑的还是生存,而非军事物资的生产储备。
牛羊等诸杂类也有一些,主要还是收捡的李泰沿途攻破的那些胡部却无暇收缴的物资。
这样的收获老实说有些匹配不上几州人马配合作战的规模,但这只是在正面战场上的所得。真正的大头收益,还在于针对失去了武力庇护的那些库利川流域诸黑水胡部的深入清剿。
时下深秋入冬,稽胡本就有聚居过冬的传统,活动范围大大缩小,骤然失去了大批人马,那些胡部无疑就成了俯拾皆是的大血瓶。
所以宇文贵与若干惠都未纠结于当下战利品的分配,而将重点放在了后面的大头。彼此以奢延水南一百里为界,在北诸胡归夏州人马扫荡,南部区域则归北华州。
两路人马都要忙于赴境扫荡,无暇入朝报功,于是便决定由李泰押送一部分人马战利品南下献捷请功。此间所收缴的人马战利品,请求大行台进行分配。
李泰对这样的安排自然颇感满意,虽然他也出力不小,但最重要的围剿稽胡,却因自身实力有限而一路旁观。
两位大佬都脱离了低级趣味、着重实际的利益,主动将这个露脸夸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他也实在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一直等到此间分配方案商讨完毕,西安州的常善才姗姗来迟,先是着员邀请众人前往归德城议事。宇文贵对此倒无不可,夏州与西安州本就是协同防守的关系。
但若干惠对此却拒不理会,他之前已经向常善去信说和,但常善却仍扣留本该发给都水行署的战马、也没给若干惠任何的解释,从而引发了后续的事情,这无疑是不给若干惠面子。
宇文贵见若干惠这样的态度,索性便也不去。毕竟大家利益分配方案都谈好了,真要见面说开,到底分不分他?
不分的话,战斗终究发生在西安州境内。分的话,老子们外州人马都迅速入境,战斗打完了、战利品都分完了,你西安州长官才姗姗来迟,这实在说不过去。
在归德城等候了几个时辰,始终不得回信,常善才率亲兵十几员,主动入营求见。
“长乐公、化政公,多谢你们两位不辞劳远,率军来救,使我州治军民免于贼胡之扰!”
入帐之后,常善便阔步上前,向着两人拱手作礼道,姿态倒是放得挺低。
若干惠眼皮一翻,只是沉声说道:“武始公治土有方,临危不乱,或有克敌制胜的妙策未暇显露人前,不怪罪我部轻躁冒进,已经让我心安了,不敢当谢。”
旁边宇文贵也干笑一声,指了指李泰说道:“贼众来势迅猛,若非高平男李从事驰行告知,我亦不知州境遭扰。仓促南来,不暇相约共击,还请武始公见谅。”
常善闻言后,心情自是尴尬不已,视线望向李泰时,神情则更显复杂。
他倒是很想质问李泰为何要将这么多的贼胡引入他的治境中,可现在贼胡都被击败,若干惠、宇文贵都因此居功,他若再就此质问,一下子可就全都得罪了。来年若州治再受骚扰,他们是救还是不救?
好一会儿,常善才又向李泰抱拳道:“李从事,你的时誉我也闻名已久。但职事所限,憾未相知。前者事理混淆,因生误解,实非有意挑衅。
从事前将人马托付,想应知我在事不失担当,今者求援诸方、为我解困,我也深为感激。于两位使君当面,恳请仲裁,盼与从事消解纠纷,请从事见谅。若有所问,某绝不辞!”
第0167章 阅场献俘
来时数百轻骑,回去的时候却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李泰心里也不由得大为感慨,陕北此境真是他的福地啊,每一次过来都是收获满满。
在若干惠和宇文贵的调和见证下,李泰算是跟常善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大行台之前传令拨给都水行署的一千匹战马,常善需在年前陆续给付。白于山中缴获的一部分战利品,则分给西安州,用以补偿之前李泰袭击乡豪雷氏给西安州带来的补给影响。
至于李泰之前寄存在归德城中的人马,自然是要不作留难,完璧归赵。
这样的解决方法,看起来李泰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其实不然。关键还是在于那一千匹战马,这本来是都水行署筹备作为大阅使用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及时给付到位。
李泰虽然在东夏州稽胡部落中缴获到一千多匹马,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不可用为战马。如果他能够将这些马引回交差,起码在账目上就抹平了都水行署的这一责任。
换言之,西安州后续给付的那一千匹战马,李泰完全拥有自主的处置权,用为官马也可,留给自家部曲也可。那可是足足一千匹驯养精良、可以投入作战的战马!
李泰也不由得感慨,还是这些方镇军头们会玩、敢玩。他自己多圈占点土地、中饱私囊一下,就感觉刺激得很、好像占了多大便宜,可这些军头下起手来那是真黑,上千匹的战马直接私相授受!
当然,他能不能吃得下还得看他在大行台面前面子究竟够不够大,而且答应了这一和解条件后,起码在白于山这一战不能公然揭常善的短,将常善迟迟没有参与作战的事情公之于众。
李泰对此倒也不以为意,如果不能一把将对方搞死,他其实也不想到处结怨于人,从内心而言,还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
之前得罪赵贵,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没有选择,如果赵贵肯跟他磕头认错的话,他也会原谅对方。
常善之前的做法虽然憋得他挺恼火,但也毕竟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而且认错的态度还算诚恳。
其人同北镇军头们之间并没有太深厚的乡党情义,背景比较单纯,如果能够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其实是可以进行一些合作的。而李泰之前脑海中所酝酿的一个计划,也恰恰需要西安州的盐业作为一个枢纽。
尊严总是需要实力做背书,一个人如果真正强大,反而不需要时时刻刻横眉怒眼的标榜自我。
李泰现在倒也不谓有多强,但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好惹,这一次引的还是稽胡,谁他妈再敢惹我、我把东魏大军引过来你信不信?
作为一支凯旋之师,总要有几分得胜归来的气势。
所以在抵达洛水折角的石城县时,李泰便让信使露布先行,沿途宣扬大胜消息,顺便通知已经抵达白水、进行大阅的宇文泰,你把场地清理一下、该靠边靠边,否则我怕摆不开我带回来这些人马俘虏。
报捷信使一日三遣,搞出的动静的确不小,不知道的怕还以为李泰这一次打得不是陕北稽胡、而是攻破晋阳城活捉贺六浑。
但李泰却不觉得小题大做,他就是这么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也就是若干惠、宇文贵各自还有事情忙碌,使派的护从不多,他自己的部曲又太少,否则一条长蛇阵敲锣打鼓的摆去白水。
大行台都说失之邙山、得此伯山,他总得证明大行台的眼光是对的:我李伯山既然入关,你们关西人的好日子就来了!从今以后,邙山之战那种大败仗不会再有,天天都是好消息!
他这里志得意满的往南行,半途中还有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
“从事大胜归国,实在可喜可贺!卑职闻此喜讯,匆匆来迎,好在没有错过!”
行至洛川北境时,毛世坚率领几十随员匆匆迎接上来,却不是从洛水南岸赶上来,而是从斜后方追至,见到李泰翻身下马,纳头便拜。
李泰抬手示意这小子免礼,转又笑语道:“大阅开始,诸事繁忙,你等在署助事即可,何必奔波来迎。”
要来迎也得大行台派个开府、仪同啊,自己属官这样喜而忘形,反倒显得自己职内下属们没有见过世面。
毛世坚听到这话后便略显迟疑,片刻后才有些尴尬的说道:“卑职并非从白水来,从事离署北上时,卑职恐此行有危,所以告假归乡、招募乡义北进,想要随护从事。但行程有差、追赶不及,陆参军归告讯息时道中相逢,才知从事东去……”
讲到这里,毛世坚又变得神态激动起来:“卑职共乡徒们虽然没有追上从事,但沿途也多闻从事率众纵横杀胡的威猛事迹。自忖不能见怯壮志逐功的同僚,于是便共众乡党追慑于后,效于从事、屡破贼巢,收缴贼胡人物颇丰!”
李泰听到这话,顿时一脸惊喜,未及开口仔细询问,毛世坚已经递上一份计簿,上面详细记录了他这段时间袭击贼部收缴所得。
“好,好得很!世坚你不愧是名族传人,临事敢当、敏于战机啊!”
李泰接过那计簿略作翻览,已是笑逐颜开,同时又不无吃味,怎么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助攻主角成长的老爷爷?
他这里辛辛苦苦的搞事情,把境中稽胡壮卒都给引走,毛世坚他们则在后路愉快的捡便宜,单单收缴的牛羊之类便数以万计,其他人事物资同样数目可观。
“卑职乡徒七百余众,自陆参军处得悉从事踪迹后便一路追赶,途中又遇到从事在卧熊岭所救出的彼境乡徒,因贼徒势大,未敢急追,待知从事攻破郝仁王所部城堡。
群胡北进时,入据其堡,扫荡周边,解救沦陷乡人,现今彼处城堡尚有近两千众据守。度其势可自守,便又引徒奔赴肤施城,才知从事西进,于彼城中换置器杖,本待西行白于山接应,惊闻从事已破巨贼!”
毛世坚讲到这里,崇拜之色已经溢于言表,又叩拜道:“从事待士仁义、杀贼勇猛,不只卑职,同行乡徒俱慕此壮,盼能入事麾下,但恐乡士卑鄙,故而共推卑职来禀,恳请从事收留!”
李泰闻言自是大喜,弯腰拉起毛世坚,拍着他肩膀大笑道:“世道虽然艰难多事,但同志聚集则无所畏惧!这些乡义壮士,我收下了!前恐势位不达,患难济众,如今薄功可夸,便恨乡有贤遗。人间大义,莫过于荣辱相系,我于人间既可发声,便不容许亲信之众徒劳一场!”
毛世坚一行人员并战果眼下多数集中在库利川北的郝仁王堡垒中,这是之前分配方案里若干惠部伍进行清剿的区域。
这种事情可不讲究先到先得,在霸府不出面协调分配的情况下,谁更有势力那就谁拿的更多。毛世坚共其乡党捡了一个大便宜,可如果没有强力人物提供保护,分分钟能被若干惠当作贼胡余党给剿灭了。
这就是乱世里的生存法则,你想跟人讲道理,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资格。李泰之前遭遇不少人事刁难,难道他真就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坏蛋?归根到底,没有平等对话的资格。
这件事于情于理李泰都得管,也幸在是若干惠,彼此之间有商量。若换了别个,这种刁钻的局面还有的扯皮。
因为还要南下报捷,李泰便先安排朱猛共毛世坚一起再返回拜访若干惠,将这件事交代一下,等他回去抽出时间来,再商量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案。
安排好此事后,李泰便率众继续南行,行经洛水东岸支流石堡川后,便进入了白水县境内。台府安排迎接凯旋献俘之师的人员,也已经早在县境外等候多时。
“李某何德何能,竟敢劳范阳公长驱来迎!”
当谒者迎面告知前来迎接的竟然是豆卢宁时,李泰真是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不敢怠慢,忙不迭策马趋前相见。
他所谓来个开府、仪同迎接,也只是心中一点狂想,但没想到居然真的来了一个开府,而且还是开府之中排名前列的豆卢宁。
“高平男此行劳苦,功勋且著,能够迎引功士,我也深感荣幸。”
豆卢宁身材高大,不逊于若干惠,长得则必若干惠英俊许多,倒是很符合慕容家颜狗属性,对待李泰也颇礼貌。
李泰闻言后又连忙说道:“范阳公威名早著,才是真正功勋卓著的国之功士,伯山后继行者,成事侥幸、且深仰前辈旧绩,实在不敢炫耀自夸。”
他也是突然意识到,豆卢宁可是大统七年围剿刘平伏的大将之一,他现在如此夸耀擒杀刘平伏儿子的功劳,是不是有点打这些人的脸?虽然已经炫耀一路了,但当面还是得保持谦虚。
大概是因为李泰态度谦恭有礼的缘故,豆卢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又说道:“高平男太谦虚了,贼胡狡诈、尽功极难,当年干戈大动、却仍遗余祸,幸在高平男你察觉拾补。
捷报传入时,太子殿下与大行台都感欢喜,特使我在此相迎。太子殿下更着令大阅延时,专给一日阅场献俘!”
第0168章 尔宜自勉
白水南岸的台塬上,大阅演武已经进行数日,但是今天仪程却有有所不同。
原本已经到了诸军次第接受检阅的环节,其他参阅完毕的部伍在营休整、不必再列阵参礼。可是昨天傍晚却有谒者进入诸营通知,告令明天诸军都要前往校场列阵参礼,因为明天要举行一次献俘仪式。
不了解详情的各路人马心中难免好奇,因为实在没有听说最近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又有什么重要的胜利需要进行这么高规格的献俘夸功。
天还未亮的时候,诸军部伍便在各自将主的带领之下抵达划定的区域列阵,随着晨光破晓,各方人马都翘首以望。
就在这种万众瞩目的情形之下,一身明光铠的李泰骑着一匹威武神骏、毛色雪白的河西骏马,身后跟随着数列气宇轩昂的甲士,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军乐声缓缓登场。
对于低级趣味浓厚、爱好人前显圣的李泰而言,这样的场面他不知幻想了多少次,白马银甲、少年英雄、武贲如林、万众瞩目,简直就苏点爆棚,一切都恰在他的审美点上。
可是现在他却感觉不到丝毫快乐,甚至还有点想骂娘,这特么叫什么事?老子在陕北恶战多日,不说劳苦功高,起码也能算振奋人心吧,回来却被人这么架在火上烤,良心在哪里?
昨天听到豆卢宁那么说,他心里便暗觉不妙,果然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便不再受他控制。
他们一行人被直接引入了校场附近的一处营地中,从上到下洗刷一番,又经过一番挑选,最终只有李泰自己被获准率队参加大阅献俘。跟随在后方的那些甲士并非他的部曲,而是来自长安的禁军六坊之众。
本以为凭着这一次的战功,可以享受到一些自主权,却没想到刚刚回来就较之前更加的身不由己。
李泰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吸引了那西魏太子元钦的注意力、让他产生兴趣,你他妈好歹告诉我,老子改还不行吗!
朝阳升起、金光满地,一身明光铠的李泰虽然望去俊美无俦、帅到闪瞎狗眼,但他却并不是场中阵列将士们关注的重点。
将士们真正关注的,是在其后方阵列而行、押运俘虏的禁军人马,禁军甲杖武装本就不同诸军,此时又明明白白打起旗帜,自然让人心生误解:莫非此次大胜乃是由禁军获得?
当李泰行经参加大阅的公卿观礼台的时候,见到那些公卿开府各自帐前所立帐内亲兵时,遥想去年自己还站在那里满怀怨念,可现在他却想回去。
一行人在校场右侧立定,有礼官入前接过李泰所呈交的报捷奏书,登台略作请示,然后便开始宣读捷报。
校场内众人在听完之后,才明白原来不久前陕北发生如此规模不小的战事,且战果如此喜人。但这字面上的意思略作回味,各自便品味出不同。
稽胡刘平伏叛乱可是发生在大统七年,那时朝廷精锐尽出、大将云集,在极短时间内便平定了刘平伏叛乱,且参战诸将也都各自受赏。
可怎么仅仅只过了三年,稽胡便又闹乱起来,而且还聚集了这么多的人马?难道是大统七年虚报战功,所以今年朝廷才使派六坊精锐再次北上平叛?
这样的想法生出后,原本肃静庄严的校场上顿时响起了嗡嗡议论声,使得场面不复庄重。
李泰此时伫立台下,已经可以明显看到台上与太子元钦并席而坐的宇文泰脸色有些不自然,甚至宇文泰袍服鼓胀不似平常体格,应该是衣下穿甲。
这老大也真是当的闹心憋屈不容易啊,李泰来到关中这一年多的时间,因为一直刻意疏远长安朝廷的缘故,所以对长安城中的情势动向并不怎么了解。
再因入事台府的缘故,他也亲眼见到西魏大事小情俱有霸府决断,有时候虽然也能察觉到暗潮涌动的氛围,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太直观的危机感。
可当自己被牵涉进其中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这里边的水真的是有点深,宇文泰看似大权独揽,但这权位也的确不够稳定。
难怪在这一时期出生的宇文邕、宇文宪等,都要寄养在原州李贤家中,是真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担心一着不慎被人包了饺子。
不过他现在也没有心情同情宇文泰,当视线转移到旁边的太子元钦时,这太子殿下还在一脸矜持的向他微微颔首,一副礼贤下士的贤能模样。
但李泰看到太子这副样子,心里更是烦躁的不得了:你他妈看你老丈人不爽,你自己搞他啊,搞老子干啥!
这太子可能真的没有意识到李泰的反感,大概心里还在想着如此抬举、李泰还不得感恩戴德?
陇西李氏之所以壮大成天下第一等的士族,主要就是在于元魏皇室的扶持,自李冲以下,陇西李氏的成员也都与元魏宗室关系密切。
李泰作为陇西李氏成员,如今又受到国之储君如此礼遇,在任何人看来,也都应该感激涕零。
甚至不只是这些世族成员,在时流大众普遍认知中,元魏法统超然地位仍然牌子很响,就连许多北镇军头,都乐与宗室联姻。
宇文泰心里大概也是类似想法,没有了之前一脸自信跟李泰表示“我能养你”的姿态,李泰入场至今,他的视线都不曾望来,大概羞恼之余也有几分黯然神伤:终究还是错付,我能给的不如他能给的多。
李泰却是一个异类,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连自家郡望都可以放弃,更不要说去烧元家冷灶。而且这个太子还远不如他爸爸沉稳,甚至都比不上孝武帝这个战五渣的老六,李泰再怎么异想天开,也不可能向他靠拢。
当礼官唱名要李泰入前奏拜述功的时候,李泰深吸一口气,缓缓行至台前,先作再拜,然后用他能发出最大又不至于破音的语调高声道:“臣大行台从事中郎、都水使者李伯山,拜见太子殿下、拜见主上!”
他此言一出,左近突然响起一串哗然声,高台上端坐的太子元钦翘起的嘴角也陡然一僵,宇文泰更有些不敢置信的垂眼望下来,旋即便连忙站起身来,先是指着李泰皱眉斥道:“启上唱名、章制有定,班列名爵、国恩授给,岂可如此失礼!”
他先教训完李泰,转又侧身向太子拱手道:“李伯山出身名族、家教庄谨,臣深有所见。唯承劫蒙难多时,长历台府,久不履朝,恳请太子殿下见谅!”
太子元钦听到这话,僵硬的神情略有缓解,也从席中站起身来,向着宇文泰略作欠身微笑道:“丞相识鉴英明,内外共知,凡所荐举,才力皆得。此员今日奏功,亦得验证。”
说完这话后,他又垂眼望着李泰淡然道:“从事戴功,不必拘礼。孤不是刻薄少主,尤其欣赏门故俊才,所以今日聚众赏见。内外兼修,可达大成,恩途仍长,尔宜自勉!”
不该头铁的时候,李泰绝不倔强,闻言后连忙一脸羞惭的俯身再拜,敬谢太子殿下所赐教的金玉之言。
大阅献俘本就不是固定的礼程,因为这一插曲,太子元钦被搞得没了心情,也不打算继续铺张排场,接下来便加快流程,走个过场,拉出俘虏中一些贼酋砍了,然后便着禁军将领送往长安。
至于究竟是呈送太庙举行正式的献俘典礼,还是出营就丢了,李泰既猜不到,也不关心。
他只觉得宇文泰一改之前看都懒得看他的姿态,眼神都黏黏糊糊的似乎粘在了李泰的身上。
正午时分,今天的礼程便告结束,诸军各自归营,太子元钦也在禁军将士们簇拥下返回行营大帐。
李泰还站在场边等待谒者接引安排,一名禁军将领走上来,却是示意他脱下身上这具明光铠。
听到这话,李泰顿时又是腹诽不已,这么干他妈的有点不体面吧?原本老子不想穿,你们非要让我穿,我这里还没美够,你们又给要回去,我老大虽然也是一个穷逼,但也不会这么玩啊!
他心情忿忿的走入左近尚未拆除的帐幕,依依不舍的解下这身造型亮眼的明光铠,顿时觉得自己的帅气都大打折扣,一转眼便见到宇文泰正在几十名亲兵的簇拥下站在帐幕外微笑望着他。
“平日辞令那么敏捷的一个人,竟然怯场、犯下这种错误,让人见笑!”
宇文泰一副埋怨的语气走进来,抬手便去解系袍的衣带,李泰见状便有点慌,小退一步垂首道:“臣前临杀场,危中斗胜,乍归安生境地,心神松懈,故而失言……”
你不要过来啊,我可刚在陕北战场杀了好些人,斗起狠来可不怕你!
“衣袍不新,但可遮体。赶紧穿上,简备一副宴席,给你洗尘慰劳。”
剧情倒是没往变态方向发展,宇文泰解下自己的外袍抛给李泰,内里果然系了一副轻甲。
李泰看到后顿时一乐,连忙收起笑容低下头去,一边谢恩一边将这袍服穿在身上,只那袖子摇摆着跟个弼马温似的有点滑稽。
第0169章 诸将欢宴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66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