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朝士人齐聚学馆,在李泰到来之前已经不乏唱和之作,而李泰到来之后也没有让氛围冷却下来,当即口吟一首《帝京篇》,顿时便技压全场,获得了在场群众一致的交口称赞。
其实李世民这一篇《帝京篇》也不算是什么顶级诗作,起码在李泰看来也就是中规中矩,他随口就能再抄出一篇艺术成就更高的来。诸如“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过这也没什么必要,而且骆宾王这首《帝京篇》还有“黄雀徒巢桂”一句讥讽王莽篡汉,也有点不符合他的人设。
不过在场这些南朝群众即便不知“空梁落燕泥”的典故,也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应该拍领导马匹。更何况艺术的发展那也是随着时代在进步,哪怕是在场徐庾等南朝顶尖文人,一时间也都难以作出能够胜出这一篇诗作的作品来。
今时的长安天子固然不是什么雄帝壮皇,长安也远没有绮殿千寻的华丽,但诗辞作品总是有艺术夸张的成分。李泰此诗唱罢,很快又有其他才思敏捷的人试为唱和之作,水平自是参差有别,宴会的气氛则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此时已经到了四月初夏时分,学馆中有清泉流瀑、杨柳青葱。尽管早已经过了三月上巳日,李泰还是让人布置了一个曲水流觞的场景,将氛围感拉满,使这些与会人士大生宾至如归之感。
宴会中李泰固然是绝对的主角,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也给予不小的关注,这当中便包括陈霸先的子侄。
李泰并没有见过陈霸先,对于其人仪容气质多从旁人口中描述所知,此时见到其子陈昌和侄子陈顼俱是仪表堂堂,由此倒是也可以对陈霸先具体相貌略作想象。
“陈郎入京以来,起居生活是否得宜?”
之前双方并不通使,处于一种敌对的态度,李泰对这堂兄弟俩自可忽略不问,但是自此以后双方便要展开各种合作,当然也要给予必要的关照,于是李泰便笑着向陈昌发问道。
陈昌闻言后连忙站起身来,向着李泰垂首作答道:“初入长安时确有不适,南人北行、水土不服,但居住一段时间后也渐有适应。尤其唐公入朝以来,对诸寄居群众多有关照,饮食起居并有改善,由衷感激唐公关照。唯是思乡思亲之情日久愈炽,每每流涕湿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狐死首丘,鸟倦归巢,慈乌反哺,羔羊跪乳,概是物通人性,常情如此。”
听到陈昌这么说,李泰便又笑着答道,旋即便又脸色一沉,正色说道:“然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克己立志,在于发奋自强,不为物情所滞,不受逆境所拘。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先贤圣哲事迹可歌,余辈纵然难摹,踵迹而行得于皮毛亦大益此身!
汝父陈司徒今犹据守江表,未因敌强自弃,仍是奋力以争,儿辈亦应衔此志向,虽天各一方,仍立志自强,这才真正胜于徒然流涕。来日重逢,可以豪言无负光阴!”
他自然有资格讲这样一番话,乱世之中至亲离散者不知凡几,而如他这般与亲长离散后能创出如此事迹者却寥寥无几。
陈昌在长安多时,对唐公事迹也多有耳闻,心内的确是颇为佩服,闻听此言也是颇受鼓舞,便又作揖说道:“唐公良教,某必铭记于怀,于此用心立志求学,以求来年跪拜父前能有才志可表。”
或许是因家教尚可且流落异乡的缘故,陈昌倒是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轻躁与权门子弟的骄狂,应答对话也颇为得体,让李泰对其印象还算不错。
当得知陈昌只在京兆府安排的住处自学经义,李泰当即便又指着入朝将要担任国子学祭酒的周弘正说道:“此徒既有求学之心,便且托付周侯悉心教导,勿使其父怨我荒弃其子!”
周弘正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旋即便又望着陈昌询问了几道经义问题,听其作答之后对其学识水平也有了一个了解,也没有多说什么便又坐回了席中。
他们这些在江陵之战后来到西魏的人,对于陈霸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甚至心内还隐隐有些抵触和仇视陈霸先为了权势而袭杀王僧辩的行为,使得南梁这仅剩的余烬变得更加黯淡无光。
李泰因知南朝后续的局势发展,所以对于陈昌也作一个外邦皇子看待,与之类似的还有之前出击突厥后带回长安的突厥南面小可汗摄图,接下来李泰也打算将之安排到国子监中,接受西魏的教育。
他当然不指望通过对这些势力二代子弟的教育便能够轻松瓦解其势力,但有了这样一层渊源之后,来日再进行相关的操作也能有更大的人事空间。
至于历史上真正的南陈皇帝陈顼,李泰也略与交谈。如今的陈顼自是瞧不出有什么帝王气象,应对倒也从容得体,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泰总觉得这小子望向自己的眼神有点怪怪的。
不过他对此倒也并未在意,出于对陈霸先的尊重,对此二人俱加朝服侯并授五品将军号,并且赏赐给一批财货,让他们能够在长安安家自立。毕竟如今双方恢复了往来与合作,再将人给软禁拘押着那就不合适了。
待到华灯初上、酒过三巡,李泰便起身暂退,返回内府之中,自有府员继续维持气氛。但众宾客们见唐公都已经离开,便也都陆续起身告辞。
徐陵等几员南朝使者打算将陈昌两人送回他们在长安的住处,但陈顼想了想之后还是摆手表示自己要留下来继续宴饮。对此陈昌也并不意外,这个堂兄本来就喜好声色、夜夜笙歌,他因急着向徐陵打听父亲的交代,于是便先离开,只约定明早再安排人来接陈顼。
且不说前堂宴会事宜,李泰返回内府之后,内府也有家宴正在进行,参宴的主要是内府一众人员。姚娘子也身穿一身吉服,先向主母进奉饮食,而后便接受家中众人的恭喜道贺,场面自是不比娶妻时那么风光盛大,但也自有几分温馨。
待仆员通报唐公已经归府,妙音神情略一沉凝,但很快便又展露笑容,拉起姚娘子手腕说道:“此夜乃是娘子良辰,夫主起居便且付你,去罢。”
姚娘子闻言后神情也是颇显羞涩,但还是站起身来,向着妙音作拜道:“多谢主母包容接纳,妾自此日后一定尽心敬奉主上、主母,益我家风。”
李泰归府之后,便被引入布置一新的居室当中,看着室内喜庆的摆设,也不免感觉有些燥热,着员取来温凉的酪饮,方啜两口,姚娘子已从门外款款行入,入堂后便盈盈下拜道:“妾奉主母命,此夜入侍主上,主上若无别令嘱咐,妾便入铺帷幄。”
“去、去罢!”
李泰虽然不是第一次入洞房,但这种事也是常有常新,看着这体态曼妙的娘子行入卧室之中,只觉得嗓子里更加干咳,一直喝了两杯酪浆,这才起身入室。
姚娘子名婉儿,这会儿早已经将床榻铺整完毕,自己的衣裙也都平叠放在了榻旁衣架上,只着薄透的纱衣跪坐在素绢衾榻上,体态柔美,峰峦内秀。
待见李泰撩起帷帐登入榻中,这娘子不免紧张的娇躯轻颤,但还是强自稳住心神,扬起那艳若桃花的俏脸,口中轻声呢喃道:“妾虽当碧玉之年,未历人事,或有意趣浅拙,惟乞主上怜惜……”
说话间,这娘子倾身入前,素手扣在了李泰的衣带上,而李泰也自觉温香满怀,不旋踵衣袍已经离体而去,旋即便有暖玉贴身而来。
第0993章 将军救我
清晨时分,学馆中仆员们便开始打扫宴会厅堂,并且为昨夜宿醉留宿于此的宾客们准备醒酒的羹汤与早餐。
陈顼昨晚虽然在宴会中待到夜半时分,但因为难得的没有女子侍寝,所以清晨醒来仍是精力十足。
徐陵安排的侍从早已经来到学馆等候,但他却并不急于离开,在学馆中用过早饭后,还在找人攀谈,试图打听一下唐公内府人事,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反而还引起旁人警惕的注视。
见状后他也不敢再作多问,只能悻悻的行出,但是离开学馆没有多久,昨日见到的那马车便从其身旁道路上快速行过,并且前后还有多名武士骑马护从。
“追上那马车!”
陈顼见状后当即便眸光一亮,因见那些随从的武士都是全副武装,便也不敢过于靠近,只是乘马追行于后方。看到这出行仪仗,他只觉得如若车上真的是他所休弃的前妻柳氏,那他的一些猜测可能就成了真的。
那驾马车径直行入了城南的吴儿城,这座城陈顼并没有来过,因对街巷道路过于陌生,很快便跟丢了那驾马车,而他在曲巷间也有些迷路。
“郎主?真的是郎主!郎主怎知妾等居住于此?”
正当陈顼几人正在街巷里乱窜之际,旁边一户人家门内响起了一个女子惊呼之声。
陈顼循声望去,便见到一名荆钗布裙但却面容姣好的女子正自张嘴瞪眼的望着他,他先是愣了一愣,旋即才辨认出这女子,连忙回答道:“你是彭娘?怎的在此?莫非……主母可在户中,我寻她至此!”
这女子正是陈顼在江陵的侍妾彭娘,于此异国他乡见到夫主,自然是惊喜不已,忙不迭将陈顼引入院中,并且说道:“主母有事外出,户中唯妾并两小郎在家。此间两仆,俱李将军怜主母营家不易、使派在此……”
陈顼心中诸多疑问,对这彭娘所言诸事倒也并未上心,他打量一下这有些朴素简陋的院舍,便皱眉道:“你们便居住在此?”
彭娘还没来得及回答,房间中有两小儿正脚步蹒跚行出,这女子脸上顿时展露笑容,快步上前一手抱住一个小的、一手引住一个大的,转又向陈顼献功一般说道:“郎主还识得两小郎?这是叔宝,这是叔陵,江陵分别以来,妾随主母转居各处,幸在所遇多有良善之人的帮助,才将小郎养育渐长。小郎,这便是你们阿父,快唤阿父!”
两个小儿陈叔宝年纪两岁出头,已经能够自己行走活动,陈叔陵年龄要小一些,正自蹒跚学步,听到彭娘连声催促,两小儿也都仰头望着这陌生男人怯怯道:“阿、阿父。”
陈顼看到这两小儿,心内也颇欢喜,虽然说他在长安也有儿女,但内心里还是觉得江陵所生两儿才是自己的种,其他都不过泄欲产物。当然也是因为在江陵的时候,他仍然有自由和尊严。
他弯腰抱起陈叔宝这个嫡子,但因为没有太多经验似乎弄疼了小儿,这孩儿顿时张嘴哇哇大哭起来。
这又不免让陈顼心生烦躁,直将小儿丢在一旁,旋即便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彭娘若仍感念我旧在江陵对你的宠爱,别来诸事不准瞒我!你且告我,主母是否已为唐公所侵占?”
“这、这……郎主怎有此想?自别以来,主母虽然也经人事烦扰,但却仍然努力支当门户、未有失节,更无唐公侵占之事啊!”
彭娘听到这话后忙不迭摇头说道,本来她与主母柳氏关系并不算好,但柳氏得遇贵人助济后也并没有抛弃她与她的儿子,从山南到长安相依为命,彼此感情渐深。因此在听到陈顼作此问后,便连忙为柳氏辩解。
“不是唐公?那还有谁?”
陈顼对柳氏的名节清白与否倒是不怎么在意,但在听到柳氏并非如他所想已经被唐公纳入府中,顿时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心中不免生出失望,旋即便又有些不甘心的瞪眼说道:“刁妇休得欺我!我既然能寻至此处,自然也是有所知晓。
国破人散,多少名臣大将尚且无力自保,你二女子若无权贵之人悉心护持,又怎么能生活和顺、平安至此?前者我受人所迫、须得休妻自保,出面胁迫我的魏人李穆乃是其国大将,若非唐公这样的强权人物贪色欲夺,谁能使动如此大将!”
“郎主误会了……事情的确是有,但却并不是唐公啊!而且,事情也并非郎主所料,而是别有情况啊!”
彭娘听到这话后,便将陈顼引入室内,这才详细讲起之前她们随柳氏族人抵达襄阳之后所发生的事情种种,以及李雅遭受的惩罚,还有柳氏之后为唐公夫人所欣赏,将她们一并引入长安等全都讲述一番。
末了,彭娘才又说道:“昨日襄阳公主为唐公纳姚僧垣姚将军家中娘子为妾,因而邀请主母入府参宴。”
“原来如此……”
陈顼听完彭娘的讲述后,心中才有了然,旋即便叹息道:“我本以为这娘子另有运数机缘,能为权贵亲昵,盼其能感怀夫妻旧情,并念我高义放免、成全良缘,能为我在唐公面前稍作美言,请唐公将我送归故国。
却不想这女子只是遭小人所扰,良缘未有,厄运缠身,遭良婿所弃,无至亲可依,也是可怜。但总算清白自守,贞节未失,更难得将我户下两息教养尚可,可见仍以我门下贞妇自居。旧事纷扰皆因国破之祸所致,我也不怨她招惹小人牵连与我,今既重逢,你等母子便复入我门吧。”
没能凭着前妻的关系搭上唐公这条线去吹枕头风,自是让陈顼深感遗憾。但听这彭娘说柳氏颇受襄阳公主欣赏,就连户中纳妾这样的家事都邀之出席赴宴,可见情谊也是不浅,倒也还不失走夫人路线的机会,于是他的心思便又活泛起来。
彭娘听到陈顼这么说,心内自然也是比较喜悦的,毕竟没有夫主依恃的女子便如无根浮萍,过往虽然也颇受人关照,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若能重回陈顼门下当然是最好的。
但这毕竟只是她一人的想法,而真正被陈顼所休的则是柳氏,于是她便不无为难的说道:“但主母是何心意,妾实在难度。况且那李雅将军,对妾等也多有关照,恐怕……”
“哼,我妻妾子息何劳旁人牵挂关照!哪怕夭于灾祸,也是我陈门孤鬼。此徒之前仗势欺人,既为唐公所扼,便应知是非,如今仍还贼心不死的纠缠,当真可恨!他若再来骚扰,我必告于唐公当面。唐公方今正与我叔合谋大计、共抗贼齐,又岂会为此区区跋扈小人有伤大计!”
陈顼听到这话后,顿时便冷哼说道。
因为柳氏仍然未归,他便于此继续等待,因见这彭娘颇有几分洗尽铅华的朴素之美,不免便又被勾起欲意,示意这彭娘先将两小儿推去别室,当即便要在房间中故情重温。
彭娘与之久别,也不复当年情浓,这会儿便有些羞涩扭捏,便垂首轻声道:“眼下尚是白昼……”
“贱婢,侍奉夫主是尔天职,岂因昼夜有别!”
陈顼闻言后脸色顿时一沉,久别重逢后他本就急于重新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当即挥掌打在这彭娘脸上。
彭娘受此怒斥,只能流着泪将两小儿推入内室,转又返回此间,于席侧撩裙伏案,回望陈顼颤声道:“请郎主恕妾无礼……”
陈顼见状才脸色稍缓,方待解衣合体,外间传来人声,他连忙示意彭娘起身,自己也阔步行出。
马车行驶到了门前,刚刚陪着姚娘子归家探亲的柳氏落车立定,便看到自家院门中站立的几名武士以及从房间中行出的陈顼,本来与姚娘子摆手作别时脸上的浅笑顿时僵住,整个人立在那里呆若木鸡。
姚婉儿也注意到柳氏的异样与户内陈顼一行,当即便从车内探出头来皱眉道:“尔等何人?为何轻入别家门户?”
陈顼自知此为唐公家眷,倒是不敢怠慢,立在户内彬彬有礼的拱手作揖道:“夫人请息怒,某名陈顼,乃是此宅户主,因遭离乱而与妻儿分别,今始重逢,喜不自胜。因有别情待叙,唯恐待客失礼,来日一定再扫榻以待贵客临门。”
姚婉儿自知柳氏是何身世,当听到陈顼这番自我介绍,当即便心有了然,旋即便转头望向车旁的柳氏。柳氏却银牙错咬,双唇紧抿,两眼清泪直流,缓缓摇着螓首,口中不发一言。
李雅今日也随同护卫,见状后自是按捺不住,当即便要扶刀入前,但却被姚娘子转头以眼神制止,只能立足于车厢一旁,咬紧牙关,不发一声。
陈顼看到柳氏对其并无亲昵之态,脸色顿时一沉,还未及再作发声,后面房间中两小儿蹒跚跑出,那陈叔宝步伐更稳壮一些,正待跑向母亲,又见到车旁的李雅,于是便一边跑过去一边哇哇哭叫道:“李将军、将军救我!这恶人好恶,抽打彭娘……”
第0994章 遇强则屈
冲幼小儿不知人情道理,只凭着旁人对自己的好坏来判别亲疏。
李雅时常往来慰问,户中饮食也多有馈赠,且又孔武有力,在陈叔宝眼中便是亲善且值得信任之人。而那被彭娘强逼呼作阿父之人,本就素昧平生,入门后便作威作福,在他看来那自然就是恶人了。
见到儿子奔向李雅,柳氏不再僵立不动,弯腰抄起儿子抱于怀中,转又回首望向姚婉儿,一脸歉意的说道:“妾前尘情孽来扰,无为见笑户外。娘子喜得良缘,更不必染此晦气,请速去,勿于此观妾丑态。”
姚婉儿听到柳氏这么说,也自觉不便继续留此,于是便又小声对柳氏说道:“娘子且先安心处断家事,若有事不决,可再遣员入府告知。”
说罢,她便示意两名随从仆员留此,自己则退回了车中。
随着马车驶离门前,李雅却仍立在远处纹丝不动,柳氏见状入前轻声道:“将军留此,欲观何事?妾虽卑若蝼蚁,仍欲于将军眼中稍顾体面……将军请去,勿负唐公管教。”
李雅听到这话后,又看了一眼这娘子目露哀求的眼神,这才迈步离开。
庭院中,陈顼看到柳氏将这一行人全都打发走,心内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待见柳氏抱着儿子返回家中,便又皱眉沉声道:“我本以为娘子系出名门,教养孩儿应有方略,不意竟然如此昏愚!若我再不寻至,莫非这劣子就要认贼作父!”
柳氏并没有理会陈顼的斥责,她先将仍自瑟瑟发抖的儿子放在一旁,旋即又转身掩起了庭院门扉,才又牵着儿子走回室内。彭娘也抱着自己的孩儿,垂首跟着柳氏走入房间中。
被晾在庭院中的陈顼心中自是不悦,他便也迈步走入房中,望着柳氏皱眉说道:“娘子此态,莫非怨我于江陵弃你母子不顾?又或是因之前那休书耿耿于怀?若以此怨我远我,是何道理?
江陵之所不守,皆梁帝昏聩所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亦深受所害!至于那封休书缘由所起,娘子难道不知?你自招惹孽业于身,竟然波及于我,本就身陷囚笼、又为敌将所逼,几度性命垂危,当中凶险亦难告尔妇人!”
柳氏仍是默然不语,陈顼却越想越觉委屈,不过他仍有求于这妇人,于是便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放缓了语调继续说道:“前事已往,多说无益。今日尚能生聚于此,仍是情缘未断。我叔父遣使入魏修好,唐公亦需庄重以待。你母子复归我门下,也不必再折节自辱的依附于谁。旧事是非,休再提及!”
讲到这里,他便又指着彭娘说道:“还不快速去收拾行李!诸类杂物,弃此即可。我叔及唐公皆有馈赠,即便不居京兆别馆,也能在京中访觅大宅从容安居。”
彭娘听到这话,先是下意识的点头应是,然而她还没来得及有所行动,便听柳氏发声道:“彭娘你将孩儿引去内室,不要出来!”
彭娘闻言后一脸纠结,但片刻后还是低头避开陈顼愤怒的眼神,将两小儿引回了房间内并关上了门。
“旧事是非,还是要讲论分明,才能了断清楚。江陵旧年,君非白身,社稷倾覆,竟言无罪?君以才事国,妾以身事君,国之不守,遂有家破。君若死城头,妾当死户中。君有失节,妾有失贞……”
陈顼听到这里,眉头顿时一皱,顿足怒喝道:“失贞?那狗贼当真恃强辱你?”
柳氏并没有直接回应这一质问,而是继续平静说道:“君言受迫于人,无非遇强则屈。妾之妇贞,君弃若敝履,今时贞或不贞,干君何事?妾之孩儿仍然在庭,君之君父安在?一纸传达,判然两生。君今入户来扰,妾又何事冒犯?如若仍不见恕,妾唯一身,凭君处决。”
说到这里,她直从席案下摸出一柄尺余长的短刃置于案上,转又一脸决然的望着陈顼。
陈顼听到这里,心情一时间也是羞恼交加,抬起腿来一脚踏在案上,指着柳氏怒声喝道:“淫妇,谁人教你如此刁悍!”
房间中彭娘听到这吼骂声,心内也是一慌,方待开门奔出,前后两小儿却前后抱着她的腿嚎啕哭泣,只能低声呼喊着:“郎主息怒、郎主息怒……”
柳敬言并没有因此怒吼而有畏缩,反而是将那短刃又向前推了一推,仍是神情平静的跪坐席中。
陈顼看到这一幕,心中更是怒火翻涌,视线几度在那匕首与柳氏身上游移。他最后还是拂袖而出,但也并没有就此离开,只在庭院中徘徊行走,当见到姚娘子留下两名仆员都一直在望着他,心情不免更加烦躁,眉头皱的更深。
如此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情绪渐渐恢复平静,愤怒的神情也收敛起来,再次走回房间中,望着仍自呆坐席中的柳敬言抱拳作揖,旋即口中便沉声说道:“前因故情扰怀,失礼娘子,还请娘子见谅。”
柳敬言见他态度有此转变,不免也是愣了一愣,但也没有说什么,仍是默然不语。
陈顼深吸一口气,口中继续说道:“我与娘子,本非仇敌,皆因梁帝错配,遂成夫妻。娘子名门贤姝,若非受我所累,此生想必能得享良缘。前缘已有一纸勾销,今复来扰,确有失礼。唯我如今身陷异国、孤立无助,只能求告娘子。娘子今得宠襄阳公主,若能为我进言,使唐公放我南归,我必不胜感激,也绝不会再来滋扰娘子!”
柳氏本来就是梁帝萧绎当年为了拉拢其叔父陈霸先而塞给陈顼,他对此女也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之前是想凭着夫妻关系让柳氏听他命令,但见柳氏如此决绝的抗拒重续前缘,他便也不再勉强,转而央求起来。
说到底,他本来的意图也就是返回江东。那使者徐陵也不知是真奉了他叔父的意思,还是别有隐情,竟然不向唐公力请此事,他也只能自己努力了。毕竟就算要留人质于此,有他堂弟陈昌在此便足够了,他继续再留在这里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要能够返回江东,柳氏愿不愿再与他重续前缘,他也不在意。离此浅滩便是鱼归江海,届时恣意徜徉,大丈夫又何患无妻!
待见柳氏皱眉不语,陈顼便继续说道:“娘子所以不愿重新归我门下,想必也与那李雅将军有关。娘子若能得适其门,倒也不失为良缘一桩。唯我孩儿岂如养于父族得宜?我若继续留此,我儿不过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囚徒之子,若能随我返回江东,则将贵不可言!娘子忍为一己求全之私欲,误我孩儿一世之前程?”
“可是,公主怜我母子孤弱无助才有垂怜,我岂可据此进言、更贪非分!”
柳氏听到这话后,却摇头拒绝道。
陈顼本来就是按捺着心中火气与这女子交流,听其仍然如此迂腐拘泥,当即便又皱眉道:“娘子与我旧是夫妻,助我即是助你。我已经不再追究你不安于户、招惹孽缘,你若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助我,是要逼我反目?
我知唐公深明大义,并非纵容恶属之人。之前那李雅已经因事遭罚,而今我若再进奏唐公其父之前恃强逼我、夺人妻子,你猜唐公将会作何处断?若因此事影响到江淮大计,那李雅即便免死,恐怕也要前程尽失。他是否还会如今时这般痴望娘子?
我并不是要阻碍娘子良缘,但娘子分明有力助我,却偏偏不肯顾念旧情,这实在是让人齿冷心寒!”
“滚、滚出去!”
柳氏这会儿也被陈顼威胁的方寸大乱,不负之前的决绝镇定,挥着手便要将陈顼向门外驱赶。
陈顼见这娘子反应如此激动,一时间倒也不敢再继续威逼,毕竟眼下这娘子是他为数不多能够达成意图的一个渠道,于是便主动向外退出,站在房门外再作揖说道:“娘子稍安勿躁,我便先行告辞,择日再来探望娘子并我孩儿。希望那时娘子能够心意通达,从善抉择,与我一别两宽。”
说完这话后,陈顼便退出这宅院,带上几名自己的随从离开这座吴儿城。而他一行人来到城外时,便遇到刚刚将姚娘子护送回学馆旋即便快马奔回的李雅。
李雅也看到了陈顼一行,当即便勒马顿住,而陈顼则直接拨马入前,向着李雅拱手说道:“原来足下便是李雅将军,久仰了。之前多受令尊武安公李大将军关照,未暇致谢,李大将军便已赴外州任远,实在是让人遗憾。拙荆幼子亦多得将军照拂,实在感激……”
“柳娘子已非尔妇,你若再继续入户骚扰,我决不饶你!”
李雅听到这话后,当即便冷脸怒声道。
陈顼闻言后则摇头道:“将军误会了,我并不是要阻你良缘,反而还乐见娘子得托良人。将军乃唐公心腹,若能助我重返江东,我非但不会因夺妻而衔恨将军,归后还必有重礼致谢!”
李雅闻言后便摇头道:“你之去留,非我能定!”
“将军有心即可,我也不奢望事能速成。”
陈顼自知他如今处于弱势,纵有图谋也不敢迫之过甚,在向李雅表示自己与之并无根本的矛盾冲突之后,他便抱拳告辞离去。
李雅也没想到彼此会是这样的交流场景,原地愣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往吴儿城奔去,来到柳氏宅外他也并没有径直入内,向门外两名仆从小声询问了一番他离开后的宅内情景,转又给了两人一些赏赐,让他们继续留守此间,自己则恐入宅或让柳氏更加烦忧,于是便心事重重的离开。
第0995章 陈郎有疾
随着时令入夏,关中诸事也随着越来越热的气候而变得热火朝天。
李泰虽然新纳美妾,但也没有太多时间沉湎于温柔乡中,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处理政务。虽然每天都很繁忙,但诸事都在向好,也让他心内充满了成就感。
之前朝政诸事困于钱粮不足,虽有计划却难以实施。李泰便确定一个要再打沙门秋风的一个思路,召集诸州寺庙僧徒入京辩论佛道经法,时间便定在了四月八日佛诞节之后。而随着这一命令传达各方,诸方很快便也有了反应。
首先是秦州天水郡内的光明寺高僧有感朝廷仁恩,愿以寺产布施捐输、以济国事,捐出了将近二十万石粮食并数万斤铜锡等物料。
其次又有陕北师佛寺高僧也做出表率,捐献的粮食虽然比较少,只有十万石出头,但其他各类的物料却是数倍于光明寺。
朝廷对于这样有觉悟的仁义高僧当然是礼遇有加,先是给两寺高僧颁授“大德高僧”的佛号,并且又各遣一千精骑奔赴其寺中,护送两位大德高僧入京参加佛诞礼和之后的辩经法会。同时也公布了新的规定,诸州高僧无“大德高僧”佛号者,不得参加法会。
有了这样的表率和范例,诸州僧徒们只要不是傻子,当然也都明白了该要怎样操作。虽然说还是有数量众多的僧徒不舍得如此大手笔的捐输,但也有相当多想要谋求进步僧人们蠢蠢欲动,希望继续扩大自身和沙门的影响力,从而踊跃捐输。
有了钱粮,那许多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除了府兵授田垦荒与疏浚郑国渠等大事之外,李泰也预留出来一部分钱粮用于商原宫苑的建设。
如今的他每天都要奔波在龙原学馆和皇城之间,浪费时间且非常的不便利,而且还严重影响学馆的编书与治学工作,新的办公场所亟待建设。
商原的地址已经选定,沙苑的万寿宫各种建筑材料也都已经拆除下来,而且武乡郡众乡士们得知唐公将要归乡治事后也都踊跃非常,踊跃的承担丁役。如今钱粮也就位,工程立即便可开始。
这座宫苑暂定拟名上阳宫,选址位于洛水东岸的原都水官署附近,既因此地交通便利,对李泰而言也算是事业上的一个轮回。
工程规划要在六月便完成宫苑的主体建设,并且将霸府各个机构搬入其中进行办公,工时还是有点赶,除了起部尚书崔彦昇亲自前往坐镇之外,李泰还准备安排一名部将前往督工。
如今他麾下诸将各有任使,李雁头、若干凤等亲信皆出任骠骑府长官,其他的也在负责挑选二营三卫军士,于是便将近日略显清闲的李雅召来,着其率队前往商原督工。
本来只是一桩寻常的任命,但李雅在听完之后却面露难色,垂首小声道:“末将近日略有不便,主上能否另遣别员?”
“你既无家室供养,又无劳损疾病,能有什么不便?”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随口笑斥一声,但也未以为意,准备拿起案头上的点将簿准备再选一员,可是当他再抬头时,却见李雅仍是眉头紧皱、面色怅然,脸色当即一沉,旋即便又问道:“究竟何事?”
李雅受此质问,不敢有所隐瞒,当即便跪在地上将事情原委讲述一番。
李泰听到又是此事,心中便有些不乐,但也并没有再继续训斥李雅。这小子于此事中该受的处罚已经受过,只要没有什么新错,也不必再揪住不放频频加惩。
他也并没有再就此询问下去,只是着令转以府员杨钰率部前往商原督工,而后便开始处理起其他的政务。
李雅见状后,紧张的心情略有放松,但却又不免有些怅然若失。他这几日为此颇觉忧烦,是很想向唐公请教一下该当如何处理,但见唐公并无搭理此事之意,便也只能按捺下来。
傍晚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李泰便推案而起,离开皇城返回家中,李雅也连忙率领一众甲骑随行于后。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327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