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当然不会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李贤势力探入进来,就等于游入了一条鲶鱼,固然会打破独孤信一直以来所维持的那种表面平静的均衡,但同样也会滋生出更多的机会出来。
准备要搞事情,李贤便不再作之前那种袍服氅衣的装扮,先着亲信们在都督府外集结,自己则借房间换了一身袴褶轻甲。
李泰担心他初来乍到不能准确找到目标,便又着员将李允信引过来,吩咐他作为向导同行。
当听到李贤同李泰联合起来,主动要为他们乡中利益而出头,李允信自是大喜过望,只道这两人已经就所有问题都谈妥达成共识,便连忙大声说道:“叔祖请放心,拙孙一定引领阿叔将人搜捕起来!”
李贤正待扶鞍上马,听到李允信对李泰的这一称呼顿时脚下一滑,下巴都直接磕在了鞍具上,连忙站定身形后又翻身上马,瞥一眼正微笑着挥手送行的李泰,然后便面无表情的转回头来,策马行出一段距离后才抬手揉着下巴,并对李允信沉声问道:“阿奴要称呼李伯山叔祖?这辈序从哪处论起?”
第0338章 凿窟记事
送走了李贤一行后,李泰便也打算返回州城,本着杜绝浪费的原则,着令吏员们将防城内为招待李贤而准备的丰盛酒食宴席打包带回州府,可以充当一顿工作餐,犒劳一下连日来辛苦忙碌的府中属员们。
李贤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做事效率同样奇高,午后率领一批亲信们离城而去,天色刚刚擦黑,相关的人事资讯已经抵达了州府。
李泰归后刚刚将案头上的事务进行了一番处理收尾,还没来得及进用晚饭,便有吏员匆匆入告有几位乡豪正在州府门外求见,道是有紧急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奏告州府。
李泰听这几个豪强名族都是与跨马沟事相涉的,心内便有了然,倒也没有刻意拖延时间,直接着员将人引入府中来,而他则移步食堂中,见那几人被领进了客堂内,这才阔步向饭堂走去,摆出一副周公吐哺的模样。
往常此类的姿态,李泰是不屑为之,但是见得多了便发现这些做作的表演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像老大宇文泰这种既穷还爱玩的,就靠此类的把戏节省了一大笔收买人心的开支,惠而不费的搞好上下关系,有时候比单纯的钱帛赏赐要更有人情温度。
“今日府务繁忙,刚刚搁笔拾箸便听说几位乡贤来访,未暇出迎,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走入客堂中后,李泰便对几位乡豪歉然笑语道,并抬手示意他们于堂中各自落座。
几人本来一脸焦虑之色,但在听到李泰这么说后,不免也各自流露羞惭之色,忙不迭作揖见礼并说道:“长史勤恳于事,乃是州人之福。某等乡里闲散不能体谅府事忧苦,反而还冒昧求见滋扰,实在惭愧。”
“既然任职此乡,自当忠勤于事。国中才士不乏,恩宠却独加我,百姓生计维艰,稍有失察便恐不继,怎敢放纵自我、辜负上下寄托!”
讲到自吹自擂,李泰也是一把好手,当仁不让的将自己标榜为一个忠君爱民的循吏良臣,不待这几人主动道明来意,他便又先开口笑语道:“几位入府来见,倒也不谓滋扰。若非近日府中实在繁忙,我本来也想邀请几位入府,了解一下那跨马沟事已经做得如何了。
倒也不是不相信诸乡贤们的德行才干,只不过此事关乎境中两大两族,且事困数年,群众多有瞩望。之前虽然已经有了立约定论,但终究还只是声言,唯有尽快实施起来,群众眼见为真,事情才算是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几人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又变得尴尬起来,心中各存迟疑,彼此眼神交流,如此过了好一会儿,才由当中一名王姓的中年人站起身来,硬着头皮说道:“某等今日前来拜见长史,正为此事而来。之前因长史巧妙化解,群众也皆附议,乡约即定,某等身受长史点拨、群众推举于乡里督办此事,同样也是深记长史教诲,持心公正而未敢懈怠,但却没想到事情又生波折……”
“发生了什么波折?严重不严重?”
李泰闻言后脸色顿时一沉,眼神也变得不善起来,直接拍案而起,望着几人怒声道:“此事干系重大,你等总是清楚。境中两大宗族本来是群众敬仰的乡里德义表率,却因此事而成世仇,频频惊躁乡里、几乎无日不斗,以至于群众耻笑、羞与同乡。
我虽然首谋此事,但却并不熟悉乡情,又恐官声煊赫有遏乡声,故因避嫌侧身事外,将此事委于你等驰名乡里诸员,为的就是能将事情解决的十全十美,乃至于成为人共称赞的乡义表率。可若事情败于你等之手,即便我不加国法制裁,你等有何面目去见那些殷切盼望乡序美观的乡亲群众!”
若是以往李泰声色俱厉的训斥诘问,这些乡豪们自是难以忍受,但这回儿几人却只是垂头丧气的沉默倾听李泰的训斥,根本不敢发声反驳。
“究竟发生了什么波折意外,还不快快道来!”
李泰仍是一脸怒不可遏的沉声说道,虽然是在刻意作态,但见这几个家伙耷拉着脑袋、跟李允信面对自己时那样,心里也是爽得很。
那王姓中年人闻言后这才忙不迭又开口说道:“是、是这样,下封公李贤和突然率部袭击吕将军园业,直将吕将军父子擒走,并使员传告某等几家即刻前往上封防城外其军营中道歉言事,向他交代为何要趁其不知而擅议跨马沟事……”
李泰听到这里,心中自是乐的不行,但神情却更显恼怒,挥起拳头重重的砸在面前桌案上:“当州乡事如何处断,岂劳他高平土豪来问!谁要向他交代?何须向他交代!你们于此境中也是称豪乡里的壮士,难道就坐望李贤和他如此欺侮此境乡贤耆老?”
几人眼见李泰反应这般激烈,自然不会怀疑李泰同李贤已经有了勾结,只会觉得他这个正牌的陇西李氏子弟对李贤这个意欲合籍的边境土豪充满了反感抵触,再加上李贤居然敢悍然插手已经由他处断解决的事情,心高气傲下自然难以忍受。
“长史请息怒、请息怒,下封公他不只是虎踞高平的一方豪强,本身也势位崇高。他今突然插手,某等确是忐忑无计,但若能将事情妥善解决,也实在不必强逞一时之快……”
几人交换一个眼神,各自都觉不妙,忙不迭先开口安抚一下自尊心受到极大挑衅的李泰。
李泰却是不吃这一套,甚至抬腿踹在了可怜的桌案上,继续怒声喝道:“李贤和势位如何,我心中自知。但既然入此秦州,即需恭从此方法度。
他犯我法令、擅捕乡贤,若是不加制裁,能不让人笑我秦州无人?你等夜来见我,自是畏惧颇深,事情自然肇始于我,我自不会坐视不理。你们且各自归乡召集族众部曲,明早聚集于此,我同你等共击其部!”
几人听到这话顿时有些傻眼,本以为李贤的到来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却没想到李泰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胆量跟李贤为敌,即便是有,打不打得过也是不好说啊。更何况,李泰明显是对李贤有着极大的不满,他们更不敢召集自家部曲去加入李泰的意气之争。
“此计万万不可啊,请长史三思!当下凉州战事未已,下封公入境也是为了征讨叛逆,若是引众强攻,难逃国法制裁啊。更何况,此番之所衅起,本意是为了平息李、权两家的争斗,若是因此而引起更大的争斗,则就实在、实在……”
众人这会儿又是一脸苦涩的连连说道,心内同样叫苦不迭,李贤那里还没想好该要怎么解决,若是李泰这里再安抚不住,那乐子可就更大了。
瞧这几人抓耳挠腮的愁苦模样,李泰心中自是欢乐得很。
若他上来便摆出一副大局为重的姿态,少不了要倾听一番这些家伙的各自诉苦并耐心的加以安抚,可当他摆出一副混不吝、完全不怕事情闹大的态度,这些家伙自己便慌了。
果然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若真天天瞪眼要跟人玩命,那什么人都得退避三舍,当然真要哪天玩崩了,这命也就没了。
李泰当然不会随便跟人玩命,如此作态一番也只是为了掌握话语权,在听完众人一番劝慰之后,浑身的躁态便也渐渐收敛起来,转又恢复之前雍容得体的模样,向着几人歉然叹息道:“一时激愤以致失态,让诸位见笑了。但我与下封公素来没有什么私交情义可表,官事之中也互不制辖,若不用强应对,一时之间也实在不知该要如何交涉。”
几人闻言后神情不免有些黯淡,但也不敢多说什么。之前李泰失控暴躁的模样他们已经见到,眼下尚能将情绪重新控制起来已经值得庆幸,若再继续央求催促从而再将其激怒,那他们可要更加的抓瞎了。
李泰将他们的失望之态收于眼底,眼见把他们的期待感已经拉到谷底,才又满怀担当的正色说道:“但这件事肇始于我,吕将军并你等诸位也都是听命于我。无论下封公有没有资格于此事中置喙,也都不该迁怒你等。
于情于理,此事我也不可袖手旁观,待到明日便入其营中求见下封公,尽我所能,希望能够将事情妥善解决、不伤和气。至于你等,为免再有意外发生,在事情解决之前便且暂留府中。”
几人本来已经是失望不已,正不知接下来该要怎么做的时候,突然听到李泰又将这件事给承担起来,一时间自是喜出望外,连连的作揖道谢,一再表示一切听凭李泰安排。
于是李泰便着员在州府内腾出几间闲舍让这几人住了进去,连蒙带吓的将这些人震慑住之后,接下来自然是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进一步确立威信的同时,也让这些人在同自己交流时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小动作。
第二天一早,李泰便来到了李贤的军营中,双方见面之后,各自会心一笑,然后李贤便将李泰引到了关押吕伏虎一家的帐篷外。
李泰走进帐幕内一瞧,发现包括吕伏虎在内有老少数人之多,这怕不是将吕伏虎一家直系男丁给全端了吧?
这吕氏一族骤然遭此厄难,至今都还惶恐懵懂,那吕伏虎见到李泰后,本就憔悴的老脸上更是愁云惨淡,入前拉着李泰的手腕连连颤声说道:“老夫年过半百却仍谋身不够谨慎,不知因何得罪强者且沦陷人手,真是死不足惜!唯此户中众儿郎实在无辜,恳请长史能作搭救……”
“吕将军请放心,昨夜乡里诸位入府告我,我此来正为此事。”
李泰先对吕伏虎略作安慰,然后便转身退出了这处营帐,再跟李贤同往防城进行一番商讨。
经过这番波折后,李泰也意识到陇右乡情同关中华州等地还是有所区别的,这里的乡情民风要更加的彪悍,想要统合起来的难度也更大。如果不能掌握绝对的主导权,无论方法有多巧妙都难免会被边缘化乃至于排斥出局。
所以他如果想对此境乡情乡势施加更加深刻的影响,还是需要更加强力的手段。
其实相关的方法,李泰还是构想颇多的,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实际上他可作的选择却不多。若真拖到明年宇文导入陇来接替独孤信,那能留给他的操作空间就更小了。
眼下的凉州之战前后其实就是所剩不多的机会之一,只有在这种高速变化的局势中,才能在短时间内聚拢统合出一个新的人事联盟,从而衍生出一些新的秩序出来。
“李散骑打算如何惩戒刁邪乡情?”
进入防城坐定之后,李贤便又微笑着问向李泰,只是这笑容中的眼神却略存躲闪之意。
“当然还是要力求公道,这吕伏虎擅自更改即定之事,可谓心怀叵测,幸在纠正及时、公信未损。但此类败坏乡序良俗之人,是不可再参与乡事的仲裁了。另有之前行事所耗费的物料人力,也需要酌情追讨补充。”
之前的事情未必是这吕伏虎一人的决定,但是这个家伙急于表现而更倒霉,李泰也不介意将之立成一个靶子以儆效尤,至于其他几名仍在担心李贤继续追究的豪强们,想必也非常乐意事情如此解决。
李贤在听完后便点点头,然后便又说道:“我其实有些奇怪,如此名振乡里的义事,李散骑你怎不招聚群众商讨凿窟造像、碑记事情?”
李泰闻言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只叹息道:“那跨马沟金矿能出金多少尚未可知,两族残弱孤独得受赈济才更重要,何必劳使人物去兴动土石!”
听到李泰这一回答,李贤却忍不住笑了起来:“看来李散骑你确实不是迷信沙门经义之人,但请你不要忘记,此乡乃是陇西啊!那些接受赈济者怕是更加乐意以物奉法,以求先灵得享福报。并因此事涉人涉物都多,若无窟像记事,何以让群众广知敬服?”
李泰终究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也非沙门信徒,对此实在乏甚认同感。
不过在听李贤解释完后,他也意识到在这佛法昌盛的陇右河西,凿窟礼佛绝非单纯的宗教活动,而是有着非常广阔深刻的社会意义。
祈福禳灾、庆贺还愿、追念先人等等,包括盟约纪事,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只要是加上凿窟礼佛这一流程,就会让目的和行为渲染上一层神圣意味,充满仪式感和庄重感。
李泰虽非沙门信徒,但也不是拘泥之人,在陕北还建了一座大佛寺敛财聚势呢。听完李贤的提醒和讲解后,便也觉得应该在麦积山凿个窟记录这件事情,又不是凿不起,而且还不是自己花钱。
李贤听到李泰答应凿窟记事,顿时变得兴奋起来,拍着胸口保证此事不劳李泰操心,他自留下几名亲信全权规划处理此事。
李泰对此本就乏甚热情,听到李贤愿意一力承担,便也乐得省心,他更关心的还是别的事情,转又向李贤发问道:“下封公此行部伍当中那浩大驼群,可真是醒目壮观啊!
我自幼便居河北乡里,实在少见此类健壮牲畜。不意下封公一户之内便聚养如此众多,真是让人惊叹势力之壮、见猎心喜!想请教下封公,饲养此类牲畜方法如何,又能得利几许?”
第0339章 豪财百万
听到李泰夸奖自家这支驼队,李贤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开口却是叹息道:“此境不比关中城邑密布、道渠便利,人事一旦离乡,少有道路可循,若无足够的壮畜代足使力,大量人物都会困阻难行。”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他也是来到陇右之后才见识到此边的交通状况之恶劣。
虽然说古代交通自然是远远比不上后世,但凡有人烟出没的地方,哪怕没有平直的车马大道,羊肠小径也可涉足行走啊。毕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了路。
李泰原本就不大喜欢关中的交通环境,没有经过系统性硬化的土路,平时跑起来沙尘飞扬,遇到雨雪天气又泥泞湿滑,每次出门都会因为路况问题而加倍疲累。
若非心里一团想要改朝换代的野心之火整天熊熊燃烧,他倒是更乐意做一个吃喝不愁、仆佣成群的土豪宅男。
可来到陇西之后,李泰才发现关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交通便利的繁华区域。他从陇关一路来到天水,中间就没遇到过长度达到二十里以上的成形道路,基础建设几近于无。
他之前所驻守的陕北虽然也没有什么基建设施存在,但他对此感触倒还不够深,在向导的带领下轻装游猎于野还挺过瘾。这是因为陕北的各项建设才刚刚起步,不同区域间物资的交流仍然不够频繁,故而道路交通的限制还不算太大。
可他来到秦州后,正逢独孤信将要统军西征平叛,数万大军的粮草辎重陡然压在了他的肩膀上,而这些物资的物流状况又有着严格的军期限制,对陇右恶劣的物流运输环境自是头疼不已。
有关这一点,倒也不能怪在独孤信头上。陇右上一波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营建大概还在汉时,长达几百年的乱世非但让这些基础设施不能得到妥善的维护,甚至还被施加以各种天灾人祸的破坏。
古代的物流运输本就成本高昂,如今又连能够贯穿一体、畅通无阻的道路都没有,陆路运输的马车报废率惊人,通过人畜负担运输便成为陆路运输的最主流方式。
在各种可以用作运输的畜力当中,骆驼无疑是最为优秀的,负重量大且对饮食要求不高,吃苦耐劳、抗寒抗病,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方式。
一头成年骆驼便可负重数百斤,日行近百里,所以李贤这群骆驼简直就是一辆辆大半挂,只要行走在道路上就能源源不断的产出可观的利润!
“这一支驼队有驼近两千数,倒也并非尽属我家,一些乡人驼畜也都编在了队伍中。”
李贤自能听出李泰言中艳羡之意,便又笑语道:“此物的饲养,倒也无需特别的用心,一如牛马之类即可,唯在入暑换毛时需要优作关照。具体如何侍养,我也并不清楚。李散骑若仍对此好奇不倦,稍后着员来为你解答。眼下西行尚需运力,待到转回时,再赠送李散骑几头以作游戏之乐。”
李泰主动言及此事,倒也不是为的赚人家便宜,闻言后便摆手笑语道:“这些且留以后再说,但今所见这驼群似乎并未满载吧?”
一头骆驼便可负重几百斤,这将近两千头骆驼那就是大几十万斤的运力,能够运输的货物自是非常的惊人。李贤虽然也负责了一部分大军给养,但份额显然是达不到如此规模,必然是有一部分运力仍处于闲置状态。
李贤闻言后便点点头,并表示道:“眼下的确还有几百头驼畜闲力,州府若需借力也可,只是一定要让物料尽快到位,毕竟军期所催、不能留此久驻。”
李泰当然是有借使运力的想法,但目的却并非只是为了完成当下的后勤运输任务,还想试探一下新的资源整合调配方式。
各类军备物资中,粮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必需品,且要作长途运输的话成本奇高。
不过早在大统七年邓彦窃占远在河西的瓜州时,独孤信等陇右将帅们便已经开始进行备战,依托渭水水道在渭州建立仓邸以收储粮草,把军队集散补给的大本营向西推进了几百里。
但大军出征所需要的也并非只有粮草,各种毡帐营具、备用军械、火漆蜡油以及防治时疫创伤的各种药品,种类繁多且都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不小的困扰,且身在前线的时候难以获取,只能通过后勤来进行补充。
但是这些军需物品在秦州州府的储量却是远远不足,虽然都有专门的官造工坊进行生产,但之前所积储的物资都被连年来的大阅给消耗掉了,如今也只能诸处工坊连夜赶工,做好一批后再运到州府来,由州府集中发往渭州去。
上一批的物资还是两天前发走的,眼下李泰就算想搭李贤家驼群的便车也根本无货可发。而且渭州大军开拔在即,一些物资缺口却仍极大,独孤信几番来信催促,措辞逐渐严厉,但李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诸官造工坊已经是连轴转超负荷的状态,但产量却只有这么大,李泰堂堂一个长史幕僚长总不能挽起袖子亲自下车间吧,关键他也不会弄啊!
李贤这一群瞧着就让人眼馋的骆驼,让他看到了一点解决问题的可能。若是操作得宜,或许能在大军开拔前将物料缺口给填充起来。
“下封公所引这些驼畜,应该不只是用作输送物资吧?”
李泰又望着李贤笑语道,虽然说骆驼饲养没有太多的讲究,但总也需要消耗不菲的饲料,李贤带着这么多骆驼空跑,总也不会是因为饲养的太肥壮出来遛弯减肥。
李贤对此倒也无作隐瞒,闻言后便点头道:“不错,这一批驼畜其中一半是要趁此番西行输往河西售卖易货。乡里不乏赖此为生的牧户,原本往年可以经高平川北赴灵州、缘河而出,往居延泽共诸胡商贸易。
但此行途近年却多凶险,动辄货失人亡。这些驼牲已经积压数年,乡人受损不浅,所以是想趁此时机往瓜州售卖回利。”
李泰听到这里不免一叹,原本这条商路之所以不再可行,自然就是因为西魏同柔然交恶、而东魏却与柔然搞在了一起。
往年柔然公主乃是西魏皇后,两国尚算友好,李贤等高平土豪们尚可借着地利之便分润一部分丝路贸易的利润。但今柔然公主上了高家的床,原州人养的骆驼都砸在了手里。真是骆驼出不出圈,我老大哥贺六浑说了算!
瓜州深处河西,左右皆多荒碛沙漠,又是东西交流的商贸重镇,对骆驼的需求自是极大。
其实按照最合理的做法,李贤应该先在乡里置办一批货物,运抵河西后再跟骆驼一起进行售卖,要比单纯的驱赶骆驼前往利润大得多。但现在毕竟还在打仗,且这场战事走向如何也不好说,那就自然只能稍作保守了。
“若是此乡时价与河西相同,下封公愿不愿意就乡发卖?”
李泰又笑着发问道,区区几头骆驼,他是看不上,要搞咱们也得搞一大群!
“那当然是愿意的,此去河西路途仍然遥远,途中难免折耗损伤,不要说同价,哪怕折成半价若能就此乡里销售,我也乐意的很啊!”
李贤闻言后眸子顿时一亮,转又半真半假的笑道:“莫非李散骑能助我促成这一桩买卖?若是可以,我真愿意将此出售所得半数赠予李散骑以为酬谢!”
“那就这么说定了,下封公可以着员核计数目,牲力点付于此,但货款则需下封公遣员就我乡里拿取。”
李泰也一脸豪迈的拍案说道,他常常被人炫富炫一脸,都快忘了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大土豪,不就是区区千多头骆驼吗,说买就买!
“此言当真?”
李贤听到竟是李泰要买下骆驼,且一买就是这么多,一时间也是大感惊讶,神情略作变幻后才又沉声说道:“此事并不涉我一家,乡里许多牧户都在等待此番收成以续生计,故而我也不敢轻率应许。请问李散骑可知这样一批驼畜时价多少?乡里储蓄是否足当?”
“若直价仍在一百万匹绢内,下封公随时可以遣员入乡拿取。”
这个逼李泰当然要装个圆满,他乡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绢帛,之前从长安送娘子归乡时顺便巡察一番乡里产业,还在忧愁该怎么把钱花出去,投资机会这不就来了?
当然,你要说这一批骆驼价格能超过一百个高敖曹,那这笔买卖咱也别谈了。并且从此以后,你休想再喊我一声大叔!这样的黑心大侄儿我要不起。
李贤听到这话,顿时又微微动容,认真端详着李泰的神情,心中不免暗疑这小子莫非这张脸值绢一百万匹?他当然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乡里鄙夫,但足足一百万匹绢那也是听说过没见过,更做不到张口就来。
第0340章 放牧陇右
中古乱世时期,由于货币制度的长期混乱,一笔财富价值多少也是不好准确界定,还是要看生产力水平与具体的供求关系进行综合比较。
商原乡里纺织业大兴,一百万匹绢对李泰而言虽然也不能说是小意思,算是个中等意思。但在其他地域的豪强们眼中,这显然是一个大大的意思。
故而当听到李泰随口便给出一个一百万匹绢的交易上限后,李贤可谓惊诧不已,实在想不通李泰何以能在短短数年内便聚敛起如此庞大一笔财富!莫非独孤信家底都砸干净给闺女陪嫁了?可这也还没嫁啊!
但见李泰一脸认真的神情,他也不好意思再直接质疑李泰的财力,沉吟一番后才又发问道:“请问李散骑,为何要购置这么多的驼畜?是为了在陇右乡里广置资业,还是要为当下戎事分劳解忧?若是为的后者,则大可不必豪使资货。凡所在事之员皆需努力,岂可独用李散骑一人?”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多谢下封公宽慰,不过我有此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非一时轻率之计。大军开拔在即,诸杂类军需物料却仍缺口甚大,诸处役工昼夜勤造仍难尽补差额,故而我便想暂收民物储蓄且支当下……”
陇右豪强众多,各自必然也会生产储备一批军需物械,若能收缴上来自能大大缓解大军所需的缺口。
但大家也都不是傻子,总不能凭着红口白牙一番说辞便让大家踊跃捐输货真价实的物资,故而李泰并不打算强征,而是借使。
州府所患只是时间紧迫而生产力不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自能源源不断的将物资生产出来,届时再还给诸家,甚至可以支付一部分利息。
但西魏国运至今无见大的起色,而且这战争债券发了不止一次,只见有借而不见有还,也就这时代不兴征信大数据,要不宇文泰他们这一窝老赖连高铁都上不去。眼下再作增发,可以想见大家的认购热情也是非常有限。
故而李泰想把物资收聚上来,还得增加筹码。从李贤这里先买一千头骆驼抵押给大家,让他们将各自输官的物资运输到渭州去。而在州府将他们输借的物资尽数归还之前,骆驼一直抵押在他们那里并且可以自由使用。
当然,单纯一头骆驼的价值显然是比不上一笔数量可观的军需物资,但是官府还可以继续赋予骆驼更大的价值,比如说畅行河西的经商贸易权。
随着凉州、瓜州陆续平定下来,丝路商道再次被打通开来,必然会迎来一个商贸的恢复与快速发展。
原本的历史上,也是从这一节点开始,以关中为起点的河西走廊商路逐渐的超过了以晋阳为起点的漠南商路。
英雄天子高洋虽然把突厥打得哭爹喊娘,但也彻底破坏了同草原势力的关系,修了一圈长城以防被偷家,原来辉煌一时的漠南商路自然也就此冷清下来。
北齐时期甚至还要借着给北周太后吊孝的机会,跑来长安购物游,采买异域商品,可见那时的晋阳已经渐被长安所超越。
时人的视野未必能看到那么长远,但丝路贸易的利润丰厚却是不证自明的一个共识,故而陇右群众们对此也都怀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期待,如果有机会的话当然要尝试一下。
但是很抱歉,通道刚刚打通,仍然不可完全开放。地境之内人心未安,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管控。而且为了防备奸邪之类窥望军情,绝不容许跨地域的自由往来活动,只有获得陇右大都督府准许之人,才能通行东西。
如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李泰也可给予一个掷地有声的回复:当时军用匮乏时你们在哪里?这头一锅汤当然得让那些忠义之士们分享!
如此一来,既能筹措到足够的军需物资,又能在陇右豪强群体中挑选出一批认可当下境域统治的时流,同时还能挑选出一群在河西商道打通伊始便颇具实力的商贾,从而让这条商路上的东西方交流贸易快速恢复起来。
李贤在听完李泰这番计划后,不由得又是一番赞叹,直道李泰深谋远虑、忧国忧民。但赞叹归赞叹,眉眼之间却有些流于表面、言不由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计划听起来太美好,反而显得不真实,最起码一点,李泰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一千头骆驼自然要不了一百万匹绢那么高的价格,但也绝对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李泰就这么分使于众而不求回报?如此毁家纾难、舍身忘己,实在是让人不太敢相信。
李泰见李贤神情如此,便又叹息道:“此番入陇才知乡里族人生计难称从容,老少多有失养,实在让人心痛。我今也算是浅有余力,故而便想做些公私两便之想。
驼群分使群众之后,难免会有乡人饲养不善而有折损,凡折损之数总需要官府、民家两下承担。我也不需要绢帛谷粟的赔偿,只希望能划去一些园业土地以供乡里族众耕养经营。”
李贤听到这里才点了点头,算是感觉有些合理了。乡里情势维持多年,基本上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某家衰败也会有其别的族支继领其乡势资业,外来者想要插手立足并不容易。
李贤一家自是乡势雄大,但也需要通过对陇西李氏的资助扶持来加强在陇右的影响力。李泰如今来到陇右,自然也有这样的需求,选取这样一个切入点也算合情合理。
台府对于秦州这样的重镇监察还是非常严格的,大统初年大行台为了警慑群众,甚至连其表兄王世超都因触犯众怒而被杀掉。
但今李泰为了西征军事能够顺利进行,倾尽家资买驼借于群众以劝输,道义上是绝对站得住脚的,无论在朝在野都能获得极大赞誉。有了这样的仁政义举在先,后续再有什么举动,大家也都能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加以看待。
官府借使在先,民家认押在后,如果这抵押物出现了什么闪失,给予足够的赔偿也是理所当然。至于该要如何赔偿,自然是他这个秦州长史负责处理,便可不动声色的将更多优质乡里资产纳入自己户下。
想到这里,李贤也不由得感慨李泰用心之巧妙,入境这么短时间便已经妙计频施,怪不得李穆家书中对其赞不绝口。相谈越久,李贤也越能感受到李泰那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
“如此义举,岂能让李散骑一人独行。我亦此中在事之徒,于情于理都应当与李散骑共当此事。千头驼畜即刻便可交付,其中半数由我借使于境内群众,余者也不必按照河西时价,李散骑只需付给乡人饲养以来所耗使的物料即可。”
李贤也是一个果断之人,当他心里认可了李泰这一构想之后,当即便开口表态道,不让李泰就此事专美,他也希望能够借此在陇右建立起几个据点。
虽然乡土资产并不是他所关心的重点,但其家在高平本乡的发展积累也达到一个临界点,分流别处也算是一种分担风险。
送上门的实惠,李泰自然不会拒绝,当即便点头答应下来。
而且这也不算什么实惠,等到未来他借此为由头将秦州这些官造工坊进行大规模私有化的时候,当然也得分给李贤足够的份额。大家还得一起狼狈为奸、对抗宇文导施加的压力呢。
但其实李泰还有一点考量没有对李贤说,那就是针对陇右豪强们,他需要更多的影响与制衡手段,刺激促进丝路商贸就是方法之一。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24页 / 共44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