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李侧福晋这下是真的病了,心病还须心药医,纵然赵女医日日前去给她把脉治开药,蔷薇院的汤药一日未曾停歇,但她的身子却仍未见好转。
比如,怀恪郡主一离开圆明园,这消息就传到了四爷耳朵里,四爷见她如此冥顽不灵是彻底失望,下令以后怀恪郡主不得再踏入圆明园一步,又惊又惧的怀恪郡主这下是真的病了,已被纳喇·星德送去了别院养病。
比如,弘时与董鄂格格成亲的日子已经定下,就在明年春天。
……
又比如,自年珠离开雍亲王府后,弘昼既失了玩伴儿又没有好吃的,日日无聊到极点,不知多少次闹着要来圆明园寻年珠玩,最后被四爷狠狠揍了一顿才作罢。
年珠想到弘昼那苦兮兮的样子,只觉好笑。
小鳞子也很喜欢这位和和气气的小格格,笑道:“奴才可不能再与您说话呢,得去准备准备,只怕王爷马上就要动身出发了。”
“怎么王爷这样快就要回去?”年珠瞧了瞧外头阴沉沉的天,只怕又是一场大雪即将到来,“可是有什么事儿吗?说起来,王爷这次隔了十来日才来看姑姑,如今不过吃顿饭的时间,王爷竟要回去?”
小鳞子与他师傅苏培盛一样是个嘴巴紧的,可不敢随便接话:“七格格哟,您可别为难奴才……”
年珠这才想起方才四爷进来时脸色发青,看着是心情不大好的样子。
果不其然,没多久苏培盛就出来道:“七格格,王爷请您进去呢。”
年珠一进去,就敏锐发现四爷脸色比起仿瓷更是难看几分。
四爷甚至没有寒暄几句,径直就开口道:“当日弘时妄求娶富察·马齐之女一事,如今在老八等人的宣扬下,已被传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朝堂之上向来忌讳左右逢源、两面三刀,老八一向擅长攻心,如今对外宣扬我身处劣势,为拉拢人心,开始不择手段。”
“依你看来,如今该如何破局?”
这几日,他与幕僚商量来商量去,皆没商量出一个好对策来,毕竟他一堂堂亲王,总不能四处对外宣扬“我压根没有这个想法,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受弘旺等人蒙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
这话一出,四爷同样也会成为众人眼中的笑话。
年珠虽未曾见过八阿哥,却也知道这人是赫赫有名的“八贤王”,他出身微寒,却得朝臣拥护,的确是有几分手段的。
“三人成虎,有些话一传十十传百,只会越传越离谱。”
“我猜若您极力辩解,八贝勒等人只会说您心虚,可若是您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那些人又会说您被戳中了痛处,不敢声辩,好像不管说还是不说,有无动作,都会落人话柄。”
“特别是如今十四贝子屡屡打了胜仗,得朝中大臣拥护,许多人为讨好十四贝子等人,会故意夸大事实,恨不得将您踩上两脚方能显示出他们对十四贝子的诚心来。”
“你说的极是。”四爷颔首道,“如此一来,好像不管怎么看,这个局都破不了。”
若换成往日也就罢了,如今皇上龙体大不如从前,一刻都不能耽搁。
年珠蹙眉,苦思冥想起来。
四爷又道:“除去老八等人在朝中推波助澜,他们还拉拢了郭琇长子郭延翼。”
“郭琇从前与我有几分交情,他不仅被称为‘铁面御史’,更是个聪明人,深知皇上立储乃爱新觉罗一族的家事,未曾站队。”
“但这郭延翼性子与他父亲一样执拗,却不如他父亲聪明,如今话里话外对老十四称赞不已,更对我有诋毁之意。”
甚至郭延翼还私下放话说他的女儿就算嫁不出去,也不愿嫁入皇家的。
前脚弘旺等人四处宣扬四爷当初有心替弘时求娶郭琇孙女,后脚郭延翼就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是明晃晃告诉众人他瞧不上四爷嘛!
明明当初四爷说起这事儿只是试一试弘时,不曾想却演变成这个样子,称为十四阿哥一党戳向四爷的利刃。
年珠眉头愈皱,沉声道:“我也听人说起过这个郭延翼的,他虽性子刻板,但喜好读书,有藏书万余卷,其中不乏古籍,但他却并没有将这些书藏着掖着,反倒是藏书楼慕云楼,供广大学子借阅。”
“不仅如此,此人还时常接济家境贫寒的文人学士,悉心照顾两位幼弟,还想着将郭琇郭大人的文稿奏疏编纂成书,供广大学子官员学习。”
“如今纵然郭琇郭大人已经故去五年,但郭延翼在汉臣心中仍有很高的地位……”
纵然她与四爷同乘一条船,却也对八阿哥的手段和谋略心生敬佩。
第27章 我那狂妄不羁的阿玛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爷从未怀疑过年珠的才能,但听到她说出这样一番话时,却还是对她刮目相看。
“若说起郭延翼,别说弘时,京城之中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如今他并未入仕,不如他两个弟弟有名,殊不知郭家真正的话事人却是他,知晓此事的人就更少了。”
“你是如何知晓这些事的?”
年珠笑道:“我是在便宜坊听人闲话说起,所以隐约记得此事。”
她虽不喜读书,却是遗传了年羹尧的好记性,旁人随口说的话,她听一遍就记住了:“前些日子我闲来无事就去便宜坊,有的时候是去吃饭,有的时候只是过去坐坐喝杯茶,听人说说话而已。”
“便宜坊生意红火,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来往之人是络绎不绝,有些时候他们说的些闲言碎语,好好理一理串联起来,就会变成很有用的消息。”
“我想,当初九贝子之所以开致美斋,也正有此意。”
她想了又想,仍未想出破局的办法,索性道:“王爷,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反正这流言蜚语已满天飞,我看您也别着急回京,不如暂且住下。”
“我好好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兴许真能叫我想出法子来。”
四爷如今也只能司马当成活马医,如今他身边有个幕僚替他出主意要他以重金收买郭延翼,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只觉得这些幕僚都急糊涂呢,若真是如此,只怕又会落了话柄到老八那群人手上。
年珠嘴上口口声声劝四爷莫要着急,但她却是心急如焚。
如今她最担心的就是因自己的出现很多事情会发生改变,她一回去如意馆,就将自己关进书房里。
屋内满是香露香膏的甜香,玫瑰的馥郁浓烈、百合的清香温婉、早桂的淡雅清新……所有香气交织于一起,丝丝钻入她的鼻子里。
她靠在太师椅上,将她知道之事翻来覆去想了一遍又一遍。
如此足足花费半日的时间,倒还真叫她想出一个人来。
年珠很快就去找四爷呢。
当四爷听她说出“赵申乔”三个字后,面上的神色顿时就有些古怪起来。
“你是说……要我从赵申乔身上下手?”
四爷摇摇头,看向年珠道:“赵申乔虽与郭琇一样同为汉臣,可风评却是大相径庭,想必你在便宜坊内偶尔听人赞许赵申乔,就误以为此人是个良臣。”
“从前皇阿玛也对他颇为看重,他从一个小小的商丘县令,几次升官,擢升为浙江巡抚,最后更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虽也是御史,但生平最引人注目的事迹却是‘南山案’。”
“此事我也曾听人说起过,说是赵申乔弹劾编修戴名世‘恃才放荡’,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对皇上不敬,更称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年珠看向四爷,指腹轻轻敲击着桌面,正色接话道,“皇上下令彻查此事,不久戴名世落罪入狱,被砍了脑袋。”
“此事更是牵连数百人,在朝官员竟有三十二人被查办。”
“众人明面上虽说赵申乔举报有功,但私底下,特别是一些汉臣,却是骂他是一条失了本心、只知讨得皇上欢心的走狗。”
“几年前,更有西巡抚苏克济弹劾赵申乔之子赵凤诏收受贿赂高达三十余万两,赵申乔在乾清宫门口足足跪了一夜,皇上却未曾见他一面,朝中许多汉臣更趁此机会上书皇上,奏请皇上严惩不贷,其中未必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就连她都知道,康熙晚年对一众大臣是格外仁善,几次想方设法替曹寅补上亏空,按理说当日赵申乔跪在乾清宫门口再三保证自己会补上亏空,皇上却还是下令斩杀他的儿子,其中未必没有旁人落井下石的缘故。
四爷看向年珠的眼神满是赞赏,赞赏之中还带着些许欣喜。
“你的意思叫我从赵申乔下手?以此笼络一些汉臣?”
年珠点了点头。
从顺治时期的“张晋彦案”开始,再到康熙时期的庄延鑨编修《明史》有斥责清朝言语,引发冤死者高达七十余人,如今文字狱已不仅仅只是单纯字面意思这样简单,更是打击异己势力的手段。
她更是知道,如今文字狱不过是开始而已,等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更是会到达顶峰。
她记得清楚,雍正时期不过一考官因出题"维民所止",就死于牢狱之中,不过是因“维止”二字意在削去“雍正”二字的头。
当时她在历史课上听说此事时,是满头问号,想着历代清朝帝王嘴上虽喊着“满汉一家清”,但许多做法,却根本没将汉人当成一家人的意思。
四爷心中已是了然,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法子甚好,若真的说服皇阿玛彻查‘南山案’,想必不费口舌,就能使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您说的极是。”年珠再次点头,轻声道,“如今很多位高权重之人并未将身份地微或寻常百姓放在眼里,仿佛那些人不过草芥,但我却始终觉得《荀子·哀公》其中这话说的没错。”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则覆舟’。身居高位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识,平头百姓自也有独特的阅历与见解,这天底下,又有几个人是蠢的?唯有以诚待人,才能笼络民心。”
四爷也跟着笑了起来:“你说的极是。”
等着用过晚饭,他不顾天气严寒、天色擦黑,骑马就回京了。
接下来,所有之事是进展顺利。
四爷先是派人暗中调查戴名世这人,不查不知道,一查却是吓一跳,这才知道原来戴名世与赵申乔早有恩怨。
戴名世少年成名,当年同与赵申乔之子赵熊诏参加科举,原本会试第一的戴名世在殿试之后变成了榜眼,而原本才能远不如戴名世的赵熊诏在殿试时宛如文曲星下凡,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惹得戴名世怀疑考题早已泄露。
戴名世自咽不下这口气,四处鸣冤,可最后这件事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戴名世因此是大受打击,不仅对当朝官员不满,连带着对大清与当今圣上也不满起来,所著《南山集》中多次引用了吴三桂手下官员之言,更在其编写的《滇黔纪闻》中称吴三桂当年所建立的伪政权为“南明政权”,这不是纯纯觉得自己活腻了吗?
四爷于早朝之上言明此事,他并未替戴名世开脱,而是请皇上彻查当年科举一事。
皇上听闻此事也是勃然大怒,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等着腊八节后,就已经真相大白。
年珠听说这消息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这事儿若有分毫偏差,只怕就达不到这样好的效果。
年若兰也十分高兴,直道:“旁人只怕做梦都想不到王爷背后的幕僚会是一五岁的小娃娃,这事儿一出,雍亲王府上下也能过个好年。”
“说起来,咱们珠珠可是最大的功臣呢!”
“这是自然!”年珠骄傲一笑,亲昵挽起年若兰的手道,“这样您也能安心养胎了。”
如今年若兰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虽说她前三个月怀相不佳,时常嗜睡犯恶心,但她与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切都好。
女子有孕三个月后,到了有孕中期,各种不适会渐渐消失,现在她面色红润,一切都好,就连太医也说定能平安生下孩子。
当然,其中年珠是功不可没,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暖阳高照,她都会拉着年若兰早晚各散步小半个时辰,哪怕天气不好,在宽敞屋子里走走也是好的。
用年珠的话说:“……您别看我年纪小,但我见得多啊。”
“有些话我在便宜坊内听人说过的,说是女子有孕后就要多走动,这样才好生产。”
“还有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也不是肚子越大越好,得讲究荤素搭配均衡,只要您身体康健,反而是肚子更小些好生。”
年若兰见她说的头头是道,是啼笑皆非,只觉她一小娃娃比自己都懂行。
过了腊八就是年,四爷每每过来时会带些腊货、福橘等各地进贡之物,年珠从这些物件上也能嗅到过年的气息。
年珠很喜欢吃各种香肠,其实清朝已有香肠,“香肠”这名字还是皇上取的。
比起后世来,如今的香肠种类可谓百花齐放,像什么雎宁王集香肠、丁氏香肠、宁洱磨黑香肠,甚至还有驴肉香肠。
若说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驴肉香肠,香肠灌好后还会用果木熏上数月,吃起来口感特别,味道也很不错。
四爷见年珠喜欢吃,便一股脑送了许多过来。
接下来每顿饭,年珠都能在桌上看到这道驴肉香肠,真吃得多了,却有些腻味。
“姑姑,您可吃过麻辣香肠?还有广式香肠?这些香肠味道虽不错,可却太过单一。”
“若多做些口味出来,不管是放在杂货铺或便宜坊售卖,定会受人欢迎的。”
她尤其想念麻辣香肠。
花椒与辣椒磨成粉,与七分瘦三分肥的肉条一起灌进猪小肠,晒干后最好再用果木熏上十天半个月,哪怕是清水煮着吃也是难得的美味。
油脂混着辛辣麻香在唇齿间散开,辛辣椒麻与肉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唇齿留香,叫人恋恋不忘。
以至于到了夜里做梦,年珠都梦见自己在啃香肠。
等着她醒来时,外头已是天光大亮。
年珠刚伸了个懒腰,正欲起身呢,就见聂乳母走了进来,笑道:“格格,您快起来,二爷回来了。”
“阿玛回来了?”年珠面上一喜。
虽说年羹尧不算个好丈夫,但对她来说却是个好父亲,不说别的,每每年羹尧从四川送东西回去年家,捎给她的东西都是最多的。
年珠连忙穿了衣裳下床,径直朝外冲出去。
她一出门,就瞧见年羹尧站在廊下等着自己。
年羹尧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五官出众,身姿如松,看起来不怒自威,但看向年珠的眼神里隐隐却带着几分笑意。
年珠欢喜扑了过去,扬声道:“阿玛!”
“珠珠。”年羹尧一把就将年珠抱了起来,学着去岁除夕的样子将她高高举起,笑道,“一年未见,你长高了,也长重了,可想念阿玛?”
年珠重重点头,道:“我当然想念您,前些日子我听额娘说您会回京过年,时常与姑姑念叨着您,不知您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年羹尧面上满是笑容。
他连夜赶路,昨夜才回京,他回到年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年遐龄请安,父子三人闭门说起京城近况后,已是深更半夜。
他并未多做休息,直接驾马朝圆明园驶来。
他膝下子女众多,却唯有这个五岁女儿一点不怕自己,会拽着他的袖子说想他,会叮嘱他出去应酬少喝点酒……更会差人送他爱吃的糕点去四川,纵然那糕点送去四川时早已生霉,却也是女儿的一片心意。
年珠如今再次看到年羹尧时是感情复杂,若无意外,她的阿玛没几年只怕活不到几年了。
年羹尧像从前一样摸着她的小脑袋,笑道:“一年不见,你不仅长大了,在阿玛跟前也不似往日活泼,我记得去年你看到我时一个劲儿拽着我的袖子问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我不过打趣你几句说并未给你带礼物,你竟生起气来!”
年珠讪笑着没有接话,牵着年羹尧的手朝屋内走去:“阿玛,您的手怎么凉凉的?快进来暖和暖和吧。”
“方才您可见过姑姑了?姑姑已经显怀,不知道姑姑这一胎到底怀的是小表弟还是表妹……”
她这话还没说完,就有小丫鬟掀开帘子说年侧福晋来了。
年若兰很快就扶着秦嬷嬷的手匆匆走了进来,欢喜道:“二哥,你怎么来之前也没差人说一声?”
年珠一愣,敢情年羹尧是一来圆明园就径直过来看她了?
年羹尧已由身后的仆从脱去大氅,在炭盆子前烘手起来,笑道:“我也是昨夜听父亲说起,这才知道你有了身孕,想着妇人有孕一向多眠,担心扰了你休息,所以就先过来看看珠珠。”
他在年若兰跟前随意得很,打量年若兰片刻后道:“一年未见,你脸色好看了许多,想来这一年过的不错。”
他们兄妹二人自小一起长大,闲闲说着话。
年羹尧说话间隙时不时扫视年珠几眼,见她傻怔怔看向自己,便从怀中掏出一册子递给她:“是不是想着阿玛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喏,这些都是给你带的。”
年珠打开册子一看,好家伙,这册子足有十来页,上至古玩珠宝,下至零嘴小玩意儿,甚至连她心心念念的麻辣香肠都有。
她这阿玛,未免也太猖狂了点吧!
不仅是她,就连向来见惯大场面的年若兰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谁知这时候,年羹尧又从怀中掏出另一个册子递给年若兰,道:“若兰,这是我给你带的礼物。”
他给年若兰带的礼物虽及不上年珠,却也有五六页纸。
“二哥,你这是做什么?”年若兰面上的惊愕已变为担忧,低声道,“如今十四贝子一群人正盯着王爷,此次你回京,他们更是不会放过你,若叫他们知道你如此大手笔,难免会大做文章。”
“若我没记错的话,你一年俸禄不过两百两银子左右,外加禄米八十斛,可你此次光给我带的礼物就不止这个数。”
“怪不得我听王爷说起你近来在四川行事很有些荒唐,年家到底有多少家底,旁人不清楚,我却是清楚的,这些银子你都是从哪里来的?”
年羹尧却摆手道:“此事你就莫要多问,如今你是双身子的人,当务之急是顾好自己与你肚子的孩子。”
他扫了眼正拿着册子喜不自禁的年珠,见状便岔开话题道:“若兰,如今四川政务繁忙,我原打算几年后再回京的,这次突然回京,是有要事。”
年若兰太清楚年羹尧的脾气,再加上她也着实担心年羹尧,忙道:“二哥,你是因何事要突然回京?”
年羹尧狂放不羁的面上浮现些许愁郁,微微叹了口气后道:“自你嫁给王爷后,不管我们年家是愿意也好,还是不愿意也罢,都与王爷绑在一条绳上。”
“这几年来,王爷对我也颇为看重,即便我去了四川,我们也偶有书信来往,四爷若遇上什么棘手之事,也会差人快马加鞭送信于我。”
“我自诩与王爷之间不仅是主仆,也是好友。”
他手上紧紧握着茶盅,面上满是百思不得其解之色:“但三两个月之前开始,王爷再未差人与我送过信,你可知其中是何缘故?”
他一开始是担心年若兰失宠,但从年希尧的来信中知晓年若兰一切都好,悬着的心刚放下来又高高提了起来——难道四爷身边是有了新的幕僚?还是极厉害的幕僚?
自上了四爷这条船,他就没想过待四爷登基后甘心当外戚,他一心只想称为宠臣能臣。
“王爷身边如今虽有几个可用之人,但隆科多自视甚高,戴铎心思狭隘,根本不堪大用。”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0页 / 共110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